「亞洲第一」大飛機的最新變化:機身加裝用途不明的大型裝置


近日,日本現今唯一能夠“獨立”生產的最大型飛機C-2運輸機的疑似戰略偵查型號曝光。根據已經公開的照片,最新的C-2在機身上部的前方和後方都加裝了最新的、用途不明的大型裝置,而這樣的改進也極有可能是日本發展戰略偵查型C-2的一次嘗試。作為日本現役的國產最大飛機,C-2運輸機被日本方面寄予厚望,整個項目自2001年就已經上馬,原本計劃2007年首飛。

但由於機身強度不足等一系列原因,在經歷多次嚴重技術故障之後、在引進美國零部件取得日本產品之後,該機最終於2011年首飛,並在2016年倉促服役。雖然歷經波折,但作為日本能夠“國產”的最大飛機平臺,C-2的功能拓展速度還是很快的。而從日本方面對-C2的功能拓展的重視來看,中國在運20的基礎上發展一系列特種飛機還是可以考慮的。首先,相比於日本“國產”的C-2運輸機,中國運20各項性能都有優勢。

更重要的是,在國產化率方面,中國運20的國產化率之高絕不是日本C-2能比的。因此,中國拓展運20的使用功能是不受任何的國外製約和限制的。而在可靠性方面,國產運20運輸機2013年首飛成功,2016年中期就已經服役,現今也已經進入穩步量產階段的發展路徑足以證明運20整體設計和相關零部件的可靠性程度。而且,和日本C-2運輸機在試飛過程中屢屢出現重大安全事故不同。


最大起飛重量大了將近100噸的國產運20運輸機整個項目進展非常順利。而在服役之後,加長的民用改進型運20項目迅速曝光也可以印證運20的成熟程度。因此,相比於日本C-2運輸機,國產運20的改裝更加容易,也完全可行。其次,有什麼用什麼也是軍事裝備發展的正確選擇。大飛機平臺在軍事領域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在戰略預警機、戰略加油機、戰略偵察機等等一系列特種飛機領域,大飛機的作用都很明顯。

當然了,根據其他國家的經驗,這些特種飛機平臺使用民用大飛機還是好一些的。但是,以我國民用大飛機現今的發展來看,我軍很顯然還要等很久,而這樣的等待對於中國的國防安全很顯然是不好的。因此,與其坐等合適的民用大飛機平臺完成,不如退而求其次在運20的基礎上發展一系列我軍急需的特種飛機,而這樣的發展很顯然也可以為我國未來的民用版大飛機平臺基礎的軍用特種飛機改裝積累經驗。

以我國現役最先進的圖154系列戰略偵查機為例,作為因安全原因而全面從民航退出的民用“大”飛機平臺,國內發展圖154戰略偵查機也是無奈的選擇。雖然隨著俄羅斯最新的圖204系列民用飛機的出現,國內也有引進圖204發展新一代戰略偵查機的想法,並在本世紀初就訂購了若干架實體飛機,但是,綜合國外的報道來看,很可能是由於美國方面的壓力,俄羅斯拒絕了中國改裝圖204的意圖。


因此,從上述事例也可以看出,發展大型特種飛機,尤其是戰略型特種飛機,國產平臺非常重要,而日本的選擇很顯然是有參考價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