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書|首屆南京書展:本土性之外,多元如何更加成爲可能

點擊上方“蓑翁論書

”藍字,即可關注本公號。

本週末,恰值首屆南京書展如火如荼地開展當中,作為久居南京、自詡熱愛讀書的一位人士,自然不能不過去湊湊熱鬧。週六上午,特意起了個早,趕到位於新莊的國際展覽中心,探個究竟。半天下來,之於書展,也有些許觀察和思考的心得,特意跟大家分享。

论书|首届南京书展:本土性之外,多元如何更加成为可能

2018南京書展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開幕。本文圖片 視覺中國

如果考慮到這僅僅是第一屆南京書展的話,那麼我們足以對書展的策展水準,表示由衷的讚歎和支持。本屆南京書展在展館佈置上,充分體現了多元化的特點,既有書店和出版社的展區,也給本地的作者、譯者和學者,提供了足夠多的展示舞臺。而在出版社當中,相比於前幾年江蘇書展的展銷書籍以省內出版社產品作為主打,本屆南京書展在注重南京本地出版社優秀讀物的開發同時,也在展廳中央,設置了一大塊顯著區域,展銷國內主要出版社的書籍,在這些出版社當中,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上海譯文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等非本地的國內知名出版社,均設有專門的展架,而展出的書籍當中,絕大多數也都是最近幾年裡的熱銷新書。更值得一提的是,南京書展還為後浪、博集天卷等民營出版公司設置了專門的展架,而沒有簡單將他們的書籍歸入與之進行版號合作的國有出版社之列,這一點,實在值得讚賞。

论书|首届南京书展:本土性之外,多元如何更加成为可能

南京書展現場。作為市一級的書展,主辦方在開發南京本土歷史文化特色方面做出了文章。南京出版社、譯林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等南京本地的知名出版社,均設有規模較大、產品豐富的展架,鳳凰出版傳媒集團的優秀讀物展、南京出版社的三十年成就展等,都在書展非常醒目的位置予以陳列。除此之外,南京本地的作家和學者,也都成為書展上的寵兒。畢飛宇、薛冰、盧海鳴等南京讀者非常喜愛和熟悉的作者們,都在本屆書展上悉數亮相,而且主辦方為他們都設置了相應的讀書文化沙龍,最大程度地開發他們的文化價值和影響力。

書展另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對於古舊書籍的極度重視。從孔夫子舊書網到南京本地的學人書店、古籍書店等知名古舊書店,本屆書展上展銷了大量珍貴的古舊書籍,其中不少珍本、稀本的精品古籍都價值不菲。南京曾經是民國故都,也是民國時期中國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因此在本屆書展上,民國時期的珍稀出版物在所有展銷古籍當中數量最多、品種最全,可謂是蔚為壯觀。不只如此,主辦方還策劃了關於古舊書籍的一場論壇,韋力、胡洪俠、薛冰、徐雁等南京內外的古籍藏書名家悉數到場,著實精彩。

论书|首届南京书展:本土性之外,多元如何更加成为可能

南京書展現場。最後需要說的一個特色,就是書展對於南京本地讀書會的大力展示與推廣。在週五下午,書展先後舉辦了“為什麼需要讀書會”和女性讀書會專場等多場關於讀書會的沙龍和論壇,群學書院、半城讀書會、悅的讀書會等南京本地的知名讀書會悉數亮相。而在書展的展廳裡,諸如樊登讀書會等讀書會,也都設有專門的展區。對於南京這樣一個擁有幾百家活躍讀書會,並且在全民閱讀工作開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的城市來說,南京書展給予本地讀書會以這麼寬廣的展現舞臺,實屬理所應當。

誇了這麼多,自然也應該說說不足。首先,在書店展區方面,感覺展出的幾家書店,在華與實這兩方面,似乎很難完全兼顧。作為南京最知名的民營書店,先鋒書店展區裡的各類好書著實不少,然而展區在設計佈置方面,跟先鋒的各家書店相比,明顯遜色不少。幾家書店的展區當中,個人認為最為出色的是萬象書坊的展區,雖然其展區是幾家書店裡最小的一家,但從空間佈置到標語設置等,都讓人眼前一亮。然而在這麼用心的設計之下,不少讀者卻反映萬象的展區裡好書有限,好的環境裡,卻買不到多少好書,著實有些可惜。

而這種種類的單一,其實並不只是體現在特惠書方面。或許是考慮到書展的大眾屬性,各家出版社在布貨時,基本上都是選擇了最具大眾性、最能暢銷的書籍。比如譯林出版社,那麼大的展區,展銷的全都是外國文學譯著和文化通俗類的書籍,而譯林社在社科方面的知名品牌叢書——“人文與社會”譯叢,我轉了半天,愣是一本也沒看到。類似這樣的還有商務印書館。我們都知道,商務是做西方學術名著起家的,可商務印書館每次展出的,居然也是以外國文學譯著為主,商務最為知名的叢書——“漢譯世界學術名著”系列,在本屆書展上,居然也是無處可尋,實在讓人唏噓。

论书|首届南京书展:本土性之外,多元如何更加成为可能

最後,真心希望南京書展越辦越好,更加多元、更加用心,為南京和周邊的讀書人營造出一個屬於讀書人的節日。

就此擱筆。

2018.3.24晚作於竹林齋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朋友圈,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