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首届南京书展:本土性之外,多元如何更加成为可能

点击上方“蓑翁论书

”蓝字,即可关注本公号。

本周末,恰值首届南京书展如火如荼地开展当中,作为久居南京、自诩热爱读书的一位人士,自然不能不过去凑凑热闹。周六上午,特意起了个早,赶到位于新庄的国际展览中心,探个究竟。半天下来,之于书展,也有些许观察和思考的心得,特意跟大家分享。

论书|首届南京书展:本土性之外,多元如何更加成为可能

2018南京书展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开幕。本文图片 视觉中国

如果考虑到这仅仅是第一届南京书展的话,那么我们足以对书展的策展水准,表示由衷的赞叹和支持。本届南京书展在展馆布置上,充分体现了多元化的特点,既有书店和出版社的展区,也给本地的作者、译者和学者,提供了足够多的展示舞台。而在出版社当中,相比于前几年江苏书展的展销书籍以省内出版社产品作为主打,本届南京书展在注重南京本地出版社优秀读物的开发同时,也在展厅中央,设置了一大块显著区域,展销国内主要出版社的书籍,在这些出版社当中,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等非本地的国内知名出版社,均设有专门的展架,而展出的书籍当中,绝大多数也都是最近几年里的热销新书。更值得一提的是,南京书展还为后浪、博集天卷等民营出版公司设置了专门的展架,而没有简单将他们的书籍归入与之进行版号合作的国有出版社之列,这一点,实在值得赞赏。

论书|首届南京书展:本土性之外,多元如何更加成为可能

南京书展现场。作为市一级的书展,主办方在开发南京本土历史文化特色方面做出了文章。南京出版社、译林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等南京本地的知名出版社,均设有规模较大、产品丰富的展架,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优秀读物展、南京出版社的三十年成就展等,都在书展非常醒目的位置予以陈列。除此之外,南京本地的作家和学者,也都成为书展上的宠儿。毕飞宇、薛冰、卢海鸣等南京读者非常喜爱和熟悉的作者们,都在本届书展上悉数亮相,而且主办方为他们都设置了相应的读书文化沙龙,最大程度地开发他们的文化价值和影响力。

书展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对于古旧书籍的极度重视。从孔夫子旧书网到南京本地的学人书店、古籍书店等知名古旧书店,本届书展上展销了大量珍贵的古旧书籍,其中不少珍本、稀本的精品古籍都价值不菲。南京曾经是民国故都,也是民国时期中国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因此在本届书展上,民国时期的珍稀出版物在所有展销古籍当中数量最多、品种最全,可谓是蔚为壮观。不只如此,主办方还策划了关于古旧书籍的一场论坛,韦力、胡洪侠、薛冰、徐雁等南京内外的古籍藏书名家悉数到场,着实精彩。

论书|首届南京书展:本土性之外,多元如何更加成为可能

南京书展现场。最后需要说的一个特色,就是书展对于南京本地读书会的大力展示与推广。在周五下午,书展先后举办了“为什么需要读书会”和女性读书会专场等多场关于读书会的沙龙和论坛,群学书院、半城读书会、悦的读书会等南京本地的知名读书会悉数亮相。而在书展的展厅里,诸如樊登读书会等读书会,也都设有专门的展区。对于南京这样一个拥有几百家活跃读书会,并且在全民阅读工作开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来说,南京书展给予本地读书会以这么宽广的展现舞台,实属理所应当。

夸了这么多,自然也应该说说不足。首先,在书店展区方面,感觉展出的几家书店,在华与实这两方面,似乎很难完全兼顾。作为南京最知名的民营书店,先锋书店展区里的各类好书着实不少,然而展区在设计布置方面,跟先锋的各家书店相比,明显逊色不少。几家书店的展区当中,个人认为最为出色的是万象书坊的展区,虽然其展区是几家书店里最小的一家,但从空间布置到标语设置等,都让人眼前一亮。然而在这么用心的设计之下,不少读者却反映万象的展区里好书有限,好的环境里,却买不到多少好书,着实有些可惜。

而这种种类的单一,其实并不只是体现在特惠书方面。或许是考虑到书展的大众属性,各家出版社在布货时,基本上都是选择了最具大众性、最能畅销的书籍。比如译林出版社,那么大的展区,展销的全都是外国文学译著和文化通俗类的书籍,而译林社在社科方面的知名品牌丛书——“人文与社会”译丛,我转了半天,愣是一本也没看到。类似这样的还有商务印书馆。我们都知道,商务是做西方学术名著起家的,可商务印书馆每次展出的,居然也是以外国文学译著为主,商务最为知名的丛书——“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系列,在本届书展上,居然也是无处可寻,实在让人唏嘘。

论书|首届南京书展:本土性之外,多元如何更加成为可能

最后,真心希望南京书展越办越好,更加多元、更加用心,为南京和周边的读书人营造出一个属于读书人的节日。

就此搁笔。

2018.3.24晚作于竹林斋

如果对本文感兴趣,欢迎朋友圈,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