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與客觀

本文介紹主觀和客觀這對矛盾範疇。

本文中的主觀和客觀這對概念定義是這樣的:

客觀:基於歷史與未來的一致性的邏輯,然後根據歷史數據推斷未來情況。比如,基於歐式幾何角公理邏輯:凡是直角都相等,然後我測量一下A直角為90°,那麼我據此邏輯和歷史數據判斷B直角是90°。再比如,我考察男性的身高,通過大量數據抽樣測量,服從正態分佈,且170佔比60%,於是,我據此推斷小明(男)170cm的概率是60%,或者60%的可能性身高170cm。

主觀:主觀推斷是這樣的,比如,我覺得明天會下雨,我感覺他是江西人,我覺得我們應該要這麼做,他肯定...。就是一種沒有邏輯和事實依據的下結論。比如我覺得上面例子中小明身高180(暗含必然性,但是我們考察一下客觀實際,身高服從正態分佈的統計規律性,正確的結論是上面給出的,60%的概率170cm,又或者10%的概率180等等。)

主觀下結論,這是科學的大忌,我們下結論要客觀去下。所謂主觀下,就是如上所說,沒有任何邏輯和事實依據的去下結論,客觀下結論,就是基於一定邏輯下,通過調查研究,實踐法去獲取到實驗數據,基於此,下結論,做判斷。這也是我們之前一直說的科學精神之實驗法。主觀猜測是不能要的,這是科學的大忌。下結論,要有理有據,理是客觀上面的真理,據是事實的依據,而不是閉著眼,那樣頭腦一片空白,隨便說出一個結論和判斷,這就屬於一種主觀猜測,這是錯誤的,不能有的思想。而這(不主觀隨意猜測,道聽途說,而是邏輯嚴謹事實清楚的下結論),也是我們很多人所缺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