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創新低價未創新低量

市場比預期弱爆了,這句話最近時常講。跌勢之下,陽線稀缺,陰線難擋,而且時常出現超預期的跌勢,投資者苦不堪言。難,確實很艱難,不要說最近國內外局勢困境,即便沒有特朗普找事,自身的矛盾也不是一時半夥可以解決的。

所以,我們在上週五說明“股市能彈也有壓”,其技術觀點,即“不要去對抗仍然保持跌勢的均價線”,更“不要期待可以穩定在仍然延續下跌的均價線之上”,也“別奢望空頭跌勢環境下的持續推升”。所以,衝高回落,反覆震盪,大概率就是必然的結果。

今天的走勢大致如此,但確實超出了預期波幅,而且也未能再度向上推進,即便創業板表現相對積極一些,也是在下午盤顯著壓低,這都反應出投資者信心的缺失。所以我們也從另外一個角度闡釋投資者心理行為的變化。

股市創新低價未創新低量

當我們自己也都在寄望著拉高調節的時候,那麼誰又會來幹往上推升的這個事情呢?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而且當這個達成共識的時候,往往就是預期先行。而趨勢通常來說,就是最好的同盟或方向。因此,早間開盤不作為,以及進一步壓回,也都是順利成章的變化。

當然,今天主板市場的下跌確實比較過火。但大家若能夠細細的想想為何50市場率先大跌的情況,也就可以理解這其中的邏輯了。大家可以觀察50只股票的演變情況,雖然保利地產大跌看起來更糟糕,但就客觀結構來講,懸在半空中的感覺,總是得有這麼個防範啊。

再者,寶鋼股份、中國平安、中國神華、貴州茅臺等等超級大藍籌個股,都是已經站在懸崖邊,任何外力一推就根本無法站穩,估計風一吹就得倒。所以今天出現如此集體性的回撤,這不能不說,也是一個連鎖式的系統性風險。跌勢之下,往往會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而且容易被放大。

所以當5月底創業板失守後,我們就談到,對於許多投資者而言,不操作就是最好的操作,如今想必這類投資者是最能夠體會深刻的。而且如果依然從50市場中看待,其指數依然有繼續回撤的趨勢,同時成份股票中還有不少個股呈現出技術上命懸一線的態勢,這些股票都還是需要主動防範的。

由此也就可以理解主板市場的整體偏弱,幾乎就是集體性的回落,自然而然影響到主板市場的指數變化。再度壓低後,的確會引發更多不利的展望,甚至悲觀情緒。這個時候我們又該怎樣看待市場?坦白說,矛盾重重。

而依照本欄的分析和推演,其實這個下跌不為多,只是跌的過程只有走出來才知道。所以站在這個位置,這個時點上,我們依然要順應趨勢,這是王道。也就是我們所闡述的思想,連短多都沒有形成,急啥呀!所以,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講,仍然是不操作就是最好的操作。

不過,依照我們對持續盤跌後出現的技術數據來講,喜好波段交易的的投資者,還是可以做出積極的應對,這個邏輯在於多個層面的考慮。首先是大盤創新低價未創新低量;其次是K、D值均低於10以下,而且已經反覆低位盤整,這不會持續太久;再者,自5月份下跌以來,持續的單邊盤跌時間久,且沒有出現持續的反彈行為。

從這些角度來思考,也不必要再懼怕持續大幅度的走低,甚至可以反過來,再壓低的時候,我們的操作機會在哪裡。當然,這必然肩負著較大的風險,就如同上週五的強力反擊,但今天就這麼壓破創新低,可想而知,市場是多麼弱勢,操作風險又是多麼大。

因此,無論如何,大家都需要認清形勢,我們說“不操作就是最好的操作”,這必然適應一部分投資者。但也總有一部分投資者喜歡刺激,尋求日間交易機會,那麼對於市場已經出現的顯著超跌特徵,也確實是可以主動把握的。而這裡面的矛盾該如此協調,就需要自己發揮自己的智慧了。

而依照本欄來講,依然會嚴控總量風險,不會把倉位風險裸露的太大,同時對個股的選擇要求較高,會特別注重股票的質地,並放在市場中衡量相對位置和估值水平,雖然看起來有些難度,但這確實是當前更為有效的模式。而市場的選擇來看,創業板今天也略勝一籌,倒是滿足橫向低位修復的積極預期,不妨也從這個角度觀察市場間的差異,以及相應的投資機會。

具體到標的物的選擇,任何時候都要明白,不和跌勢股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題材,不玩概念,不聽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線為主,唯量是問,四個條件,趨勢為王,汰弱留強,每日歸零”的原則,來審視和積極應對市場的變化與發展。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