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7章-爲何「天長地久」最後歸結到「私」上

天長,地久。

尹喜看著這個句子嘿嘿光笑,說:“老師真是文字高手,一句大實話也能說的讓人回味無窮。”

老子慢悠悠地說:“這說明你沒看懂。‘天長地久’你以為是寫的時光嗎?錯了!天地都是相對於我們而言的,因為有天地,我們才得以生存,才使我們世代繁衍,她比我們的生命更加長久,更加偉大。你知道我為什麼在這一章寫天長地久嗎?”尹喜搖搖頭。

文 | 楊吉德

《道德經》第7章-為何“天長地久”最後歸結到“私”上

老子:“你不要以為我想起什麼就寫什麼,想起天就寫天,想起地就寫地,我寫文章都是有次序的,是按照《周易》的卦序編排的。這句話是圍繞著《周易》的蒙卦而寫。‘蒙’是什麼?蒙是攀援植物,它只要有攀附之物,就可以生長的很長很長。攀援植物紮根在地中,不是生長一季就枯死的,只要根扎的足夠深,就會活很久很久。”

尹喜:“知道了,‘長’是生長的空間,‘久’是生存的時間,‘天’‘地’使萬事萬物賴以生存和生長。天地是為萬事萬物而存在的,所以才顯示了她的偉大。”

老子點點頭:“對了,你這樣想,這一章的主題就樹立起來了。”

《道德經》第7章-為何“天長地久”最後歸結到“私”上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尹喜:“老師把上一句分析透徹了,這一句也就明瞭了,因為天地不是為自己而存在的,她讓萬物長久生存,她自己才有了長久生存的意義。作為一個國家,如果處處以人民的利益為己任,方能長生不敗。”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尹喜:“這個‘聖人’應該是三皇五帝了。身是人的身體嗎?”

老子:“老百姓之身是活著和活的更好;聖人之身是名和利。沒有名和利,老百姓怎麼會推崇他啊!‘後其身而身先’是指的利,他讓百姓得到實惠,他才會得到更多的實惠。‘外其身而身存’是名和權,他把自身的名和權置身事外,一心為百姓做事,百姓才會感恩他,他的宗祠才會世代長存。”

《道德經》第7章-為何“天長地久”最後歸結到“私”上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尹喜:“前面說了一番大道理,怎麼文章最後是個‘私’字呢?”

老子哈哈笑了起來:“聖人也是人啊!我要不在最後寫‘私’字,你還以為我在空洞地說教呢。人世間所有的制度和法律法規,都是為了平衡人們的私心和保護人們的私產,可以說,財產才是社會穩定的定海神針。如果你沒有一點私心,你就不會遵守這些法律法規,天下就會大亂。你連自己都不愛惜,還會愛惜別人嗎?誰還會放心擁戴你呢。所以真正的聖人是有私心的,天長地久的根本還在於‘私’上。‘無私’是一種境界,是平衡各種利益的一種公共思維。他能有自己的私心,才能保護眾人的私心。私心有時以財的形式出現,有時以名的形式出現,關鍵在於各種利益的平衡上,利益得到平衡,才能天長地久。所以,最後寫‘成其私’一點也不奇怪。”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