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碧华:常德人是怎样的人?

周碧华:常德人是怎样的人?

写在前面:

说“义”,人们会自然想到燕赵壮士、东北猛汉,特别是在易水河边顶着萧萧寒风慷慨悲歌的荆轲,直把一个义的符号牢牢地粘贴在了北方人身上。即使维新的湖南人谭嗣同在北京城里被砍了头,千里护柩送他还乡的依然是河北沧州人大刀王五,湖南会馆里那么多老乡,不见有人出手相助。俗话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常德怀抱洞庭,又被沅澧二水浸润,还有无数的湖泊池塘点缀着,柔软的水可以让常德人多情,似乎难以多义。特别是饮食习惯,常德人偏好米粉,这滑溜溜的形象,也给外界以“常德人办事灵活、讲究迂回”的印象,而义字的笔画中,似乎一定要掺揉进刚性的元素,才足以支撑起简洁而硬朗的身躯。所以我如果说常德人义薄云天,一定带有颠覆的意味。

因为毛泽东一句“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人们对常德最美好的阐释是这里的人德行天下,连地名都含有一个“德”字。可是鲜有人知道,常德的地名一度与义字有关!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将天下分为九州三十郡,如今的常德地域隶属“黔中郡”。秦亡后,汉高祖废了黔中郡,设置“武陵郡”,《清同治直隶澧州志校注》卷一“舆地志·建置沿革”载:“今贵之思州、思南,湖之常德、永顺暨澧诸县,皆隶武陵郡。”常德便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称为“武陵”。但是,发生了一段插曲,开明的刘邦曾经给常德封了一个地名,故事还得从秦末农民战争说起。古代造反的人,往往要给自己戴一顶师出有名的帽子,才能顺利号令天下,项梁也不例外,他立楚怀王的孙子心为王,仍称楚怀王。公元前206年秦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表面上尊楚怀王为义帝,让他迁都长沙,暗中却派英布追杀于郴县。消息传到如今的常德一带,楚人痛哭流涕,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自发地为义帝举行象征性的丧葬仪式,哭号声震动沅澧大地。刘邦听说后,感动不已,对武陵人的义举赞许有加,便将“武陵郡”改名“义陵郡”。在中国历史上,郡、府、州、道、路、省一级的行政区划命名中,以“义”命名的仅此一例,虽然称为义陵郡的时间不长,但义的基因已经植入常德人的骨髓之中。

因此,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释常德人的义:匡扶正义、舍己利人、情谊绵长。

匡扶正义

岳飞背上因为有母亲刺的“精忠报国”四个字,堪称中国人忠义典范,可就是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恰恰与常德人产生了碰撞。南宋初,金兵不断南侵,江南满目疮痍,南宋政府为挽救政权,对老百姓横征暴敛,被金兵击溃的宋朝官军又趁机抢劫,老百姓遭受双重劫难,痛不欲生。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常德人钟相一声怒吼,揭竿而起,自称楚王,起义军很快便占领了鼎州、澧州、潭州、岳州等州所属的19个县,但钟相被内奸出卖,被俘牺牲。他的部众在杨么领导下继续战斗,以龙阳县(今湖南汉寿)为中心,利用湖河港汊,设立营寨。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四月,义军重建楚政权,控制了东起岳阳,西至枝江(今属湖北),南抵长沙界,北达公安的广大地区,起义军多次击败官军水师。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宋高宗派岳飞前来镇压,终于击败起义军,杨么被俘牺牲。常德人钟相杨么领导的这次起义是宋代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在当时金兵压境、南宋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他们的行为似乎不义,拯救朝廷的岳飞才是忠义,但钟相杨么是为“等贵贱,均贫富”而奋力一搏,是忠于千千万万的贫苦百姓,这才是真正的义。

钟相杨么是穷苦人出身,为了穷苦人而舍命似乎尚能理解。但封建时代的官员公开为民请命的就极为罕见了,清安乡人潘相就是这样的一个官员,他是乾隆二十八年的进士,乾隆钦点他为山东福山县知县。乾隆三十九年,朝廷派兵镇压王伦起义,滥杀无辜。潘相力谏,免除了百多名老人和儿童的死刑。不久,有人谎报濮州三千人图谋不轨,山东巡抚立即派兵进剿,潘相不顾毁誉得失,昼夜单骑赶赴巡抚大营,力排虚妄,阻止进军,使濮州百姓免遭兵灾。这一幕虽然过去了241年,但在我的眼前,在那个月黑风高之夜,潘相策马疾驰的场景清晰如昨,他知道,他的举动很容易被诬为与反贼同流合污,他的官帽甚至人头会随时落地,但他为了正义,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在齐鲁大地大写了一个南方人的义士形象。

时间到了清末,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又有无数的常德人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他们把头颅系于腰间,立志推翻腐朽的满清王朝。国人熟知的一个历史细节是,1911年10月9日,孙武等人在汉口俄租界配制炸弹时不慎引起爆炸。俄国巡捕闻声而至,搜去革命党人名册、起义文告、旗帜等,起义的秘密泄露。湖广总督瑞澄下令关闭四城,四处搜捕革命党人。是放弃还是坚持?在情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起义总指挥、常德人蒋翊武毅然签署了起义命令。武昌起义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了一个缺口,就像滔滔洪水决堤一样,清王朝瞬间土崩瓦解了。我曾在朗诵诗《常德腔的力量》中吟道:“沅水和澧水的涛声/把兰花芷草的芬芳送往洞庭/澧州大鼓和常德丝弦/百年前合奏出铿锵与柔情/湖南的西北部/一声声常德腔吼出辛亥风云//两千年封建体制/三百年腐朽满清/哪里是洞开的缺口/哪里能迎来共和的黎明/刘复基一份精心布局的作战方案/每一处箭头都指向旧王朝的命门/武昌城里 /蒋翊武一声令下/常德腔引爆了满城枪声/坚持内阁/ 走向共和/新旧势力谁不畏惧宋教仁/上海车站那一颗罪恶的子弹/让神州留下千古遗恨//百年前的中国呀/苍桑的大地行走着多少常德人的身影/百年前的中国呀/亿万声呐喊里常德腔最雄浑!”据统计,辛亥革命之初,常德有史可查的人物多达两百多位,其中当上了督军等军事要职的常德人有70多个,为稳定共和局面做出了不朽贡献,享受国葬的就有四位!这说明,常德人心中装着整个华夏,为民族的命运可以赴汤蹈火,甘洒热血!

2015年3月14日,丁为美、田沧海等八位国内知名艺术家来到常德,当他们在市城区中心目睹巍然耸立的抗战纪念牌坊上,青天白日徽章和蒋介石等人的题词赫然在目,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房地产热强拆不断的当下,一座城市的黄金地带竟然保存有较完好的国民政府的纪念建筑物,更没有想到即使在台湾蒋介石的题词也遭污损的情况下,在大陆的常德,蒋介石和他的政府要员的题词竟然完好如初。因为谁都清楚,大陆曾历经一波一波的政治劫难,这些敏感的政治符号能保存下来,该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担当?于是,你不得不去审视这座城市的人民,当常德会战结束,蒋介石要枪毙在此率八千虎贲之师与日寇殊死搏斗的余程万师长时,常德的父老乡亲立即联名上书求情;当国民政府决定修建抗战纪念牌坊时,常德人民又慷慨解囊;当“文革”卷起疯狂的浪潮时,常德人民机智地用石灰涂在那些题词上,再写上革命标语,待“文革”结束,又冲洗掉那些石灰。这个过程,官方与百姓竟是如此默契,在国内实属罕见,常德人民的民族大义,与那些抗战的勇士一样,浩然之气感天动地!

这种匡扶正义的品质被一代一代常德人所继承,路见不平一声吼的勇士层出不穷,有勇斗窃贼身中三刀的张华,有勇擒飞贼的丁学军,有勇救落水妇女而献身的军官丁华……全国首届“十大见义勇为英雄”中就有常德汉寿县农民戚维进,迄今为止,常德共有4人获“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5人获“全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还涌现了一大批市、区县(市)见义勇为先进群体和个人。2013年12月29日,由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办的第十届“昆仑奖”全国十大见义勇为英雄司机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作为湖南省的唯一代表,常德市在全国25个参评城市中,以第3名的好成绩获评“全国见义勇为城市”。 在中国,许多城市头上都闪耀着一些桂冠,而常德这顶桂冠,我认为比钻石更重,它体现是的一座城市的品质与成色,一座城市所体现出的浩然正气!

舍己利人

《墨子·经上》:“义,利也。”意谓宁可自己受点损失,也要有利于他人,这便是义。应该说,常德人把墨子关于义的阐释是理解透了并很好地践行了。

元代龙阳人(今汉寿)丁易东,官至太守太簿兼枢密院编修,辞官还乡,在家乡兴学办教,出资修建精舍东西两厢共四斋,供讲学和生徒居住,且捐献私田1200亩,用其租谷供应生徒的开支。常德郡守李秉彝和宪使姚抑斋分别数次向朝廷禀报丁易东的义举,朝廷为其所办的石坛精舍赐额“沅阳书院”;

黎学锦也是汉寿人,清龙阳富家子弟,为官清廉,好为义举。嘉庆三年(1798年)捐银万两,在县城东门外创办龙池书院,又捐田六百亩,供师生生活所用。嘉庆十一年初,他在川北任兵备道,遇川北大饥,慷慨解囊,设粥场18处,历经数月。当地至今流传“若要义举成,除非黎六(排行老六)临”的说法,可见,在川北的老百姓心目中,黎学锦是一个特别“讲义气”的人;

在沅澧流域广为流传的明龙阳典史青文胜为民请命而自杀的故事,其事迹相当感人,但他是夔州人,我在试图引用他的事例时多少有些惋惜。不料,我在《明嘉庆常德府志》中,找到了同样的事例,这就是明桃源人苏彬,史载:“以县多荒田,科额累民,请蠲不报。洪武二十八年击登闻鼓,自缢其下,得疏于怀。诏免粮二万二千石。”明洪武二十八年,桃源一带的农民负担的苛捐杂税特多,农民苦不堪言。苏彬便到朝廷击鼓禀报,为了感动皇上,他不惜用生命一搏,上吊在鼓架上。他死后,从他的怀中得到了一份报告,就是这份报告以及他的生命,让桃源人民减免了二万二千石的粮食上交任务。

为了更多人的利益,可以舍弃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这就是常德人。这种精神,在当代更是演绎得十分精彩。

1995年7月17日,位于南京上游的板田垸在洪水的猛烈冲击下,危如累卵,一旦溃决,六朝古都南京城将被淹没,损失不可估量。石门人杨建忠当时正带领五条满载300多吨矿石船队行驶在长江上,他获悉险情后,立即掉转船头,驶向板田垸沉船,保住了南京城,价值几十万元的矿石却泡汤了,在上世纪90年代,几十万元可是笔大财产,杨建忠却在异乡豪不犹豫地做出了这种义举,要不是南京市政府后来派人上门表示慰问,家乡人民还不知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兴水利建设,8万座水库相继像绿色的钻石镶嵌在神州大地上,常德处于湘鄂川黔交界区域,而这些地方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每遇筑坝,必有移民,而国家总是把移民的目光投向相对富庶的常德。据统计,建国以来,本省湘潭市、张家界市、怀化市、益阳市和湖北省、重庆市先后向常德移民近4万人,在接纳移民时,常德人民总是把最好的土地腾出来,宁可重新开垦荒地。

2013年初夏开始,中国城市建设罕见的战役在常德市城区打响,路改、棚改、水改,美化、亮化、绿化、数字化“三改四化”,特别是路改,207条城市道路同时开工提升改造,一座城市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市民生活出行、门店经营经受严峻的挑战,令人称奇的是,一年中竟然没有因为拥挤发生交通事故。时任市委书记王群在总结表彰活动中说,“三改四化工程”是一场硬仗,这场仗打的艰苦,打的艰难,更是打出了一种常德精神,打出了常德人民特别能理解、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风格精神。而市民的“特别能理解”,我认为正是一种舍已利人的品质使然,路窄了,大家都谦让着点;修路把门店挡住了,忍一忍,虽然暂时赚的钱少了些,但整个城市变靓了,大家都受益。

情谊绵绵

曹操非常器重才华横溢的属官丁仪,一度还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然而遭到太子曹丕的阻挠而未能付诸实际,于是丁仪对曹丕心怀芥蒂。曹丕即位时,丁仪就知道大祸临头了,终日郁郁寡欢,曹植便作一首《赠丁仪》来安慰他,诗的结尾写道:“子其宁尔心,亲交义不薄。”可见,绵绵不绝的情谊体现的也是一种义。

明武陵人杨鸿,是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同乡唐绍尧被魏忠贤诬陷下狱,亲戚故旧都怕受牵连,避之唯恐不及。只有杨鸿四处奔走,募银三万两,代为赎刑。广宁陷落,熊延弼下狱,别人都不敢探望,他却携酒至狱中探望,熊延弼死后,他还作文祭之。

《清同治石门县志》载:覃宇柱将婚,岳父以女有废疾命之别娶,柱曰:“婚自幼订,今有疾而弃之,谁复娶者?吾不忍为此薄行也。”娶至,果不能任妇事,柱更怜悯善视之。这个覃宇柱即使不娶身有残疾的女子,别人也不会责怪他,因为岳父都规劝他别娶。但是,他认为如果他不娶,这个女人更不会有人娶了,所以,他坚持娶了曾经订婚的女子,对于这个根本做不了家务活的女人,覃宇柱反倒更加对她关爱。“吾不忍为此薄行”,不做薄情寡义的男人,一个高大的男人形象从一本泛黄的史册中站了起来!

1925年8月,毛泽东在韶山组织农民开展“平粜阻禁“谷米斗争,湖南省长赵恒惕获悉后十分震怒,电令湘潭警察局立即逮捕毛泽东。毛泽东不得不于8月28日离开韶山,找到当年读师范时的同学邹蕴真,在那里躲了一阵,但风声渐紧,邹蕴真就将毛泽东转移到自己老家——汉寿邹家坪。邹家是当地土豪,“邹家大屋”皇皇数十间。邹蕴真将毛泽东锁在一间厢房内,不许外人靠近。他亲自照看毛泽东的生活,一次给毛泽东送饭时说:“润芝,诸葛亮曾经把朋友分成义友、酒友和贼友三类。我与你称得上义友吧?说实在话,派其他人送饭我都放心不下。为了你的安全,这事连我儿子也不晓得。”毛泽东在邹家躲藏一周后,决定南下广东,他写下豪情万丈的诗赠与邹蕴真:“同君负剑理山河,他日成功看谁多!”在一个黑夜,邹蕴真让毛泽东扮成木匠模样,挑上工具篮子,悄悄离开了邹家坪。邹蕴真将他一直送到十里远的南湖码头,搭乘上开往长沙的客船,他才放心地返回。这段经历,邹蕴真可以说是把脑袋别在腰带上了,只要风声走漏,他的整个家族都有可能遭到灭顶之灾。只因为是同窗,虽然彼此理想信念不同,但在毛泽东人生中最艰难时刻,他毫不迟疑地伸出了援手。

安乡县与湖北公安县交界处有一座黄山头,这是两湖平原上唯一的高地。1998年夏,长江流域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安乡安造大垸溃决,十几万人在大堤上风餐露宿,黄山头就成了灾民最佳的避难所。当时,湖北黄金大垸也溃决了,灾民不得已来到湖南境内寻找栖身之处,小小的黄山头镇一时人满为患。当时,黄山头镇镇政府主持兴建的边界贸易城刚刚竣工,面对疲惫的湖北灾民和他们焦虑的眼神,黄山头镇镇政府当即决定,让湖北灾民住进边界贸易城,而本地灾民依然栖身在大堤上。将近一个月的抗洪结束后,湖北灾民撤回到自己家乡前,他们与黄山头人民依依惜别,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上世纪90年代初,澧县张公庙镇高路铺村祖祖辈辈从事船运的村民易宗志,与妻子熊荣华倾其所有,凭借良好口碑,向左邻右舍和亲戚借了30多万元,买了一艘铁板船跑运输,生意越做越红火。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8年6月,易宗志的货船在洞庭湖遇险,妻子和侄女在事故中遇难,家里背上了20多万元债务。易宗志购船时借的钱,很多都是口头承诺,并没有留下借据。易宗志一家遭此天灾,债主们对借出的钱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但想不到的是,易宗志主动上门找到债主,重新补上欠条。他的举动,令乡亲们很感动,许多债主出于同情,表示不需偿还了,但易宗志拍着胸脯说:“给我时间。”易宗志又回到他熟悉的货船上,不过不是当老板了,而是替人打工当船长,靠打工偿还债务。他省吃俭用,除了供女儿读书外,其他的钱一点一滴地积攒下来用于还债。整整15年,他终于偿还了大部分债务,许多债主拿着他递上的钱时都说:“你有这份心就够了,其实还与不还并不重要了。”但易宗志毫不含糊地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好一个义字!它虽是指天地间历久不变的正道,但在易宗志看来,乡亲们在他最艰难时帮了他一把,他要重视和珍惜乡亲们对他的情谊,不能辜负了他们。

结语:

常德人讲义,我认为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的,《清同治直隶澧州志校注》和《清嘉庆常德府志》专为忠义人物和义行者立传,自东汉至嘉庆年间共107人,中国人自古追求青史留名,为如此多的“义士”立传无疑是一个鲜明的导向,它深深影响着沅澧大地上的常德人,要做一个匡扶正义的人、做一个舍己利人的人、做一个情谊绵长的人。

而形成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又与三个历史人物不无关系。

首推善卷先生。相传尧帝来到枉山(今德山)下访得道高士善卷老人,正遇老人在田间驾驭一头黄牛在犁田,见那黄牛慢吞吞的前行,尧帝大声说:“水牛力大,黄牛笨拙,您得用力鞭打它呀。”善卷没有回答,将黄牛牵到一边的草地上让它吃草后再返身对尧帝轻声说道:“黄牛帮我犁田,我怎能当着它的面或背后说它的坏话呢!”虽然是传说,但足以让常德人民世世代代知晓一个道理,人要讲义气,即使是一头动物,它帮了你,你就得感恩于它,何况于人呢?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屈原长时间行吟在沅澧大地上,留下了大量的诗篇,特别是在《涉江》诗中吟道:“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这段句子翻译出来就是:“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忠臣不一定被任用啊,贤者不一定被推荐。伍子胥遭到灾祸啊,比干被剁成肉泥。与前世相比都是这样啊,我又何必埋怨当今的人呢!我要遵守正道毫不犹豫啊,当然难免终身处在黑暗之中。 ”这里所指的“正道”即为爱国的志向,虽然只是爱楚国,但几千年来屈原的爱国思想不仅仅影响了常德人,更是洗礼着全体中国人的灵魂,这就不难理解,为何辛亥革命时有那么常德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赴汤蹈火,抗日战争时,为什么十五个常德人中就有一个奔向杀敌的战场!

还有一个人物的影响力虽然没有屈原那样经历代官方高调宣传过,但在民间默默地影响着常德人,这就是三国时蜀国名将赵子龙。《三国志·赵云传》载:“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王以手戟掷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兵败,向南逃往江陵,曹操派麾下精骑快马追赶,终于在当阳长阪附近追上了刘备。此时情势危急,刘备便丢下妻儿,仅带着张飞、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向南逃逸,而赵云却反而向北边曹军方向奔去。有人便禀报刘备说赵云投敌去了,刘备却用手戟掷那告状的人说“子龙是不会弃我而去的”,果然,赵云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保护着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地回到刘备身边。这就是义薄云天的赵子龙形象,而这个赵子龙曾率军驻扎在常德地域,如今的安乡县依然有“子龙庵”“打鼓台”等遗址。沅澧流域的说唱艺术很发达,三国故事,特别是桃园三结义,通过民间艺人之口,把义的种子一遍一遍地播撒在人们心中。

有了如此深厚的关于义行的文化土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常德市“百团大赛”每年有上千个艺术团不计报酬参加比赛,每年有三百场义演让市民享受艺术大餐,不难理解鼎城区十美堂曹林静行医五十年只收药品成本费,不难理解为何常德市会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义薄云天的常德人,当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之后,无数的常德人在没有官方指令的情况下直奔震区而去,在国家没有发起捐款号召的情况下就组织捐款,率先向震中的映秀镇捐款500多万元;2013年2月8日,当怀化市的客车在常德境内的高速公路上发生特大交通事故时,又是义薄云天的常德人挺身而出,把怀化的事当成常德的事,市府立即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对伤者竭尽全力抢救,对亡者的家属做好安抚,多少人牺牲了春节休息时间,却没有丝毫怨言,让一批批从怀化赶来的亲属们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将历史梳理了一遍,我们终于发现,在历史的长河中,常德人将义字扛在肩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