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尬廁」背後的形式主義

據中國之聲報道,山西省太原市婁煩縣部分農村在廁所改造中出現了“半拉子工程”,黃土地裡,白色的廁所蹲坑格外顯眼,卻既沒有圍牆,也沒有屋頂,被媒體稱為“尬廁”。(中國紀檢監察報,6月28日)

太原市婁煩縣被曝光的“尬廁”問題,是個別地方弄虛作假、形式主義的典型案例。上級撥付資金改造農村廁所,但是改造的廁所既沒圍牆,也沒屋頂,這樣的廁所勢必成為擺設,只能讓人笑話。試問,如此的改造工程是有關部門不作為、懶作為的敷衍了事之行徑,還是有人將改造專項資金挪做他用,導致的民生工程“偷工減料”?這個案例值得我們深思。

探根究底,“尬廁”的背後是個別黨員幹部弄虛作假、形式主義的問題。這一類的黨員幹部根本沒有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工作當兒戲,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事不上心、不用心,做工作只求“走過場”,只求數字上過得去,不管實際上能不能用,弄虛作假、敷衍上級,自認為能夠矇混過關,殊不知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黨員幹部究竟是不是真心為群眾做實事、辦好事,群眾心中自有“一杆秤”。

對於如此弄虛作假的歪風邪氣,必須堅決查處、嚴肅問責。“尬廁”問題一經媒體曝光,當地政府表態限期整改落實到位,但是在工程整改的同時,必須對“尬廁”背後的相關負責人嚴肅問責,不能讓其溜之大吉。對於此類問題幹部,決不可姑息縱容,要做到發現一例、處置一例,只有這樣才能起到警示一片的效果。

當然,推進農村廁所改造,要加強頂層設計,不能只求數量,不求實際,這樣只會徒勞費力、消耗財力,卻難以取得實效。太原市婁煩縣黃土地裡的白色廁所蹲,沒有圍牆、沒有屋頂,脫離了當地實際情況,最後成為了一個尷尬。因此,不管是廁所改造,還是其他的任何一項事業,都必須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這樣才能真正讓廣大村民從“廁所革命”中受益,才能讓群眾享受到更多的政策紅利。

各級黨員幹部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員幹部要始終牢記為民服務的初心,把為人民服務當作人生的追求,腳踏實地、勤奮工作、多辦實事,以實際行動贏得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李淼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