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月報:用大創新做防守反擊

策略月報:用大創新做防守反擊

興業證券

"內憂"階段性緩解,防守中把握反擊機會。過去一段時間,市場在"外患"中美貿易摩擦、全球流動性收縮,"內憂",信用風險、股權質押等問題對風險偏好和投資者情緒抑制較大,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調整。短期來看這方面衝擊正在緩解,比如上週五央行在二季度貨幣委員會例會將"維護流動性合理穩定"修改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等,因此,我們看到積極因素在增多,市場有望迎來短期修復,而這樣修復的空間和時間相對有限,攻守轉換次數較多、一波三折,而非一帆風順。此時更適合交易型選手,踩準節奏、做好交易。否則可能會受到更為嚴重的"傷害"。

外部風險尚未結束,中期仍然中性震盪為主。7月6日美方對中方340億美元出口產品徵稅將落地,接下來2個月是美國中期選舉的關鍵時期,中美雙方的持續博弈有待觀察。同時,近兩週人民幣持續貶值,部分投資者開始擔憂資本外流對股市流動性造成衝擊,類似15年底和16年年初。但我們認為最近的匯率貶值主要來自於兩方面:其一、美聯儲加息後美元相對強勢,疊加前期新興市場相對於美元均出現了貶值,人民幣出現一定的調整屬於正常波動範疇。其二、近期在"內憂"、"外患"多重擾動下,權益資產等出現了一定調整,而陸股通、QFII中少部分短期逐利資本選擇離場,短期不足為懼。但從中期角度來看,後續需關注內部中國在金融去槓桿穩步推進時貨幣政策與經濟基本面間相互平衡,同外部美國加息縮表進程下,相互之間的不同步帶來的匯率階段性超調可能性,對市場造成衝擊。

-佈局"人少的地方"大創新方向和中報季超預期細分領域。我們在6月月報《關注信用風險對市場的擾動》中提示投資者關注具備"三免疫"特徵的消費板塊,前期佈局了相關板塊的投資者都取得了不錯收益。當前"擺大巴"的防守反擊策略仍是主要選擇,在反擊中,"人少的地方",即籌碼低位、超跌相對更為嚴重的大創新方向,預計將會取得更好的收益。其次,從估值看,以中證500為代表的細分成長龍頭,截至到2018年6月末,估值小於30倍的個股佔比60%,逐步與上一輪中證500最低點(2012年12月)時,估值小於30倍的個股佔比65%相一致。最後,中報季來臨之際,業績超預期的細分領域和個股,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投資策略:持續看好大創新

--持續看好大創新:持續看好業績和政策雙輪驅動下的大創新,當前重點推薦:醫藥(18年年度策略持續推薦創新藥,市場對基本面認可度高)、機械軍工(細分子行業的核心龍頭)、電子(長期方向確定,短期可能受貿易戰不確定性衝擊,可以擇機配置)、計算機龍頭。

--底線思維下,消費股凸顯防禦性。1、免疫金融去槓桿(包括信用風險),現金流好;2、免疫中美貿易戰,來自內需拉動;3、免疫經濟下行,消費比其他行業受宏觀波動影響更小。

--週期品中建議關注化工行業。關注需求穩定,供給收縮且受益於油價上行的細分景氣子版塊板塊,如MDI、農藥、PTA、滌綸長絲、煤化工、民營煉化等細分領域龍頭。

★主題投資:1)擴大內需下的消費升級,如電動汽車;2)改革開放40週年開啟新篇章,如海南自貿港;3)外部擾動疊加內部改革,如軍品定價機制改革。

風險提示:流動性超預期收緊、監管政策超預期變化

策略月報:用大創新做防守反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