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下一個已開發國家可能是誰?

多一點視界

發達國家的標準一般認為是工業化水平高、技術發達、經濟水平高、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高、生活水平高、社會福利制度好。這幾個要素缺一不可。


目前亞洲一般認為有日本、韓國、新加坡、以色列、中國臺灣省、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等是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但是,如果按照嚴格的意義來講,整個亞洲只有日本是發達國家。

而目前全世界也只有18個國家為發達國家,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是南半球僅有的兩個發達國家,日本是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其餘的發達國家都集中在歐洲中西部。


如果說亞洲目前最接近發達國家的只有韓國、新加坡、以色列。所以,這三個國家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發達國家。其先後順序,遠方君個人認為是新加坡,然後以色列,再然後韓國。

而中東那些靠自然資源富裕的國家並沒有高度工業化,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均2017年人均GDP排在全球70多位,技術還相對落後,工業化水平還不高,未來想達到發達國家水平,路還有很長,還需要不斷的革新與努力!


那詩那遠方

要判斷亞洲哪個國家能夠成為發達國家,首先需要了解發達國家的標準。聯合國對於發達國家的標準主要是以人均GDP為參考的。1995年的標準是人均GDP在8000美元以上,同時具有較高的社會發展水平,就可以定義為發達國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這一標準也在不斷提高。

目前在亞洲日本、新加坡、韓國、以色列、中國香港2017年人均GDP都已經突破了25000美元(),可以稱之為發達經濟體。而中東地區的卡塔爾、阿聯酋等國,雖然人均GDP也較高,但是他們的社會發展經濟結構單一,社會發展嚴重滯後並不符合發達國家的標準。

現在亞洲人均GDP排名緊隨韓國之後的,還有不少中東和東南亞地區的產油國和馬爾代夫這種嚴重依賴旅遊的小島國,他們即使人均GDP再高,恐怕也很難達到發達國家的標準。按照目前的排名和發展速度,亞洲下一個發達國家很有可能是馬來西亞和中國大陸中間的一個,個人認為馬來西亞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馬來西亞

2017年馬來西亞人均GDP為9660美元,經濟增長率大約維持在6%左右,如果馬來西亞保持這一經濟增長速度,再發展20年,到2040年前後,其人均GDP將達到3萬美元,能夠邁過發達國家的門檻。

馬來西亞地理位置優良,資源豐富,發展前景也較好。對於馬來西亞而言,繼續保持較高速度增長20年,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維持政治上的穩定。

此次馬來西亞大選結束之後,新上任的總理馬哈蒂爾對前任總理納吉布簽訂的經濟合同進行重新審查,這種行為損害了馬來西亞的國家信用,可能會嚴重影響投資者對馬來西亞政府的信心,不利於馬來西亞持續快速增長。

第二個問題,則是馬來西亞馬來半島和沙巴沙撈越之間的發展很不平衡。馬來半島,尤其是靠近新加坡的中南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程度已經比較高,但是在沙巴沙撈越地區則相對落後。馬來西亞應該更重視東馬來西亞的發展問題,把其打造成為馬來西亞的一個重要經濟增長點。

中國大陸

2017年,中國大陸人均GDP大約為8800美元,如果也能夠保持6%的增長速度,20年之後人均GDP將達到28000美元,已經看到了發達國家的大門口,但是在2040年就實現跨越的可能性還比較小。

首先,中國大陸是一個超大型的經濟體,經濟再維持20年超過6%的較高增長速度,難度比馬來西亞大得多。很有可能到2030-2035年之後,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會回落到5%左右。到2040年人均GDP達到25000美元,已經算是一個比較快的發展速度了。因此我們把實現成為中等發達國家的目標時間定位在2050年是有道理的

第二,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可能比馬來西亞也更難解決。西部地區由於地理位置和資源稟賦等方面的原因,與馬來西亞沙巴地區相比,可能單位投資產生的回報和效益會低不少, 發展的難度會更大一些。但是如果一個國家只是東部地區發達,西部地區仍然比較落後的話,很難稱之為一個發達國家



第三,社會事業的投入還需要持續擴大。發達國家的一個重要標準是社會事業是否進步,人的全面發展是否得到保證。中國人口眾多、發展又很不平衡,社會事業還需要持續擴大投入,填補欠賬。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也是聯合國發達國家標準,側重於人均GDP的一個重要原因。只有人均GDP達到了一個水平,國家才有足夠的財力擴大社會事業的投入,才有可能全面提高民眾的福利,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對比這兩個國家來看,馬來西亞很有可能在2040-2045年前後,邁過發達國家的門檻,成為亞洲第六個發達經濟體,而中國大陸可能緊隨其後在2050年前後成為發達國家。當然,兩個國家的經濟規模差異甚大,雖然都是成為發達國家,但是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衝擊時評

亞洲國家有這樣幾類:

(一)已經達到一兩萬美元的發達國家標準的國家:阿聯酋,沙特,阿曼,卡塔爾,科威特,以色列,日本,新加坡,韓國,文萊。這些就可以排除了。

(二)人均接近中國的國家,馬來西亞,泰國,土耳其,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

(三)比中國人均僅僅差三五倍的,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柬埔寨,由於中國再實現一倍發展,人均就17000美元了。已經發達化了,他們即便出現快兩個百分點的速度,也來不及了。

(四)人均比中國差幾倍,發展也表現不是很快的國家,基本包括了上邊三類之外的所有亞洲國家。

好了,現在,有望和中國爭奪未來15年,最先進入發達國家的只有第二類裡的六個國家。

我們來看看加上中國的亞洲七國的人均,

2017年亞洲七國人均美元GDP

中國,8582美元

土耳其,10434美元,

馬來西亞,9659美元,

哈薩克斯坦,8585美元,

土庫曼斯坦,7522美元,

泰國,6336美元。

伊朗,5252美元。

伊朗,國際環境不好,發展速度也不快了,七國里人均最少,排除。

土庫曼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獨聯體和中亞國家,一直表現不是很亮眼,現人均哈薩克斯坦比中國高3美元,土庫曼斯坦比中國低一千多美元。這兩國希望不大。

泰國比中國人均差2000多美元,98後,再也沒有靚麗的發展速度。來不及了。

土耳其人均最高,10434,可是,土耳其2017年增長7.4%可是2018年預期增長4.5%,再之前發展速度如下邊列舉

2006年到2017年12年平均為5.25%,中國同期平均高於8.25%,比土耳其平均高3個百分點。土耳其發展不穩定,忽高忽低,平均比中國慢,這在未來十年內兩國依然持平的希望還是有的,那麼就可以一起進入發達國家,可是,土耳其貨幣脆弱,貶值兇悍,完全沒有辦法和中國持平了。

只剩馬來西亞了,比中國高1000美元。

馬來西亞,人口增長率為1.3%,人均速度就會低一點,和泰國一樣98年後,就一直沒有大的起色,平均增長5%左右。2022年的美國加息,對馬來西亞匯率是重大打擊,2022年之後的世界性四年蕭條,馬來西亞也是受不住。

中國,不僅近些年平均發展最快,未來一個穩字就勝出,經濟相對於其他國家的高增長穩定,人民幣匯率穩定。人口也穩定。12500美元到17500美元的發達國家的標準,中國在名義美元8.7%的速度下5年13000美元,9年18000美元。

中國將在2022年,到2026年,與美國GDP總量持平的同時,人均也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成為上世紀80年代後,第一個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亞洲國家。


世界發展等比周期律

下一個亞洲發達國家肯定是中國了。

歐洲的發達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的現代化上水平並不很高,更多是強在社會和人的發展水平上。


根據目前的各國發展水平和發展狀況,亞洲大部分的中等收入國家發展已經陷入停滯和倒退,已經深深陷進了中等收入陷井,而中國的產業升級計劃很豐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果開始顯現,去槓桿激發了社會活力,社會發展的水平進一步提高。這一切都表現在我國的工業技術進步上,不論是大飛機的製造還是新型汽車的製造,不論是互聯網科技水平,還是大型工程設備的製造,我國都開始進入第一梯隊。

亞洲發達國家更多是表現出一種現代化的氣質,圖為東京。


從國家的計劃來看,到2025年是基本建成現代化,那個時候就已經可以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了,從目前亞洲各國的發展規劃來看,還沒有一箇中等收入國家有這樣的打算,泰國、伊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都只是在解決目前遇到的經濟困難,並沒有寄希望於今後發展成為發達國家。

圖為首爾,亞洲發達國家都在現代化水平上發展較高,科技實力強大。


目前的亞洲發達國家有日本、韓國、以色列和新加坡四個,亞洲的發達國家和西方有所不同,更多是強在社會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的整體發展水平上,而不僅僅是人均收入更高,很多歐洲國家雖然擁有較高的社會發展水平,但是基礎設施並不很好,很多國家都是以文化作為基礎,社會的基本面還是以老以前的汽車、車站、火車為主,並沒有太多現代化設施,與之相比,亞洲的各個發達國家都在基礎設施和科技上體現的非常完善,社會基本面貌高度現代化。

我國也是這樣一個國家,社會基本面顯示出現代化氣息,有朝一日也會成為發達國家。


因此,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我們很快會進入這個行列。


海事先鋒

科技創新能力自己擁有的國家以色列,美國。

以色列不依靠美國技術,也可以,猶太人的科技創新能力強,芯片技術有的超過美國。

日本韓國和美國關係好,技術依靠美國,但日本人,韓國人,吸收能力強,並且能在美國技術基礎上創新。有時能超越,或者融會貫通。

①科技創新能力自己有。

②和美國關係好,利用美國技術,本國人能吸收消化,並創新。

價值觀要和美國相同,美國才會同意技術轉讓。

亞洲:

①越南,經濟靠外資投資。自己的技術沒有。價值觀和美國不同,體制不同。美國不會技術支持。越南不可能。

②馬來西亞,價值觀同美國,美國技術支持的話,馬來西亞人要能吸收消化,並在美國基礎上,有所創新,就有可能。

③泰國和馬來西亞一樣,關鍵是技術創新。可能性有。

非民主國家排除。市場經濟地位是起碼的。

靠市場經濟地位支持,技術自己有或者依靠美國技術〔吸收消化〕,振興的國家,有可能發達。不是市場經濟地位的,專制的國家,很難真正發達,只能富有。





問題的實質

首先,要弄清楚發達國家的基本指標。我認為,發達國家首先要1.政治民主穩定,2.法制公正透明,3.新聞輿論自由與人權發達,4.科技教育先進,5.交通發達便利,6.工農業發達,7.環境保護較好,8.人均壽命80以上,9.人均GDP30000美金以上,10.沒有明顯的暴力分裂或暴力國家解體的根源,11.經濟與商業環境,12.社會福利和保障系統健全發達。符合上述全部指標的國家在全球屈指可數。美國,日本,德國,瑞士,瑞典,挪威,芬蘭,法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丹麥,荷蘭,比利時,奧地利,新加坡,盧森堡,意大利共19國家(摩納哥,中國香港,澳門,列支敦士登,聖馬力諾,梵蒂岡沒有列入)。而波羅的海三國,克羅利亞,斯諾文尼亞,捷克,斯諾伐克,西班牙,葡萄牙,以色列,韓國等國只能是次發達國家。而中國,馬來西亞,巴西,墨西哥,泰國,波蘭,土耳其,匈牙利,希臘,俄羅斯,這些國家僅為發展前景較好的發展中國家。


zhanjj

發達國家的概念並不清晰,不同的機構及學者在判定發達國家時,使用的標準也不一致。因此,有人認為世界上只有18個發達國家,亞洲僅有日本一國進入這一行列;也有人認為世界上的發達國家有24個,亞洲的日本與新加坡入圍;還有人把世界上的發達國家擴展為32個,亞洲的日本、新加坡、以色列與韓國位列其中。題主提出的問題,顯然是採取的第三種分類標準。

從以上標準來看,亞州除日韓以之外,中、印度、印尼、馬來西亞等國是比較有潛力成為發達國家的,關鍵看三個要素:一是發展的潛力,二是道路的選擇,三是時間的長短。


姜運倉

亞洲現在已有日本、韓國、新加坡和以色列四個發達國家。

雖然海灣國家富裕程度與最發達國家相似,但是不是工業化國家,不是發達經濟體,因此可以排除。我們只需考慮工業化國家。

亞洲的下一個發達國家只有兩個國家可候選:馬來西亞與中國。土耳其增速不穩定,貨幣也不穩定,有可能會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接下來發展會比這兩個國家緩慢的,因此不列入候選。

全世界最新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的是東北歐的拉脫維亞。2014年拉脫維亞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列入發達經濟體,2014年其人均GDP為16000美元。

以匯率計價,2017年馬來西亞的人均GDP為9660美元,中國為8870美元,兩者都接近高收入國家,經濟增速也位居前列,因此將會是下一個發達國家的候選。

考慮到通貨膨脹的因素,未來發達經濟體的門檻肯定會高於1.6萬美元。

馬來西亞目前的經濟增速在6%左右,而中國則高於6.5%。如果保持增速穩定,並且兩國貨幣穩定並緩慢升值的情況下,大約10-15年後人均GDP將有望達到2萬美元,兩國肯定會一前一後差不多同一個時期跨入初級發達經濟體的門檻。

我認為不出意外的話,中國會比馬來西亞先行一步進入。


建章看世界

謝!亞洲下一個發達國家是誰!我說是中國!我國崛起的速度是世界公認的。不是嘴說,而是崛起。慢慢等待,也需是5~1o年,或1o~2o年!別的國家都不看好。我們是勤牢加知慧的民族,過去的回大發明,到現在的量子技術就能說明一切!謝!


北京市房山區

亞洲有日本新加坡兩個發達國家。韓國勉強算是。馬來西亞有可能是下一個發達國家。

中國,印度有一部分是達到發達國家標準。

孟買。

中國就多了,臺灣,香港。北上廣深。還有所有二線城市都會進入發達地區。

總人口會超過三億。差不多一個美國的人口。五年內就會進入發達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