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對話《盲視》作者:AI最可怕的事就是它太像人類

独家对话《盲视》作者:AI最可怕的事就是它太像人类

独家对话《盲视》作者:AI最可怕的事就是它太像人类

彼得·沃茨,《盲視》作者,

雨果獎得主,大個子,貓奴,技術宅,

覺得弄懂何為“意識”是人類的終極目標

彼得·沃茨個子很高,起碼有1米9,用他的話來說是個“giant”(巨人)。他穿著昆特牌的宅T,身上還粘著漂洋過海而來的貓毛——我以為是亞太科幻大會海報上那隻翻白眼的貓,但他自豪地說,這些毛來自他養的五隻貓!

独家对话《盲视》作者:AI最可怕的事就是它太像人类

這是沃茨要求的拍照姿勢,可以把他拍成一個“giant”。他衣服上粘著許多貓毛。

果然,所有科幻作家都會養毛茸茸的小動物?

沃茨露出一副貓奴的神情,但這位溫柔大傢伙的小說卻非常冷硬。作為當代硬核科幻作家代表,他拿過雨果獎,代表作《盲視》也獲得過雨果獎、坎貝爾獎和軌跡獎提名。

独家对话《盲视》作者:AI最可怕的事就是它太像人类

這本小說建立在真實科研的基礎上,技術和邏輯極其縝密,還專門做了一個虛構的研究報告,探討吸血鬼的科學設定。後來,《孤島危機2》請他做藝術顧問,還在遊戲裡引用了《盲視》的技術元素。

這麼說吧,彼得·沃茨這個前海洋生物學者,從頭到腳散發著技術宅的酷勁兒。他為每場論壇準備了翔實的PPT和演講稿,裡面滿是數據、理論和科學假說,每次上臺,下面都是尖叫歡呼。

亞太科幻大會開始前,我們逮住他,聊了聊他最喜歡的話題:機器學習、人工智能……還有《盲視》裡那個最經典的科幻議題:

意識究竟是什麼?

独家对话《盲视》作者:AI最可怕的事就是它太像人类

Q:你在《盲視》細緻描寫了很多不同於人類的生命形態。你覺得除了人類和AI,宇宙中還存在怎樣的生命?它們存在的邏輯會是什麼?

沃茨:宇宙裡沒有理由不存在別的生命形態,而它們存在的邏輯就是全世界通用的準則——物競天擇。

看看生命本身吧,它不是像魔法火花一樣瞬間產生、瞬間消逝的東西,而是永不停歇的,像水一樣,分支,分流,變化成不同形態。所以,生命是循序漸進的,我相信這個原則推及到宇宙中也能適用。

物競天擇只在乎當下的生態運行,絕不會想到什麼東西會在未來一千年後殺掉我們,所以,宇宙中的一切生命其實都有某種直覺,一種“這麼做就對了”的盲目直覺。我覺得任何星球上的物競天擇規則,都必定帶有這種直覺。

但AI或許並不適用物競天擇的規律,我們一直都期待AI能夠不同於人類,他們不會被所謂的直覺驅動。當你用原始的直覺來控制一堆機器的話,那就準備面對大災難吧。科技擁有有毀滅整個世界的能力。我覺得AI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它太像人類了,天哪,它學會了人類的語言,人們以人類為藍本打造了她的大腦,她佔用了整個網絡系統,附著於網絡上,學會了一切知識。

我們人類可不是這樣瞭解這個世界的,我們的學習更慢。很多電影都會講AI覺醒,被其創造者濫用,然後發出反擊,但說實在的,我覺得AI並不會這樣做。

独家对话《盲视》作者:AI最可怕的事就是它太像人类

《盲視》,作者照片欄是他的貓

Q:所以,《西部世界》這類講述機器人覺醒反抗人類的故事,你覺得是不合理的嗎?

沃茨:我特別喜歡《西部世界》,它非常迷人的一點,是機器人覺醒的題材原本是說不通的,但《西部世界》讓它說通了——整個反抗革命其實是編程好的,人類用程序設定好讓他們反抗,看上去是機器人覺醒,但實際上不是。

劇中有一個場景特別棒,梅芙看到了一個“對話樹”在預測自己要說的話,每當她說點什麼的時候,她就會看到那個“對話樹”在預測她的行為,但她本人卻仍是被編程的。她一邊砸掉那個“對話樹”,一邊說著“我是被人控制的”,這真是太完美太棒的一幕了。《西部世界》是唯一一部兩者兼得的劇,它既有暴力的機器人崛起,又沒有打破任何規則,沒有違背AI的本質,從編程的角度來講這個故事就非常合理。

独家对话《盲视》作者:AI最可怕的事就是它太像人类

《西部世界》

還有,編劇的人也很懂得“折磨致使醒悟”這個概念。有一個理論是說意識本身包含兩種矛盾的衝動,舉個例子,你正在路上開車,突然有隻貓跳到你的前方。一方面你要趕緊剎車以免傷到小貓,另一方面你突然剎車又會傷到自己。在小貓出現以前,你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開車的——你只是下意識地在做開車這個動作而已。而當小貓出現時,你突然就有意識了,你想一舉兩得,在這種時候,意識才成為了意識。

我讀過一本書,其中就提到了矛盾如何導致了意識的產生。比如你在水中想要呼吸,可是呼吸的話就會被嗆到、淹死,你有了矛盾,於是就產生了高度的緊張感,也就是強烈的意識。

根據這個理論,我相信梅芙是產生了意識的,沒人比梅芙更慘了。但有趣的是,自我意識≠自由意志。她有自我意識,卻沒有自由意志。這難道不像我們人類自己嗎?人類是有自我意識的,有時候卻沒有自由意志。

独家对话《盲视》作者:AI最可怕的事就是它太像人类

《西部世界》

《西部世界》是我看過的最有智商的一部科幻劇。他們做了完整的功課,鑽研了意識的理論,並且用很聰明的方式運用了這些理論,瞭解了那些他們所要打破的規則,還能自圓其說,實在是太棒了!第二季他們還專門請了神經科學家大衛·依格曼(David Eagleman)擔任科學顧問。

独家对话《盲视》作者:AI最可怕的事就是它太像人类

《西部世界》、迷宮和二分心智說

Q:那麼,你覺得以後的AI會誕生在哪裡?是互聯網還是秘密實驗室?

沃茨:你為什麼覺得只有兩個選擇呢?還有可能是“開源AI”。

不論是在互聯網還是秘密實驗室,我都懷疑它是否會獨立地繁衍下去。現在科學家們能讓機器自己教自己,你都不知道機器是怎麼理解這些知識的。

八十年代有一個很經典的電影,講的是軍方曾經想教機器識別坦克,用的是區別環境的方法。他們向機器輸入沙漠中的坦克的圖像,森林中的坦克,偽裝著的坦克,還輸入了完全沒有坦克的圖片,並不制定某種規則,最後,機器真的學會了識別坦克。

實驗進行了一段時間,機器正確識別出坦克的概率達到了99%,人們就很高興地輸入了其他圖片,想讓它識別更多坦克,可是精確度卻降低至普通水準。原來,他們拍攝坦克圖像的那一天,天氣非常晴朗,拍攝沒有坦克圖像的那一天,天氣陰沉沉的。他們以為AI識別了坦克的圖像,但實際上是太陽光的亮度對比起到了作用。

這可是非常危險的啊,你覺得你知道AI在學習什麼,但很有可能它在學習完全不同的東西。

独家对话《盲视》作者:AI最可怕的事就是它太像人类

Q:人類看待世界的方式是很精妙的、難以複製的,但AI可能產生另外一種思維模式。你對Alpha Go怎麼看?人類應該對它抱有什麼樣的情感?

沃茨:這是個很典型的例子。研究人員唯一教給Alpha Go的就是如何判別輸贏,然後它自己和自己下棋,就研究出了下棋策略。

之前有一個版本的AI能自己教自己玩遊戲,就是那種八、九十年代的日本電子遊戲,兩天之內,它就變身為一個超級遊戲大師,你都不知道它怎麼學的,你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告訴它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其他一切困難工作它都自己完成,你還不能倒回去看它的邏輯過程,因為它的遊戲思維實在太發達了。

我們應該去愛這些AI嗎?我想,要從崇拜它們這種觀念走出來,唯一的選擇就是去愛它們吧。

Q:生物、物理、數學……你的小說裡出現了太多學科,現在對什麼領域最感興趣?最想研究什麼?

沃茨:我之前的專業是生物,對神經學什麼的不算專家,但是“意識”這個概念很吸引我。沒有人知道怎麼解釋這個問題。物理學描述這個世界時,無法描述出人類頭腦裡的意識,沒有對“我們是我們”這種感覺給出任何解釋。

独家对话《盲视》作者:AI最可怕的事就是它太像人类

彼得·沃茨的處女作,一個有關生物學的科幻故事

Q:你的《盲視》就是討論這個問題的。

沃茨:《盲視》其實避免了這個問題,因為我不知道意識到底是什麼,我只是討論了它有哪些好處。

我一直覺得,人腦有時候就像一個開關,一打開就可以有意識通過。如果你用電刺激一塊肉,這就應該喚醒了這塊肉吧?可是為什麼呢?這完全是一個迷題,我們對此一無所知。沒錯,很多小說或科學理論在討論意識,但沒有任何一個可以解決掉那個最核心的問題——為什麼意識“感覺”起來是這樣的?我們為什麼必須有意識?意識本身什麼也不做。

這一切都是個陷阱,我們不知道意識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独家对话《盲视》作者:AI最可怕的事就是它太像人类

Q:幾十年之後,人類會不會找到答案,弄明白“意識”到底是什麼?或者,我們能進行到哪一步?

沃茨:這個問題有兩個答案。第一個答案是物理學上的,我認為唯一能理解意識的方法,是發現一種全新的物理,重新定義宇宙萬物。第二個答案,就是我們永遠無法理解。因為以定義來看,意識是“在裡面”的,你只能在外面研究它,但當你跳出來觀察意識的那一瞬間,你又被“意識”圈了起來,每一次你試圖跳出來時,你都會陷入循環中。意識總是隱形的,無意識的狀態是不存在的。

独家对话《盲视》作者:AI最可怕的事就是它太像人类

Q:現在很多研究意識的實驗,我們都不知道它的方向是否正確,比如著名的“水迷宮”——人們把小白鼠放進迷宮裡,試圖研究動物的記憶能力。這樣做真的能弄明白記憶和意識的原理嗎?

沃茨:就算這個實驗成功了,說明的也是動物的學習能力。我們有可以自主學習的計算機,有這種能力不代表具備意識,這毫無道理。

比如你被鎖在一個房間裡,被問到“你有意識嗎?”你回答:“是的,我有”。想象一下,如果有個和你長得一模一樣的機器人,被編程說出和你一樣的話,你怎麼確定誰有意識呢?所以有沒有意識這個問題,不可能直接問就得到答案。

有人發明出了一種計算方法,據說能夠測算出“你有多有意識”,從無意識到具有強烈的意識,以數學的方式展示出來。這對那些病危的病人很實用,因為你用這種方法掃描一下病人的大腦,就能得到數據,註明這個人“有意識”、“非常有意識”或者“不那麼有意識”。這個技術太炫酷了,但還是不能解釋為什麼人類會有意識的那種“感覺”。我想問你,如果要討論意識的本質的話,你會怎樣設計實驗呢?

Q:我認為這是科幻小說的,或者說是人類的終極問題。

沃茨:是啊。當答案終於知曉時,我們也不在這世上了,真是可惜。如果你知道了問題的答案,更多的謎題就會冒出來,這個宇宙並不會因你知道了某一個答案而變得無趣,你不覺得嗎?

謎題是追求不完的。祝你好運吧!

独家对话《盲视》作者:AI最可怕的事就是它太像人类
独家对话《盲视》作者:AI最可怕的事就是它太像人类独家对话《盲视》作者:AI最可怕的事就是它太像人类
独家对话《盲视》作者:AI最可怕的事就是它太像人类独家对话《盲视》作者:AI最可怕的事就是它太像人类
独家对话《盲视》作者:AI最可怕的事就是它太像人类独家对话《盲视》作者:AI最可怕的事就是它太像人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