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首都經濟圈 構築投資新熱土

融入首都经济圈 构筑投资新热土

融入首都经济圈 构筑投资新热土

北京往西一步,就是烏蘭察布。3小時的自駕,70分鐘的高鐵,40分鐘的飛行,你就從繁華的大都市北京進入了遼闊壯美、清涼宜人、風情獨特的“京郊草原”——烏蘭察布。烏蘭察布地處祖國正北方,是自治區離北京最近的城市。如今,這裡正張開開放合作的雙臂,以淳樸的人文環境、絕佳的生態環境和優厚的政策環境吸引著首都客人來此居住遊玩、投資興業。

近年來,我市先後打造了“風電之都”、“中國薯都”、“中國草原避暑之都”、“神舟家園”、“草原皮都”等一系列亮麗的城市名片。此外,“五城聯創”活動的開展,讓我市在人居環境、城市環境建設和城市形象建設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獲得了“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十佳食品安全城市”以及“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融入首都经济圈 构筑投资新热土

冷涼蔬菜產業已成為我市菜農增收的重要渠道

在全黨全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兩會”精神,走進新時代、開啟新徵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時刻,烏蘭察布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發揮國家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作用”和李紀恆書記“把烏蘭察布打造成為全區開放發展的新高地”的重要指示精神,發揮區位優勢、挖掘開放潛力,以“背靠首府、面向首都、圍繞北京、服務北京”為發展定位,力爭把烏蘭察布打造成名副其實的投資窪地、興業寶地、開放高地。

京蒙幫扶結碩果

說到烏蘭察布,就不得不提這座城市與北京市由來已久的合作淵源。1996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開展東西扶貧協作的重大決策,決定北京對口幫扶內蒙古的貧困旗縣,京蒙兩地建立起對口幫扶的關係。京蒙對口幫扶合作是中央東西部扶貧協作重大戰略部署,是支持少數民族地區、西部地區發展的重大決策,也是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重大舉措。

“十二五”期間,我市共實施京蒙幫扶項目139個、資金5.62億元。北京市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鼓勵支持企業到我市投資,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保、市場開拓、幹部人才、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方面,給予我市全方位的支持,助力我市脫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對於北京的幫扶,我市也給予了豐厚的“回饋”,目前,北京五分之一的電力供應和市民餐桌上大部分綠色優質冷涼蔬菜、馬鈴薯、牛羊肉等生活必需農畜產品均來自烏蘭察布。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與我市簽訂了新的合作協議,制定了京蒙(烏蘭察布)對口幫扶合作“十三五”規劃。今年,在北京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將與北京市支援合作辦、經濟信息化委、中關村管委會、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部門合作建立京蒙合作產業園區,產業園區將定位於京蒙幫扶合作示範園、“草原絲綢之路”上的對外開放平臺和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基地;形成大數據和現代服務業兩大產業集聚區,以及農畜產品加工、能源及裝備製造、商貿物流、新材料四大產業基地的“二區四基地”產業分佈格局。

融入首都经济圈 构筑投资新热土

集寧區食藥監局加大監管力度,全力保證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同時,我市緊抓“北京產業轉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重大機遇,積極承接先進產業轉移,大力吸納生產要素,充分利用好北京對口幫扶機制,在產業、教育、醫療、科技、文化、旅遊等方面與北京建立更加緊密的協作關係,借力首都優質資源,助推烏蘭察布邁出更大的步伐。

融入首都經濟圈

我市位於蒙晉冀三省區交匯處,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和呼包銀榆經濟區結合部,東距北京首都300公里,西臨首府呼和浩特100公里,南與山西省大同市相鄰,北距二連口岸僅300公里,是連接華北、東北、西北三大經濟區的交通樞紐,也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歐班列和中俄蒙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城市。

這裡交通便利,有京包、集二、集張、集通、大準等鐵路縱橫交錯,京藏、京新、二廣高速和110、208國道以及呼滿省級大通道在市內交匯。集呼包動車、集呼高鐵已經開通,集京高鐵正在加緊建設,集大高鐵列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支線機場已經通航全國20個城市。

隨著烏蘭察布大數據產業的崛起和服務首都的需要日益迫切,集寧至北京大容量直通光纜已建成投運,烏蘭察布與北京正向著信息化聯通邁出堅實的步伐。

交通資源的便利保證了我市豐富的自然資源能夠走向全國。這裡,全年太陽日照時數達3200小時,是全國太陽能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有效風場面積達6828平方公里,佔全國的十分之一,風光等清潔能源正在不斷輸送至首都北京。這裡還有自然賜予的豐富礦藏,已探明的就有80多種,其中煤炭、石油、石墨、鐵、鉬、銅、鉛、銀鋅、螢石、石英、硅藻土等儲量豐富,有些甚至居於全國、世界首位。

地處中溫帶的烏蘭察布,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雨熱同期、降水集中、光照充足,再加上土壤、水、空氣清潔,農作物病蟲害相對較少,動物疫病相對較輕,環境承載能力強,發展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的條件十分優越。基於這樣的優勢,我市積極對接北京市場,大力發展訂單種植,推進新鮮淨菜、成品半成品加工配送為主的“中央廚房”建設,為首都群眾供應著“接地氣”的高品質新鮮食材。

融入首都经济圈 构筑投资新热土

國外採購商在集寧皮革城參觀

這裡也是距北京最近的草原旅遊度假勝地。烏蘭察布氣候涼爽,年平均氣溫4.3℃,夏季平均氣溫只有18.8℃,被中國氣象學會命名為“中國草原避暑之都”。更重要的是這裡沒有霧霾,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50天以上,PM2.5常年在10以下。集寧區“三山兩河”生態景觀等工程獲得自治區“人居環境範例獎”、“國家優質工程”、“魯班獎”等重大獎項。境內有“塞外仙湖”涼城岱海、國家4A級避暑療養勝地岱海溫泉和草原旅遊景區格根塔拉,更不用說輝騰錫勒高山草甸草原、興和“天然氧吧”蘇木山、後旗察哈爾火山、卓資紅召和大榆樹等自然風景區日益增長的人氣和口碑,元代集寧路古城遺址悠遠醇厚的歷史文化,單是那四子王旗載人航天“神舟”飛船主著陸場就令無數遊客神往,“神舟家園”享譽海外。每年從北京來到我市旅遊的人數佔烏蘭察布旅遊總人數的四分之三,我市成為北京遊客“週末內蒙古”的重要旅遊目的地,“首都後花園”名副其實。

興業投資新熱土

2016年1月,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提出支持烏蘭察布地區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並明確在產業承接、科技成果轉化、農產品供應、生態建設、大氣汙染聯防聯控、能源資源保障、優質勞動力輸送、生活必需品供應等8個方面打造協同發展區,實現協同共贏。經過多年規劃發展,目前我市已形成良好的產業發展基礎,並培育出以大數據、大物流、大旅遊、新能源新材料和特色農牧業為主導的優勢特色產業。

因氣候冷涼、區位交通優越、地質結構穩定、電力充足等優勢,近年來我市大數據產業異軍突起:蘋果、阿里等數據中心項目成功落戶,華為二期開工建設,華唐、博嶽、鴻聯九五、軟通動力等企業加快集聚,打造呼叫中心坐席5000席,可帶動直接就業1萬人,奠定了“南貴北烏”大數據中心地位。

依託豐富的旅遊資源,我市搶抓冬奧會和高鐵開通的機遇,大旅遊方興未艾。岱海滑雪場、紅召九龍灣生態旅遊區建成運營,格根塔拉完成改造提升工程,集寧戰役紅色紀念地入選全國紅色經典景區。近年來成功舉辦的中俄蒙美食文化節、草原文化音樂節、草原巴哈大賽、國際冰雪藝術節等重大活動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全域旅遊”的發展理念讓烏蘭察布四季都是好時節,“京郊草原、避暑之都”品牌更加響亮。

我市還積極發揮資源能源優勢,新能源新材料已形成規模。當前,全市風電、光伏併網裝機達595萬千瓦,佔全區的五分之一,已建成千萬千瓦級能源基地,是內蒙古主要的電力能源基地,也是“西電東送”的重要通道。另一方面,以天然石墨深加工為重點,著力推動核能級柔性石墨、人工合成金剛石等產品的研發和應用,向石墨烯等高附加值產品延伸,中聚鋰電池等項目開工建設。今後,我市將進一步擴大風電、光伏裝機規模,擴大新能源電池產能,打造中國北方的新能源新材料基地。

融入首都经济圈 构筑投资新热土

察右中旗風力發電

融入首都经济圈 构筑投资新热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