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南大門」,如今的「靴子」,可否讓你有一絲記憶的重疊?

隨著歷史的變遷,隨著時間的推進,很多原有的地貌和地面上的建築物不斷的在變化,不斷的在變遷,原有的地貌可能在三五百年前是一片鬱鬱蔥蔥的樹林,也可能是一條蜿蜒的河流,但在時間和人為的侵蝕之下變得面目全非,往往回首看去只能是記憶的重疊,人物的留存。在歷史中的名城中保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的發源可以追溯到萬年之前,在那時保定的土地上就有了人類繁衍生息的遺蹟,也有造物主留下可供人類發展的源泉,這是一塊歷史悠久的土地,也是一塊能夠保家衛國的土地。

“首都南大門”,如今的“靴子”,可否讓你有一絲記憶的重疊?



保定位於河北省靠近中部的一塊,歷來北上南下的人們總要為此的建設做出點貢獻,在之前保定還有一些其他的稱謂如上谷、保府、保州等等,保定的命名意為保護和安定之用,其自古以來就有“首都南大門”之稱。在元代時就重新建設過保州城,在此遷民,設市,建衙,鋪路,通舟,為其打造成了燕京之南的一座大城市,也是一座軍事重地,在1275年正式有了保定的名字,也是因為它的地理位置特殊,是北京控制南面的一個重要樞紐,所以這個名字也正應景,也是名副其實的保衛之地。

“首都南大門”,如今的“靴子”,可否讓你有一絲記憶的重疊?



解放之前保定就是作為河北省省會而存在的,在解放之後河北省的省會才變作石家莊,保定也是結束了長達兩百多年的政治文化交流中心的使命,它也是作為近代教育的首發之地曾建設了很多的學堂學校,其中就有保定大學和保定軍官大學堂等,古時進京應試的舉子就一定會從這裡經過,所以文人墨客在這座城市裡也是屢見不鮮,他們留下的詩詞歌賦也是給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的魅力,所以這座城市的文化結構還是很不錯的。

“首都南大門”,如今的“靴子”,可否讓你有一絲記憶的重疊?

它的格局也有別於中國固有城市四方有角的建設,它是一隻靴子的形狀,從元代重建之後就一直沒有什麼大的變動,因為這樣的結構有利於戰時的應對,如果戰事不利城門被破也能用來巷戰,不會沒有反擊之力,在90年代之前,在這片土地上還保留著原有的古街古道,但在90年代時保定舊城響應政府的改造之策,古城十之七八被推平重建,所以很多原有的街道也就不復存在了,也就是開頭所說的重疊之意,一座城市只能是建設的越來越好,有時候也不得不放棄原有的東西去接納新的東西,就像新年一樣辭舊迎新,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好的心態來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