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2018年中書賞|華語文學

新京报2018年中书赏|华语文学

什麼是好書?是那些讓我們在閱讀中歡笑或落淚的故事嗎?是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詮釋某種知識或信息的讀本嗎?是思想深奧、語言晦澀、讓我們敬而遠之的專業著述嗎?是被大眾讀者廣泛談論,被主流媒體一再宣傳的流行之物嗎?是一種受制於市場接受、在消費社會命運起伏的文化產品嗎?是單純為了抒發作者的某種生活感懷、替代思想家思考、向讀者言說的某種載體嗎?

是,也不全是。好書加深了我們對於自身境遇、人類思想的理解,並將這種理解從日常生活中提取出來,以對抗那些受制於人的淺見、隨波逐流的平庸。 好書不必是這個時代的替代品,而是一種抵抗,與偏狹、無知、封閉、謬誤的抵抗,與快速消解的情緒、短平快的閱讀趨向、科技衝擊之下花哨的所謂形式創新之間的抵抗。好書更是載體,它承載了時間之流中更迭的人和事之外的留餘——思想這一永恆目標,從而幫助我們重建日漸退化、瓦解的理解力和共情力,擁抱和理解我們棲居的世界。

新京报2018年中书赏|华语文学

書評週刊年中書賞封面,點擊可查看年中書選60本完整書目。

從年初至今,推向閱讀市場的圖書數不勝數,我們按照華語文學、國外文學、非虛構/傳記、藝術、思想、歷史、社科、經濟、兒童/教育、新知/生活十個大類, 每個類別從成千上萬本好書中遴選出六本,共計60本好書以饗讀者。

我們不願單純將這次篩選作為一次媒體推薦,為每本書撰寫誇讚之詞然後推向市場, 我們更希望以此為契機,重新講述我們對於好書的理解——不在於故事的好讀,不在於表達的通俗,更不在於有多少人正在購買和談論它,而在於這本書將讀者的理解力擴展到何種程度。 由衷期待讀者能從這些書籍中,選出與自身契合的一本或多本,相遇,閱讀,更新對世界與自我的理解。這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件值得欣慰的好事。

新京报2018年中书赏|华语文学

新京報書評週刊

閱讀需要主張

長按二維碼關注

2018年中書賞

華語文學

華語文學

01

新京报2018年中书赏|华语文学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版本:磨鐵圖書|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8年2月

故事開始之前的一頁上寫著幾個字:改編自真人真事。這讓作者林奕含和小說裡的女孩們再也無法完全分割。她們年輕、美麗、精緻,她們被家長告知要“乖”,要“順從”,因此當邪惡來臨,她們無力反抗。被哄騙,被強姦,被家暴,這些成為女孩們心中無法磨平的烙印。

生命的最後一年,遭受過強暴的林奕含寫下這部小說。她說,這個故事折磨、摧毀了她的一生。她想要為自己、為和自己一樣的女孩發聲,因為“這樣的事情仍然會繼續發生”。然而要想寫出,又是怎樣的艱難、需要多大的勇氣。林奕含選擇直面現實,更重要的是直面自己的內心,她在文字中再次經歷了常人不能想象的痛。張愛玲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蝨子。林奕含所做的,不僅僅是向我們展示蝨子,而是袍子本身的敗壞與殘破。也許現實太過沉重,林奕含在寫完作品後不久走向了死亡。

就在林奕含自殺事件被廣泛討論的時候,女孩被強暴的事件還在發生,受害的是一名北京電影學院的女生。“這樣的事情仍然會繼續發生。”為什麼?該如何杜絕?這是這部書給整個社會提出的詰問,或說拷問。

華語文學

02

新京报2018年中书赏|华语文学

《雷聲與蟬鳴》

版本:新經典|四川文藝出版社 2018年2月

寫詩時,他是梁秉鈞,寫文章時,他是也斯。而無論是詩還是文章,都帶有一種明確的聲音,一種香港本土獨有的聲音。這聲音不同於臺灣的,也不同於大陸的,他堅持用自己的聲音書寫,一字一字確立著香港的文化主體性,他也被稱為“香港文學形塑人”。

梁秉鈞的《雷聲與蟬鳴》(1978年首次出版)和西西的《我城》分別在詩歌和小說兩方面確立了香港本土文學的“合法性”。在詩集中,梁秉鈞拒絕讓香港陷入歷史的迷霧,也拒絕讓它成為地標性的旅遊城市,而是用香港當代的語言書寫了香港當下的世俗生活。他用口語化的寫作方式,在日常乃至庸常的生活中間遊走,描寫的對象是香港的食物、衣物、樹木、建築,聲音溫和,卻又真實無比。而在對周圍事物的描寫中,梁秉鈞迴避著自己強烈的情緒,用冷靜的語調將事物一一展現,這也讓他的詩獲得一種超然的氣質。

時隔四十年,香港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後繼的香港寫作者不斷髮出自己的聲音,而我們也得以在簡體版《雷聲與蟬鳴》中回溯往昔,看看這“本土聲音”是如何發出第一聲的。

華語文學

03

新京报2018年中书赏|华语文学

《雨》

版本:後浪|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年3月

華語在歷史的變遷中被帶往世界各地,也因此“華文文學”有著過於廣袤的土地,彼此之間的地域相隔遙遠,以至於許多用方塊字寫就的文學,並不能順利進入我們(大陸)的視野,馬來西亞的華文文學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國當代的學術分類裡,馬來西亞華文文學往往被歸屬於“臺港暨海外華文文學”的“海外華文文學”,處於邊緣位置,因此,長期以來,對馬華文學的進展我們並不瞭解。然而,它們在蓬勃生長的過程中,已經孕育出不凡的作品。

上世紀二十年代以來,馬華文學長期受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卻往往文字粗糙,藝術性不高。直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受到港臺文學的影響,馬華文學取得了迅猛發展,其中的佼佼者就是黃錦樹。他1986年赴臺留學,現已定居臺灣,但他的寫作沒有離開故土——那個被熱帶的雨不斷沖刷的地方。

“雨”是馬來西亞重要的日常體驗,他的短篇小說集也以此命名。離鄉多年以後,黃錦樹在文字中重回兒時的背景,用相互獨立又交叉的16篇作品,展現了馬來西亞的生存境況。在以“雨”為統一名稱的八篇(一號到八號)作品中,他讓一家四人在不同篇目中經歷著各自的死亡和失蹤,就像互相平行的世界,或說就像變化萬千的迷宮,在這迷宮中,馬來華人生存的艱辛被展示,人性的多種可能被演繹。

華語文學

04

新京报2018年中书赏|华语文学

《山本》

版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8年4月

賈平凹一生都在寫陝西,具體來說是商洛,而這部《山本》則有著比之前更廣闊的視野,更大的野心:為秦嶺立傳。賈平凹生於秦嶺,長於秦嶺,用他的話說,“生在哪兒,就決定了你”,因此,這本關於秦嶺的書也許只能由他寫出。

為了獲得對秦嶺的更多認識,數年間,賈平凹穿行在無邊的山脈中,其中的自然、人物接觸繁多,也收集到秦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許多傳奇。這些傳奇最終成為書寫的主體,這部作品便成了傳奇的再一次演繹。在那個戰亂的年代,秦嶺的中心渦鎮自然也不太平。保安隊、游擊隊、土匪相繼登場,用槍炮決定著渦鎮的控制權。而在這亂世中,賈平凹聚焦的是一個平凡的女人陸菊人。當童養媳、結婚生子、與丈夫之外另一個男人的情愫,可以說是一個極其平常的女人,又正因其平常,恰恰反映了特殊時代中人性的恆常。

除此之外,秦嶺中的草木、動物也穿插在故事中,用一種鋪展的方式,構成人事的背景,幾種因素聚合在一起,構成了歷史長卷中的秦嶺卷。

華語文學

05

新京报2018年中书赏|华语文学

《去海拉爾》

版本: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1月

而就在我們陷入作者對日常的描繪,逐漸接近生活的真實面目時,在一些篇目中,他又用舉重若輕的虛幻瓦解了一切,讓人難分真假,這時,人生的虛妄與幻滅之感又佔據了上風,也讓故事走向更高一層的終點。

華語文學

06

新京报2018年中书赏|华语文学

《重讀八十年代》

版本: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5月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理想主義者的時代,也是中國文學藝術迅猛生長的時代。那時,西方文學藝術潮流湧入國內,每一個有夢想的年輕人都像海綿一樣在吸取,在創造。餘華、莫言、格非、蘇童、韓少功、王安憶、馬原……一批年輕作家開啟著屬於自己的時代。至今,三十多年過去,他們早已成為中國文學的中堅。

時過境遷,當時年輕作家們已功成名就,朱偉也已經退休。這時,他回望那個年代,回憶自己與他們的交往經歷,梳理他們的幾乎所有作品,用批評家的眼光穿透每一部作品,用細讀加評述的方式,帶領我們更靠近這些作家及其作品。這一梳理既是朱偉個人的文學史,也是中國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文學史,有著審美和史料上的雙重價值。

新京报2018年中书赏|华语文学

6月30日《新京報·書評週刊》B01版~B12版

「年中書賞」B01 | 擁抱和理解我們棲居的世界

「年中書賞」B02 | 篤信對好書的判斷,與10001個反對聲相抗

「年中書賞」B03 | 華語文學

「年中書賞」B04 | 國外文學

「年中書賞」B05 | 非虛構·傳記

「年中書賞」B06 | 藝術

「年中書賞」B07 | 思想

「年中書賞」B08 | 歷史

「年中書賞」B09 | 社科

「年中書賞」B10 | 經濟

「年中書賞」B11 | 兒童·教育

「年中書賞」B12 | 新知·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