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再依賴房地產拉動經濟 哪怕降速也要調控

中國小康網7月2日訊 老馬 分析人士認為,此次中央和地方密集出臺調控措施,仍是因城施策大框架下的局部調整和糾偏,是對貨幣政策邊際放鬆可能刺激樓市的提前預防,並非全面緊縮;而房地產市場下半年大概率放緩,疊加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經濟下行風險需消費提速來對沖。

中國不再依賴房地產拉動經濟 哪怕降速也要調控

北京市內的住宅區和寫字樓

路透社報道,“哪怕經濟下行也不能過於依賴房地產基建,如果因為減弱就開始刺激的話,那麼就進入惡性循環了。”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表示,“現在可以接受慢一點的速度,(GDP)6.6%以上對於完成十三五目標沒一點問題。”

他預計,下半年中國經濟會弱一些,上半年消費有低估,大量活躍的服務消費沒有體現在統計裡,拖累商品消費的汽車,在進口關稅正式下調後一部分人會結束觀望,而且中國擴大內需有很大回旋餘地,例如下一步各省市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細則,也是一個重要抓手。

而在政策上,央行已多次提示去槓桿力度節奏都會有所調整,上半年信用貨幣雙緊的狀況下半年預計會有改善;而財政政策繼續支持小微企業,個人所得稅調整也開始啟動,這些措施均助力擴大內需。

中國上半年超預期的房地產表現是支撐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前五月10.2%的房地產投資增速遠高於個位數的整體投資增速,而二線城市爭相引進人才、搖號搶房助燃了樓市火爆的預期。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就在最新報告中指出,中國經濟目前依然處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並未真正進入所謂的“新週期”,經濟增長有重回依賴房地產發展的傾向。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等在報告中稱,過去每一輪經濟下行都會刺激地產,年初以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4月政治局會議重提擴大內需,各地出臺“搶人”政策,乃至小微企業定向降準,都曾被誤讀為再次放水刺激地產。

“但近期住建部等七部委對30個城市啟動整治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國開行總行上收棚改融資審批權等,意味著地產調控政策只緊不松。”報告指出,在房貸利率持續上行的背景下,地產銷售反彈註定曇花一現,6月以來地產銷量較5月大幅回落,三四線城市回落幅度較大。

近兩年中國推行棚改貨幣化安置後,三四線樓市掀起波瀾壯闊的上漲行情,機構普遍預計去年貨幣化安置比例超過五成,而近日圍繞國家開發銀行棚改項目審批權上收的討論,凸顯出市場對棚改力度減弱後三四線樓市走向的擔憂。

路透此前從多位國開行人士處瞭解到,國開行分支行棚改項目審批權限和合同簽訂權限均已上收總行,新項目目前基本暫停審批,存量項目正常運作。

“樓市還是依舊火爆,二手房價一直在漲但市場沒那麼熱了,一手房還是要找關係買,今年拆遷的以分房為主,購房券的形式好像很少。”東部某四線城市的張女士表示,現在是一拆一策?,有些支付拆遷費有些分房。

申萬宏源研究的李虹在最新報告中稱,2017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報告中,不再強調要繼續推進貨幣化安置(15年是“繼續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努力提高安置比例”,16年“繼續因地制宜推進貨幣化安置”),當時就預計今年棚改貨幣化力度一定會逐步減少。

“我們認為棚改貸款收縮繼而導致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下滑是不可避免的,這和目前房地產調控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尤其是考慮到最近兩次降準後買房熱情被再次激發市場需要進一步降溫。”她寫道。

中國樓市過熱城市最近也面臨新一輪調控加碼。住建部等七部委已決定下半年對30個城市開展對房地產市場亂象的專項整治,西安、長沙和杭州三城相繼升級調控,均限制企業購房,並大幅提高安居型住房供應比例。

中國指數研究院表示,新一輪調控已經出現一個訊號:未來住房政策,一方面將彌補過去政策的漏洞,採取更為靈活多變的方式限制投機炒房行為;另一方面,政策層面也將更加註重剛需居民的居住需求,安居類住房供應、剛需家庭房源保障等相關政策將會陸續出臺。

“下半年房地產調控大方向很難改變,還沒有強有力的機制有效控制部分城市房價上漲,只能在目前調控格局下繼續推進,有些方面會進一步加強。”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房地產調控應注意避免長期形成的思路,即主要針對需求,需求方面十八般兵器都用上了,供給方面卻沒有招。”

他稱,關鍵還在於市場供求關係調節和預期管理。要在供給方面加以平衡,比如,重要城市的土地供給速度能否加快,能否支持城市資質比較好的開發商加快開發,未來土地供給能否提供計劃來平抑市場不正確的預期,房價上漲快可能會追加供給等。

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日前聯合稅務總局等七部委印發通知稱,決定於7月初至12月底,在北京、上海等30個城市先行開展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打擊重點包括投機炒房、房地產“黑中介”、違法違規房地產開發企業和虛假房地產廣告等四個方面。住建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專項行動會在年底之前擴大範圍,全面開展亂象整治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