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月薪一萬,年薪14萬,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水平?

推窗望月46

今天看到一個新聞,原河北省某市副S長李剛宣判。據新聞報道,李家庭財產1.48億元。你年薪14萬,相當於不吃不喝工作1000多年,哈哈,以25歲算一代的話,需要子子孫孫工作40多代。所以,你這點年薪不值一提。

年薪十四萬,要是在一線城市,勉強溫飽而已。在三線以下城市,算是高薪水平吧。以我們河北省為例,2018年河北省職工月平均工資4043元,在河北省,你的工資幹掉了一大半人,算是不低了。要是在北上廣,這點工資就羞於啟齒了。2017年北京月平均工資10310元,月薪一萬多如牛毛啊。

月薪一萬可以實現財務自由嗎?想都別想!就算你在工資水平偏低的河北省,月薪一萬也不可能做到購物不看標籤!每個月水電煤氣、吃喝拉撒、油費通信、人情往來、學費按揭等固定開支最少5000元,這還得省吃儉用!!我上班的時候每個月都一萬多工資,進了商場超市從來都是什麼便宜買什麼,大蝦敢買嗎?不敢!鮑魚敢吃嗎,不敢!高檔衣服敢看嗎?不敢!名牌包包敢摸嗎?不敢!

這是中國最新的收入階層劃分:超級大富豪:年收入在5000萬以上 ;大富豪:年收入在1000—5000萬 ;富豪:年收入在300—1000萬之間;富人:年收入在100—300萬之間;高產者:年收入在30—100萬之間;中產者:年收入在15—30萬之間; 低產者:年收入在8—15萬之間; 窮人:年收入在3—8萬之間; 很窮的人:年收入在1—3萬之間。

對照這個標準,你的年收入還達不到中產水平,也就是比窮人強那麼一點點而已啦😄


管理那點事

月薪1萬要看是在哪座城市了。


要是在東北的話,就算中上的薪資水平,但是要是在北京,就只是溫飽狀態了。據統計,2017年第底,北京的平均薪資為10310元,東三省的平均薪資水平在6000元左右。


以北京為例,如果是月薪一萬,扣除五險一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以及住房公積金)和個人所得稅之後就剩7000左右了。


如果需要租房的話,可能還要扣除3000左右的租金(四環外,單間),還剩4000元。再扣除每月的交通費300元,扣除每月的伙食費1000元,還剩2700元。

要是男生想買點菸、買點酒,女生想買點護膚品,可能300元又沒了。要是聚餐一兩次,300元又沒了。要是想每個月旅遊一次,800元可能就沒了;給父母買點東西,500元就沒了。還剩900元,如果有女朋友的話,可能真的沒有存款了。


難怪大家都說上學的時候窮不是真窮,上班了才叫真窮,因為你不再好意思讓父母接濟了。


對於這種情況,我認為我們需要開源節流了。“節流”的話,女生可以買便宜點的護膚品,像我這種糙漢子,水乳精華也就花了60幾元,夠用三個月了。男生少抽點菸、少喝點酒,也能稍微省點。


“開源”的話,首先是將本職工作做好,讓自己的價值最大化,看能不能加點薪或者有獎金啥的;其次是可以考慮做一份兼職,賺點小錢。


綜上所述,月薪一萬在北京僅僅是溫飽水平,當然因人而異,每個人的消費水平不一樣,又或者有的公司包住宿,這樣可能還能存點。當你覺得錢不夠用的時候,你就需要“開源節流”了。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月薪一萬年薪14萬,也就是每月五險一金和個稅扣除後到手7000,年底多拿兩萬。

要說水平,那肯定要看所在的區域。如果是三四線及以下城市,應該算是中等偏上的上班族了。當地的生活水平,如果刻意儲蓄,應該每個月能有一半的到手工資存下。一個畢業生,五年內自己出首付買房是完全沒問題的…

如果在二線省會城市,似乎就並不是很可觀了。首先租房成本就相對升高,甚至會佔到工資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日常的出行,用餐又會佔去四分之一。這樣,在沒什麼娛樂活動,社交活動的情況下,就已經只剩下一半的工資了。

而在北上廣深這類一線城市,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上班路上的成本”。

如果想離公司近一些,那就算是合租的的單間,可能也要兩三千起步。如果公司又偏偏位於國貿,金融街,中關村,望京附近寸土寸金的地方,那租房很可能就已經用去了你大半的工資。

如果想省一些錢,住的稍微遠一些,那麼擠地鐵擠公交,可能是你必不可少的日常運動。動輒一個半小時的行程,也會極大的日常的給你帶來負面的情緒。

而且在一線城市,寫字樓附近的餐飲,不說好吃與否,都貴的要命。這樣,除了住宿,吃飯,交通,你還能省下什麼錢嗎?剩不下了好嗎?……社交?娛樂?沒聽說過

當然,不管賺多少錢,都有更節約和更鋪張的花法兒,這都是一時的,想辦法提升自己,爭取賺的更多,才是正道


網事非凡

職場火鍋知道題主的心態,不過,還是要奉勸一句,不要去對比,否則只會帶來煩惱。總體來說,月薪一萬,無論在哪裡,都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有許多回答都說“要看給誰比,然後設置城市、行業、企業、職位來對比”,其實,根本沒有必要與天下去比,因為你也比不著,如果非要比,那就比你所在的群體吧。人啊,一生中,其實就是與幾十個身邊人比來比去的,其他陌生人你也比不著啊。

一是如果論絕對值,月薪一萬在全國一定屬於“二八”定律裡的“二”。2017年全國城市社平工資水平,北京10300元,上海9655元,你都達標了。如果放在其他城市,你都是中等偏上水平。放眼全國,你都是“成功人士”,因為70%以上的工薪族月薪不到3000元,達不到納稅標準呢。是不是聽了很舒服?

二是人的一生只願意與身邊的幾十個人比,比那些陌生人沒有意思。這是普遍心態。國人喜歡與親戚比、與同學比、與同事比、與朋友比。別人的公司無論好還是差,也只是“別人家的公司”,你比都比不著,因為沒有共同的參數。人比人氣死,貨比貨得扔。比如,同樣是程序員,你家公司年薪14萬,人家公司年薪50萬,還有知名大牛公司年薪幾百萬的。如果真比起來,還不一頭撞在牆上?

三是非要比,也要用發展的眼光相比。月薪1萬元,不高不低,那麼,這是起點工資呢,還是封頂工資呢?有一些行業,工資是有天花板的,比如,許多傳統行業,就算做到總裁,工資不過20萬。有些朝氣企業,比如大數據公司,入門起薪就是30萬,做到技術總監年薪幾百萬。所以,非要比,也要找準對比的座標,比出差距,比出幹勁,比出未來。


職場火鍋

在一線城市月入過萬較為常見,但是在全國範圍來看,月入過萬算得上是高薪門檻。

咱們看看二三線城市2017年的年收入12萬元以上個人稅申報人數情況:

青島市共有121792人進行2016年度個稅申報,比上年增加39932人,增長46.99%,這個數字在2014年只有6.47萬人,三年增長一倍。
南寧市共有38174人進行2016年度個稅申報,同比增加10900人,增長44.54%。
長沙市共有106788人,較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增長高達48.33%。
成都申報人數為22.45萬人,比2016年的12.456萬人猛增80.2%。
蘭州和武漢更是實現了倍增,蘭州市2017年申報人數為4.64萬人,同比增加2.8萬人,增長152.90%,申報人數創歷年之最。
武漢申訴人數是21.67萬人,佔全省自行申報的67.85%。在2015年武漢市人數才8.69萬人,2016年剛剛突破10萬人,2017年就突破了20萬,武漢實現100%增長。

就從上面挑一個城市來算比例

比如成都總人口是1500萬人,而申報的只有22.45萬人,放在整體比例也只有1.5%的人能有萬元以上的收入,所以算是高薪了!


大熊叨叨叨

月薪一萬多在二線或三線城市應該是過的比較輕鬆的,至少沒什麼太大的壓力,但在一線城市工作的話,月薪一萬可能壓力還是很大的。畢竟一線城市的消費很高,大學畢業後我也去北京闖蕩了一番,那時的實習工資大約是三千多,付完房租後所剩無幾,連吃飯都不夠,還需要父母不時補貼一點才能維持生活。

現在我的工作是一名電氣工程師,在江蘇南部的一個二線城市工作,已經工作了有三年了。現在每月的工資就是一萬五左右。可以說小日子過的還是比較滋潤的,減去每月的房子月供三千多,真正可以支配的工資也有萬元。就算達不到高產的水平應該也達到中產階級了吧。至少沒有什麼壓力,到假期還可以一家人出去遊玩一下。

曾經大學時有一位老師曾經開玩笑說過:

月薪在1000到5000的——本地一日遊。

月薪在5000到10000的——省內或附近省一日遊

月薪在10000到30000的——全國遊

月薪在30000以上的——可以出國遊

(純屬開玩笑,當時i目的也是為了激勵我們要努力)

減去五險兩金,年薪十四萬在二三線城市生活也是綽綽有餘的,但是也要看個人的消費是怎麼樣的,如果大手大腳的花錢,就是百萬年薪也是不夠的。如果就是日常生活開支,每月買買衣服出去玩玩,每年還是可以存到一點錢的。但在一線城市生活顯然年薪十四萬還是少了點,還是需要繼續努力的!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能有所幫助,謝謝~


事說寰宇

西安人,為你作答。

作為西安本地人,從事相關政策服務類行業,專注研究社會城市發展動策,在西安某211高校擔任教學工作,身邊有很多朋友跟你的情況差不多,現就你所諮詢問題進行解答。

題主的薪資收入目前是月薪1萬,年收入14萬。就你的情況來說,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這在西安來說已經算當地中等偏上收入群體了。

針對你提出的“月薪1萬,年收入14萬,這是什麼水平”,我想說的是談一個人的薪資水平時,要結合其所從事的行業和所處地域城市,這樣才能說明問題,也才有意義。

現無法知你所從事的行業,但就你的目前收入而言,在一線城市來說只能算是正常,在二三線省會城市來說,比如西安,肯定算中等偏上收入,其他地方絕對算高收入人群了!

多說無益,我來談談,本人工作8年,任職西安某211高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來說說我的薪酬水平,你就知道你什麼情況了,至少是在西安,甚至是西北地區。

1、情況介紹:本人就職於西安某211高校,副高,博士,碩導。

2、薪資收入: 薪資收入含12個月工資,崗補,津貼,公積金,餐補等,無課時費,稅後大概1萬左右,年終獎大概每年3000左右,年收入在13萬左右,僅此而已。 這就是一個西部省會城市211高校老師的收入水平,跟你差不多,年收入還沒你多呢!在西安這個平均工資不到6000的城市來說,算是中等偏上吧!只是夠生活而已,談不上多瀟灑!


說陝西

月薪一萬加上年底雙薪達到14萬,應該是個中等偏上的水平了。

現在在一般稍微好點的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或者重要的技術崗位、銷售崗位、策劃崗位的人員都有這個待遇水平了。去年我在南昌公司,我們那裡的標書製作人員、質量檢驗人員、體系認證人員還有就是二次線的操作人員、水電管理人員都有這個工資水平了。現在物價在升、消費在漲、特別是房價也在漲,還有醫療、教育的價格也是居高不下;很多公司都不得不得把關鍵技術崗位的工資待遇提高到一定的水準,以吸引比較好的、比較成熟的人員來做了,目的還是為了提高企業的質量、技術和管理水平。

不管工資怎麼漲,都有一個規律性的東西,就是你的勞動、你的技能、你的水平、你的能力要和工資待遇相匹配,你的資歷、能力和知識儲備跟工資相匹配後,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支撐點,就是你的貢獻要和你的工資待遇相匹配,一般來說,企業給你一萬的工資,你最少的做出五萬甚至十萬的貢獻,年薪十四萬的待遇,你就得做出最少六十萬甚至一百四十萬的貢獻,企業才給得心甘情願,你自己也拿得心安理得,這樣才是最貼切的、最能持久的勞資關係了。

關於工資,我個人的觀點是,既不要漫天要價,也不可以妄自菲薄、貶低自己的身價,適可為止最好,拿多少錢、做多少事,有多少能力,就要多少待遇,出多少汗水,就可以拿到多少回報。十四萬年薪,對於一般工薪階層、對於內陸地區的企業,算比較高的了。但是,對於有特殊貢獻的高級管理和技術人才、對於沿海發達地區和高科技企業的人才來說,也就一般般的水平,像華為、像阿里、像騰訊、像萬科,可能就是中低收入了,在厲害的地區、厲害的企業、厲害的崗位,現在都是五六十萬、上百萬的待遇的都有了。

知足者常樂,自己有幾斤幾兩,先稱好了,定奪清楚了,該拿多少就拿多少最好!


坐看雲起於此時

在北京屬於中等水平,二線城市中上水平,三線城市高收入人群,小縣城是有錢人+成功人士。

我80後來自農村18線山溝裡的小縣城,目前座標北京,月薪4千外快7-8千加一起到手1萬+,無房無車,欠款13萬多,近14萬每月還款後屬於三無人群。

北漂6年,從一無所有到負債累累,目前單身,不敢談戀愛,欠一屁股債沒生活品質。

打算2020年把錢還完就離開北京,到二三線城市去生活,北京壓力大,想去慢一點的沿海城市生活。

希望兩年後能實現財務自由,不想天天坐班,30歲之前我天天談理想,想談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想怎樣工作才能賺到大錢,想怎樣才能實現夢想。

30歲以後我不談夢想了,眼裡只有錢,以前沒錢談理想談戀愛都是理所當然,現在沒錢談理想談戀愛都是耍流氓。

北漂6年,最大的收穫就是被夢想耽誤了賺錢,30歲之前拿個三五千都覺得無所謂,因為我還年輕,時間還長,錢可以慢慢賺,常說年輕就是資本。

30歲之後沒拿個三五萬都覺得生活處處充滿危機,還有何顏面談資本,有何顏面談夢想?談個戀愛都得掂量一下口袋裡的餘糧是否夠兩個人來撒。30歲的年紀已經不是資本,而是危機四伏,決定後半生的是錢,有錢才是資本。

我現在只想怎樣不用天天坐班還能賺更多的錢,怎樣才能實現財務自由,怎樣才能體面的度過中年,怎樣才能安逸度過晚年。





南方藝匠

在杭州月薪一萬,扣除五險一金和個稅,實際到手也就八千左右,再扣除每月房租1500元,基本伙食費1500元,交通費200元,通訊費200元,水電煤氣100元,購物1000元(衣服及生活用品),約會花銷(看電影吃飯買禮物)1000元,結餘2500元,一年結餘3萬。這還不包括買手機 電腦等電子產品,出門旅遊,過年回家買禮物紅包等花銷。在杭州這個收入只能說剛剛夠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