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色基因 秉承先烈志 壯哉民族魂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

我保證,

無論處於什麼樣的情境,

我都會像鐵一般頑強,

山一般穩定。

我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

——摘自龍華烈士紀念館多媒體劇《血染桃花紅滿天》

傳承紅色基因 秉承先烈志 壯哉民族魂

共產黨員是群眾的核心,要說話有人相信,就要聯繫群眾,帶動群眾,不擺一點架子。周圍沒有群眾,就不是真正的共產黨員。

——向警予 1928年

圖右下為向警予在周南女子師範學習期間的日記。

無情未必真豪傑,有志還看女英雄。這就是中共第一個女中央委員向警予的寫照。今年,是向警予烈士就義90週年。

向警予早年赴法勤工儉學。1920年5月,她和蔡和森結成了革命伴侶,結婚照上二人並肩而坐,共同捧著一本打開的馬克思的名著《資本論》,表明他們的結合不僅僅是男女之間愛情上的同盟,更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共同信仰基礎之上的革命理想事業上的同盟。

1922年1月,她回國後即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二大後任中共第一任婦女部部長。1924年,任國民黨上海執行部青年婦女部助理。

據龍華烈士紀念館陳列部負責人沈申甬介紹,在展廳中有一張1924年12月,向警予在上海女界國民會議促成會成立大會上發表演說的照片,“當時向警予闡明該會的宗旨是‘促成國民會議,一方解決國事,一方解決婦女’。”

1925年5月增補為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局委員,擔任中央婦女部部長,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位女中央局委員和第一任婦女部長,並領導各階層婦女投入五卅運動。

1927年,向警予在武漢從事工人運動和主編黨的刊物《長江》(又名《大江》)。1928年,向警予在武漢參與領導湖北省委的工作時,因叛徒出賣而被捕入獄,關押在衛戍司令部軍法處。

在獄中的深夜,向警予時常面壁而坐,對著照片上的兩個孩子滿懷深情地說:“妮妮、博博,媽媽在叫你們呢,你們聽見了嗎……”說著說著,情不自禁,熱淚盈眶。實堪稱:天長路遠思念苦,獄中淒涼斷腸聲。在赴刑場的途中,她高聲吶喊:“我是向警予,我是中國共產黨黨員!我為解放工農勞動大眾,革命奮鬥,死而無憾!”她的聲音響徹湖北,靈魂迴歸湖南,足跡留存上海。

1939年三八婦女節,毛澤東在延安發出號召:“要學習在大革命時代犧牲了的模範婦女領袖、女共產黨員向警予,她為婦女解放、為勞動大眾解放、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了一生。”

傳承紅色基因 秉承先烈志 壯哉民族魂

我鄧中夏化成灰也是中國共產黨員!

——鄧中夏 1933年

圖右下為鄧中夏撰寫的《中國職工運動簡史》。

鄧中夏早年考入北京大學併發起組織北大平民教育講演團,參加過五四運動。1921年初,鄧中夏受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派遣開辦長辛店勞動補習學校,組織成立了長辛店工會,用通俗的語言、生活的事例向工人們宣傳馬克思主義。

為了組織領導工人運動,中國共產黨於1921年8月成立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作為公開從事工人運動的專門機關。鄧中夏先任北京部主任,1922年5月當選為勞動組合總部主任。之後,鄧中夏先後參與組織領導了長辛店鐵路工人、開灤煤礦工人和京漢鐵路工人的罷工運動。

1923年鄧中夏任上海大學總務長。兩年中,他聘請了蔡和森、瞿秋白、惲代英、任弼時、李立三等一大批共產黨員到校任教,利用上海大學為黨培養人才,並創辦《中國青年》雜誌。1925年,他在上海、廣州領導了上海日商紗廠4萬餘人大罷工和省港大罷工。這些罷工鬥爭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勝利。1931年9月,鄧中夏被錯誤撤銷黨內外所有職務,來到上海從事印傳單、辦小報的工作。但他毫無怨言,依然埋頭苦幹。1933年5月,鄧中夏在上海被捕,受過電刑等拷打,卻堅決不暴露自己的身份。

他曾經在獄中寫下這樣一段話:一個人不怕短命而死,只怕死得不是時候,不是地方。為了個人升官發財而活,那麼苟且偷生地活,也可以叫作雖生猶死,真比鴻毛還輕。一個人能為了最多數中國民眾的利益,為了勤勞大眾的利益而死,這是雖死猶生,比泰山還重。

鄧中夏不幸在8月間因叛徒指認,之後,關押在南京憲兵司令部。國民黨的中央要員利用他遭遇的不公,勸他改弦易轍。他義正辭嚴地說:“我被撤銷職務,這是我們黨內的事,與你們無關。”監獄內的黨支部得知鄧中夏多次被國民黨中央要員傳喚,便詢問他的政治態度。他飽含深情地作答:“我堅持理想,就是骨頭燒成灰,還是共產黨員。”

1933年9月21日黎明,鄧中夏從容地穿好衣服,大聲高呼“打倒國民黨!”“中國共產黨萬歲!”“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口號,大步走向刑場。敵人害怕鄧中夏進行革命宣傳,命令立即開槍。就這樣,在雨花臺下,鄧中夏英勇地獻出了生命,年僅39歲。

傳承紅色基因 秉承先烈志 壯哉民族魂

我們如果害怕,就不是一個共產黨員!黑暗終將過去,勝利是屬於人民的。

——羅亦農 1927年

圖右下為羅亦農穿過的長袍。

羅亦農原名“善揚”,他易名“亦農”,為表明既要服務工人,亦要服務農民的決心;他17歲隻身來到上海,閱讀《新青年》,拜訪陳獨秀,誓為農民“尋找一條出路”;他到莫斯科求學,決心成為“以革命為職業的共產主義者”。

舉世聞名的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是他叱吒風雲的舞臺,其不朽功勳,赫赫有名。特別是在上海,羅亦農深入調查研究,正確地估計了形勢,提出採取堅決進攻的策略和組織罷工鬥爭進而準備武裝起義的總方針,於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與周恩來、趙世炎等在上海組織領導了三次工人武裝起義,並取得了第三次起義的勝利,佔領上海,成立了上海市民政府,周恩來稱讚他“是上海暴動的創造者”。在龍華烈士紀念館中陳列著一件1927年3月羅亦農參加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政府成立典禮時穿的長袍。“這是羅亦農夫人李文宜捐贈給我們的,也是我們館的一級文物。”沈申甬說。

這件長袍款式中門襟,從上至下五個紐扣,紐扣為一字盤紐。馬褂多處蛀洞,左肩部破損,領口邊緣及衣襟多處破損;內襯泛黃。馬褂面料已變脆,羅亦農犧牲後,他的物品由其妻李文宜收集保管,遺物曾先後置於楊之華、鄧穎超等人的秘密居所(李文宜與楊之華、鄧穎超在黨內以姐妹互稱)。第二次武裝起義後的第二天,即1927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上海區委召開聯席會議,準備第三次武裝起義,並決定成立以中共中央軍委書記周恩來為首的特別委員會,作為起義的最高決策機關。經國共聯繫會議協商,確定孫中山逝世紀念日——3月12日召開上海臨時政府代表會議。這件長袍是羅亦農在1927年3月12日,上海特別市臨時政府成立典禮時穿的,並有照片存世。2001年9月經國家文物局近現代一級文物確認專家組鑑定確認為一級文物。

1928年4月15日,因叛徒出賣,羅亦農在上海英租界被捕。“學我之所學,以慰我。”是他寫給妻子的遺書,其殷殷之情,躍然紙上;“勉勵在外同志繼續奮鬥!”是他在獄中留給黨中央的遺言,其壯志未酬,令人扼腕。4月21日,羅亦農在上海龍華從容就義。他把滿腔熱血獻給了中國人民革命事業,犧牲時年僅26歲。

攝影 張龍 製圖 戴佳嘉

專家點評:英雄已逝 凜然正氣永生

上海,英雄輩出之城,龍華烈士陵園,英烈永生之所。

“龍華千古仰高風,壯士身亡志未窮。牆外桃花牆裡血,一般鮮豔一般紅。”這首創作於龍華監獄內的光輝詩篇,是共產黨人和革命先烈“為人民謀解放,為民族謀復興”,堅持理想,忠貞不渝的生動寫照。正是有著對理想的執著追求,他們才能始終保持大無畏的革命精神。面對各種艱難險阻,他們百折不撓、勇往直前;面對敵人威逼誘惑,他們意志堅定、不為所動;面對刑場槍口屠刀,他們大義凜然、毫無懼色。“追求真理、堅定信仰”,這種精神的秉持,使他們不忘初心;“祖國至上、無私奉獻”,這種精神的恪守,讓他們牢記使命。

今天,我們正在擁抱新的時代,實現新的理想,奮鬥新的征程,傳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乃題中應有之義。

徐國樑 (中共黨史研究學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