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網友對華爲搬遷表示認同!從深圳到東莞,華爲求變!

2016年5月,華為否認了總部搬遷的傳聞。2018年7月,傳聞得到驗證,華為研發等部分正式從深圳搬遷至東莞,且除研發部門之外,還有其它部門。當然,不得不佩服華為的新聞發言人,從字面上看,華為並沒有從深圳逃離。

一半網友對華為搬遷表示認同!從深圳到東莞,華為求變!

異地搬遷。這一切,只是表象,而更深層的原因是什麼,難道僅僅是深圳房價的上漲麼?

佈局,跟不上華為的發展速度

按任老爺子的說法,深圳房地產太多了沒有大塊的工業用地了。潛臺詞也很簡單,華為的發展太過迅猛,已經容納不了龐大的身軀。

一半網友對華為搬遷表示認同!從深圳到東莞,華為求變!

實際上是否如此,且下列數據:

年報數據顯示,華為2016年運營商、企業、終端三大業務實現全球收入5216億元,同比增長32%,淨利潤3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4%。大家最關注的消費者業務,2016年全年智能手機發貨量達到1.39億臺,銷售收入179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4%。

2017年,華為實現全球銷售收入603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7%,淨利潤4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8.1%。消費者業務領域,華為與榮耀雙品牌並駕齊驅,市場規模快速增長,華為(含榮耀)智能手機全年發貨1.53億臺,實現銷售收入2372億元,同比增長31.9%。

……

按照2018年目前的發展趨勢,也許過不了幾年,華為就會成長為萬億級的企業。

在華為的佈局中,我們看到華為在通信業務的基礎上,在製造鏈領域往下發展終端業務,向上佈局雲端業務,同時搭建自己的服務鏈,雲、管、端一體化格局初步形成。

顯然,在寸土寸金的地方,華為的集群效應沒法擴散。

在這裡,我們看到的是變的是華為的成長,不變的是華為成長的速度。

擴張,跟不上華為對成本的要求

網絡上有一篇非常有意思的文章,《美國的阻撓無法阻止華為強大》

文章指出,華為是一家規模非常大的公司,2017年收入超過960億美元,超過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電信設備供貨商。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高級副總裁詹姆斯•劉易斯(James Lewis)表示“華為(設備)質量非常好,而且價格較低,他們是唯一生產全系列5G產品的公司。 ”

一半網友對華為搬遷表示認同!從深圳到東莞,華為求變!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家公司,如何控制成本,對待成本又是什麼樣的觀點?

對於如何做好成本費用控制,任正非先生有一段論述,管理中最難的是成本控制,沒有科學合理的成本費用控制方法,企業就處在生死關頭,全體員工都要動員起來優化管理。與很多企業著眼降低成本費用總額不同,華為強調的是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

那麼,這麼一理,對華為的搬遷也可以理解。

一半網友對華為搬遷表示認同!從深圳到東莞,華為求變!

變的是華為應對時代發展而做出不同的選擇,不變的是華為的成本管理體系。

競爭,跟不上華為的全球規劃

當前,侷限於一國或一地談華為的競爭,已經太淺薄。在全球化競爭的舞臺,基本少不了華為的身影,尤其是最近大家談得最多的5G。

華為首席管理科學家黃衛偉曾經談及,從曾經的追隨者到今天的產業領導者,華為如何面對新的挑戰?如何管理創新與不確定性?

他的談話中,主要包括了四點,如何幫助客戶轉型和取得商業成功?如何創新與管理不確定性?如何簡化管理、激活組織?如何保持員工長期艱苦奮鬥?

一半網友對華為搬遷表示認同!從深圳到東莞,華為求變!

有一句得到任正非的觀點:華為的成功不過是走在西方公司走過的路上。

那麼,這種路就不侷限於國內的小打小鬧,也不同於沒有規則的手段。

在這種情況下,華為需要找個靜處,安心進發。

顯然,變的是華為應對全球競爭的急迫,不變的是華為應對手段的從容。

在這三大變與不變之中,搬遷只是讓華為看清了自我,多了一種自我保護與激勵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