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洪「開撕」董明珠,到底誰成就了格力?

事了了

一家企業是一個人的企業,還是一個集體共同打造的企業?



對格力這樣一家國有企業來說,其從一個小廠發展成為中國空調行業的霸主,決然不可能只是一個人的功勞。在90年代,那個時候中國企業的競爭,實際上是渠道的競爭,當時有“渠道為王”的說法,銷售人員的作用至關重要——畢竟大家技術都差不多,都是從國外買過來的,既然產品沒有差異,那麼誰賣得多誰就一定獲勝。那個時候,董明珠恰恰就是格力最重要的銷售骨幹,包括在1996年朱江洪對格力搞改革,想要提高技術人員待遇,進而減少銷售人員待遇,格力的銷售員紛紛跳槽,而董明珠當時沒有出走,繼續待在格力抓銷售工作,可以說,當時的董明珠,就是格力銷售的命脈,由於她的存在,讓格力得以渡過這次危機。


董明珠作為銷售出身,最開始對企業的全局把控顯然比如朱江洪,比如朱江洪對於技術的重視(比如上面說的1996年改革),足以體現其眼光和前瞻性。同時,朱江洪顯然是一個頭腦特別清晰且戰略定力很強的人,他在格力任職的時候(2012退休),格力一直是在做空調,並且成為了行業老大,沒有隨便多元化,而之前的空調霸主春蘭,就是因為亂搞多元化把自己弄死。


反觀朱江洪退休之後的格力,雖然仍然保持了在空調行業的競爭力,且業務規模繼續大幅攀升,但外界卻越來越看不懂格力電器。其實大家都知道空調有天花板,格力已經做到了極致,想要繼續快速增長,多元化是必由之路,董明珠也在努力多元化,但她的多元化,總是讓人感覺缺乏戰略目標,缺乏系統性,以至於董小姐屢屢碰壁。孔方兄總結了一下,董明珠大的多元化戰略,幾乎都伴隨極大的質疑的聲音:


  1. 董明珠要做格力手機,不但沒有成功,反而槽點多多——儘管她也看到了手機在智能家居中作為操作中樞的重要價值,但她沒有類似雷軍那種上下游產業、將硬件和軟件,將用戶和企業聯繫在一起看的戰略眼光。“格力掌握核心技術”並不適用於手機產業,日本手機產業的沒落就是最好的例證——更何況,格力還不掌握手機的核心技術。

  2. 董明珠要做新能源汽車,結果在股東大會上被股東否決,足以說明格力內部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利益裂痕,最後她只能自己出錢並拉上萬達、京東一起造車,但目前珠海銀隆汽車的前景並不妙,可以說是負面新聞纏身。可以說,

    格力的股東要慶幸沒有和珠海銀隆搭上關係。

  3. 董明珠想要做芯片,代價是不給股東分紅。但做芯片的意義是什麼?董明珠說要投入500億也要把芯片做出來,但問題是,格力每年採購的芯片也就50億元,在1200億元的總成本當中佔比只有4.2%左右(而手機不通同,手機沒了芯片就沒法運轉,但空調對芯片的要求要低得多)。請問,格力有必要為這個空調的小部件死磕嗎?空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是應該放在製冷技術上嗎?你花500億研發出的芯片,如果還要對外銷售,形成新的業務增長點,誰會買?美的會買嗎?志高會買嗎?顯然他們都不會,沒有競爭對手會採購格力的芯片。空調企業不買,誰又需要格力的芯片?正如誰會需要格力的手機一樣。


縱觀董明珠的一系列動作,包括她的管理風格(暴脾氣),包括她對股東的態度(曾經怒懟股東:說我不給你們分紅又怎麼了?),包括她和雷軍的賭局等等,你可以看出來

她仍然是一位女性,一位容易感情用事的女性,儘管她是女強人,但她仍然是一個女人,決策的衝動性能夠在她身上一覽無餘。


如果只做空調,董明珠一定是一位好的企業家,守住江山必然沒有問題,而座江山正是朱江洪交給她的,朱江洪可以說對董明珠有知遇之恩。但現在基本可以明確的是,董明珠並非一個有定力,有戰略眼光的企業家:智能手機熱鬧,就做智能手機;新能源車熱鬧,造新能源車;芯片熱鬧,搞芯片。沒有了朱江洪,沒有人在管理上制衡董明珠,格力的股東的投票,將至關重要,正如他們否決董明珠造車一樣,由於格力股權分散,股東們仍然需要團結起來,壓制住那個衝動的董明珠。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新聞及其背後的經濟邏輯。


孔方財經

網紅董明珠表現太顯眼,總會讓一些人眼紅、臉紅。我看朱江洪是有點替董明珠臉紅。

董明珠太高調了,有時就信口雌黃了。記得多年前,她每年出版一本署名董明珠著的書,讀來讓人激情澎湃。

今年年初,朱江洪創作完成一本自述書,按他的說法,是不少老員工力壓之下不得不寫的,不然格力的歷史就全是董明珠的歷史了。

董明珠是一位營銷天才,線下是大神,線上大火時,她又變身網紅,以嫁接與雷軍的賭局為最。她同時因為格力代言,電視上的鉅額廣告投入,也使得她成了熒幕霸。

我的觀點,以一名打工者身份加入格力,後成為最高實權人,董明珠一定是用實力、汗水說話的。但,絕不能說董明珠造就了格力。

創始人怎麼辦,提拔她的,放權她的人不算有能力有眼光了嗎?

從朱江洪屢次的公開表述,與董明珠的戰略不符來看,他們師徒是徹底決裂了,而董明珠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功勞簿中沒走出來。頻頻霸氣、驕傲。或許不如此,她就會被拉下馬吧。

但只要她思考下退休之後,而這遲早會發生,她就能多些同理心。

最怕,不是自己的非要認為是自己的,非要用各種元素去塑造成自己的,這是怎樣的悲劇!

另外,董明珠已忽視營銷語言和真相的界限了,完全沉迷於此,變成“帝王”迷失症了。

朱江洪是創始功臣,是退休之前格力的絕對當家,也是董明珠的恩人,如果沒有朱,不會有董明珠及在她帶領下的格力。

我們也對董明珠的企業家創新精神和高成效管理表示欽佩,但不得不指出,董在格力發展歷史的混淆視聽上,是有“罪”的,是需深刻反思的。

不管怎麼叫嚷,不是你的,終會離你而去。


財經作家邱恆明

朱江洪是“格力之父”,董明珠是格力的“鐵娘子”,兩者分別在格力的不同時期成就了格力,但若非要爭論高下,在互聯網時代格力沒有被洗出去,董小姐功不可沒。

不管是業績從2千萬做到1千億,還是大手一揮給員工加薪,甚至年會上特等獎與董小姐共進晚餐的企業趣事,都加大了“沒有董明珠就沒有格力。”的印象,就此來看,董小姐確實是個天生的營銷天才,也讓格力能夠在互聯網的大潮中沒有被淹沒。

討論成就格力,必須要回顧兩個關鍵的問題:

一、1994年的一次改革,董小姐帶領格力電器站上關鍵舞臺

1994年,格力經歷了一次巨大的改革,主要針對銷售人員待遇進行了調整,朱江洪大幅降低銷售人員提成比例,在這樣的背景下,過半的銷售人員選擇離開。而在朱江洪的推薦下,董明珠留了下來並且成為了經營部負責人。

緊接著,1998年,朱江洪又力排眾議的推薦董明珠成為格力電器的銷售副總。

2003年,在格力集團198億元的總收入中,格力電器佔了100.42億元。

格力電器也由此站上關鍵舞臺,成為了集團的關鍵業務,並佔據了市場中不可被剝奪的重要份額。

二、格力應該只做家電,還是多元化?

與朱江洪更看重專業人員不同的地方在於,董明珠一直比較堅信多元化帶來的發展空間。

2013年,小家電產品成為格力電器主推產品。

2014年,格力推出了熱水器、淨水器兩款產品。

2015年,董明珠趕上智能手機的熱潮,順勢推出格力手機。

2016年,董明珠更是與賈躍亭一樣專注於“造車”事業,並且以個人身份入股珠海銀隆。

以上不乏失敗的嘗試,並且一度讓董明珠陷入與賈躍亭一樣“夢醒時分”的質疑,但是在空調行業的天花板到來的時刻,格力多元化佈局可以理解,至少在目前互聯網的大潮下,格力以董明珠鐵娘子的形象,為自己博得不少額外曝光,並且讓格力作為大集團的形象又再次回到公眾的事業。接下來,能不能走得通,就要取決於格力所涉足行業之間能否發揮品牌協同效用。目前看來,這條路任重而道遠。

與其說是誰成就了格力,不如說是在歷史的不同階段,合適的人分別為成功企業的延續貢獻了自己支柱與力量。


毛琳Michael

朱江洪與董明珠之間的理念衝突,其實是很多企業都面臨的一個問題。朱江洪是格力空調的店創始人和奠基人,可以說,如果沒有朱江洪就沒有格力空調,沒有了格力空調,那就更別談董明珠。而董明珠對於格力空調的意義就在於,董小姐讓所有人更加深刻的瞭解了格力空調。所以說兩者如果對比的話。朱江洪的想法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那麼董明珠的想法是廣而告之,雄雞一唱天下白。關於兩人在經營決策理念上的分歧,其實就是時代與發展的抉擇。

如果一定要說誰成全了格力?個人認為還是董明珠在其中起的作用大一些。

雖然說朱江洪作為格力空調的元勳,可以說一直看著格力空調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可以說為格力空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朱江洪一手提拔了董明珠,可謂是慧眼識人。有很多討論從這個角度出發,認為董明珠與朱江洪之間的矛盾,董明珠忘恩負義。其實這只是一個商業方向的抉擇,不要把個人的情感拉進來。

雖然董明珠的一步步走上前臺,與朱江洪的提拔有很大的關係。但從歷史唯物的角度來看,董明珠是格力空調順應時代發展尋找的領導者,董明珠的一步一步看似偶然,其實也存在著一定的必然性。

簡單說,在這個互聯網時代高速發展的今天,格力空調要想發展壯大,即便是不出現董明珠,也會出現李明珠,張明珠。而董明珠這些年來的表現來看,確實她對於格力空調的跨越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線下推動核心技術研發,線上變為網紅IP,對於格力品牌的塑造,可以說達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就目前情況而言,格力空調已經深深打上了董明珠的烙印,兩者已經深度融合,不可分離。

總之,朱江洪與董明珠之間的矛盾,僅僅是商業方向的一種選擇。如果一定要上升為撕逼的爭吵,那就顯得太低級了。所以說對這個問題討論一下即可,如果一定要糾出一個對與錯,罪與罰,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小散李大鵬

朱江洪與董明珠,到底誰成就了格力?這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事。

毫無疑問,朱江洪遠遠沒有董明珠名氣大,這位格力的創始人,是搞技術出身的,而董明珠是搞營銷起家的。

可以這麼說,朱江洪奠定了格力空調的品質,而董明珠,擴大了格力的影響力。或者也可以說,朱江洪奠定了格力的基礎,董明珠把格力進一步做大做強了。

其實,朱江洪可以說是董明珠的恩人,或者叫伯樂,是他發現了董明珠這匹千里馬。

當朱江洪1991年組建格力電器時,董明珠只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銷售員。1994年,搞技術出身的朱江洪開始大幅度消減銷售人員的待遇,導致大批業務員出走。

危難之際,董明珠堅持留在格力,被全票推選為公司經營部部長。一年之後,董明珠升為銷售經理,在她的帶領下,格力電器從 1995 年— 2005 年,連續 11 年空調產銷量、銷售收入、市場佔有率均居全國首位。
朱江洪一手提拔了董明珠。1997年,董明珠出任格力電器銷售副總;2001年,朱江洪出任格力電器董事長後,推薦董明珠接任總經理;2012年,朱江洪退休,董明珠接任格力集團董事長。多年後有人評價:朱江洪遇到董明珠,是福氣;董明珠遇到朱江洪,是運氣。
董明珠接管格力後,格力被董明珠打上了鮮明的個人烙印,她以自己張揚高調的個人風格成為網紅企業家“董小姐”。在不少人眼中,董明珠這個名字就代表格力,甚至格力也約等於董明珠。 不僅如此,董明珠還將格力搞得“風風火火”。與雷軍(微博)發起10億對賭,開啟互懟模式;此後,又進軍手機領域,並把本人頭像作為開機畫面;試圖收購新能源汽車銀隆,被股東大會否決後,拉上王健林以個人身份入股;與美的空調掐架不斷,又與海爾、奧克斯互懟。

如果董明珠這樣折騰下去,朱江洪是樂見其成的。但在市場搞得風生水起的董明珠開始在格力搞去朱化,這就有點像《鄉村愛情》裡王天來一門心思要肅清劉大腦袋餘毒。這就有點過了,而且叫一直低調的朱江洪也難以忍受了。

於是,去年七月,朱江洪出版的自傳《我執掌格力的24年》,將兩個人的矛盾公開化。

這實在令人痛心,其實,兩個人原本可以共同書寫出一段蕩氣迴腸的企業家神話,不只可以寫朱江洪的“以質量求生存”,還可以寫董明珠的“以市場促發展”,而其中的互相提攜、相互扶持更叫人感懷。

可如今,這一切似乎煙消雲散,反而爭得烏煙瘴氣。

這實在大可不必。

我們的企業,說靠企業文化傳承發展的,純屬扯淡。絕大多數國內企業,企業文化幾乎都是什麼“開拓創新”“以質量求生存”等毫無營養的屁話。絕對沒有一家國內企業有自己真正的可以傳承下去並且不管人員如何更迭仍然可以靠其發展的企業文化,千萬別把自己吹成是跨國公司那些百年名企妄圖基業長青。

我們的企業,幾乎無一例外打下了極其鮮明的企業家烙印。太多太多的企業,在第一代創始人功成身退之後,接任者很快就敗光了企業,叫人不禁扼腕長嘆。

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而格力,幾乎是企業當中的一股難得的清流,在朱江洪退休後,董明珠把格力做得更大更強了。

多好的事啊!

兩個人的功勞,兩個人的事業,兩個人的佳話。

如今,卻要變成笑話了。

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沒想到這個回答居然會有那麼多人關注、點評,感謝朋友們的熱情參與。

隔行如隔山,其實我對空調一竅不通,我家都安不起空調。我對格力朱董之爭的瞭解均源自公開報道,絕不是胡編亂造,想編我都編不出來。

有人質疑我在搬弄是非,挑撥二人關係,我既沒這能力,也沒這動力。

說董“去朱化”,僅舉一例:

董明珠曾在2015年做客央視時公開提到:格力真正有專利技術是從2012年開始的。2012年,恰好是朱江洪正式離開格力的一年。有業內人士認為,此言論“去朱江洪化”的意味濃重。

當年,我們企業雖然沒做到格力這樣的規模,但在藥界,那也絕對堪稱傳奇。

創造這個傳奇的老老闆,當年我們建造著名的羅浮宮式辦公大樓,在其中為所有中層以上幹部分配了一套住宅,唯獨沒有他的。他在任上反覆強調:他一旦退休,絕不再踏進企業一步。

如今,他退休已經九年多了,現在的企業,哎,不說了。他從未對後任者做過一句評價,也從不對企業做任何評價,而且,他真的從退休後,再沒進入過企業大門。

朱總是不是可以借鑑一下?


一個是格力的創始人,一個是將格力推向全新高度的絕對功臣,目前來談誰的功勞更大一些顯然難以評斷。應該說格力向前發展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兩人默契的配合不僅帶領格力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且”朱董配“更是成為了行業的一段佳話。

2012年朱江洪卸任後,董明珠接任,從此格力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董明珠以自己張揚高調的個人風格成為網紅企業家“董小姐”,也使得格力深深打上了自己的烙印。也就在這個時候,一向快人快語的董小姐每次講到格力電器業績,都會把2012年作為對比的時間節點,而且稱“格力真正有專利技術是從2012年開始的”,此言論“去朱江洪化”意味濃重,甚至2016年接受採訪直言:格力是董明珠的,董明珠是格力的都沒錯。當然這些轟動性的言語也被媒體爆出兩人間隙明顯,不過一向為人低調謙遜的朱江洪對此並沒有回應。

而在2017年,朱江洪在自傳《我執掌格力的24年》提到,“沒有朱江洪就沒有董明珠”,這句話有一定道理,也一度被解讀為“開撕”董明珠。

不僅在格力是誰的這個問題上兩者意見不一,在經營層面上,朱的單一化和董的多元化經營也出現了分歧。尤其董進軍手機領域做的不夠理想之後,緊接著要要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儘管收購珠海銀隆,被股東大會否決後,還是執著的拉上王健林以個人身份入股,如今銀隆在電池領域上選擇的失誤,面臨巨大債務困局已經導致全國部分工廠遭遇停產危機。從目前董小姐的決策來看,多元化道路應該說走的很艱辛,也很失敗。

當然這也並不能夠斷定多元化戰略就不好,畢竟老對手美的在多元化道路上就走的很順暢。尤其收購德國庫卡這筆優質資產,使得其在智能機器方面碩果累累。當然在空調領域,美的目前還是被格力吊打這是不爭的事實,從兩者的空調銷售量和空調淨利潤方面就可以看出差距,這說明美的的多元化戰略在銷售成本方面還沒有完全解決好,而且本世紀初很多知名企業集團走多元化道路最終都沒落了,所以多元化道路對於很多企業來說還是存在巨大的風險。

大家怎麼看呢?也歡迎大家點評!


侯賢平

其實朱江紅不會指責董明珠,更不會和董明珠爭搶功勞,這都是我們這些無聊的人挑起的風波,到底誰成就了格力,是所有的格力人,不是單純的某一個人的功勞,但是一旦成功都會把功勞記在領導身上。

朱江紅起初狠抓產品質量,樹立了格力品牌,使格力深入人心,為後來的營銷打好了基礎,營銷水平再高,沒有過硬的產品質量照樣賣不出去,所以一個產品的成功需要各個方面,不是單純的營銷。

朱江紅應該是元勳人物,格力的締造者,在董明珠沒有去之前已經名聲鵲起,只是董明珠讓格力又上一個新臺階,市場佔有率提高了很多,我們往往會忽略其他環節默默奉獻的人,我們只看重誰把產品推向了高潮,所以董明珠的名氣大於朱江紅。

董明珠經常出現在各大媒體面前,說話又很另類,慢慢名氣越來越大,儼然成了網紅 ,很多雷人語氣叫大家記憶尤新,當中又有很多故事情節,大家能不記得董明珠嗎?其中最為知名的事件,說某某經銷商找到董明珠的哥哥,想開後門,結果叫董明珠直接拒絕了,大家想想自己的哥哥都不行,這樣的事件能不永遠銘記在心嗎?

董明珠在管理上確實也是動真格的了,六親不認,有一次還沒有到下班時間,員工就去吃飯了,每人罰款50元,在那個月工資800元的年代確實不是小數目,大家都去求情,董明珠義正言辭的拒絕了,最後每人罰了50元。

朱江紅不可能和董明珠開撕,董明珠必須規規矩矩的尊重朱江紅,他是老前輩,董明珠的今天都是朱江紅成就她的,由於董明珠做事雷厲風行,慢慢得到了公司的重用,所以董明珠才有了今天。

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在董明珠之前格力已經知名度很高了,這些成績並非董明珠取得的,但是她接手後董明珠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大家都把功勞歸功於董明珠了,如果沒有朱江紅做的鋪墊,看看董明珠有多大的本事。

所有的功勞不能歸功於一個人,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再說一個知名的企業誰去了都會發展的很好,就像咱們現在的青島啤酒,你找一個職業經理人都能做的很好,因為他已經很好了,即使一個不懂營銷的人去青島啤酒都能做的很好,企業的發展已經勢不可擋,你左右不了的。

我們經常說的風大了豬都會飛,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豬會飛不是豬的本事大,是因為風大。

一句話是我們光大消費者成就了格力,,格力世界品牌


大海傳媒

先說兩句:1、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事易時移,變法宜矣

既然退了,就不要亂說話,亂插嘴,多說無益,少說為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作用,一代人的'做法,一代人的認識,一代人的功績。既然做了伯樂,選好千里馬,就應放手使用,成就了別人,也就等於成就了自己。

春蘭與海爾是同一時期的弄潮兒,海爾多種經營發展'至今無怨無悔,春蘭的衰落是不爭事實,但不一定都是多種經營的原罪。

企業經營的好壞沒有統一模式,關鍵在於要選對人。企業需要核心,企業長久發展需要有領軍人物帶隊。

不要總遙想當年,不要總擺過去的功績,該學會放下,該懂得“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道理。

現在格力到了轉折期,到了一個新的風口浪尖。你如果還自詡格力人,就要放眼未來,信任現在的當家人,讓他們自己邁開腿,走他們認為對的路,因為格力最近三年業績早已經證明:信董姐沒錯,不信董姐後悔。



新文化街男孩

成龍的代言讓格力成為名牌,董明珠的代言讓自己成為名人。

那我就從普通消費者的角度來看一下格力這個品牌。

但董小姐卻敢這麼做!但有個前提就是格力經過十年的廣告投放,已經成為名牌!也就是說成龍的代言讓格力成為名牌,而董明珠的代言,格力讓自己變成名人。

董明珠的代言讓讓人感覺格力是董明珠一手創辦的,是董明珠的私人財產!只是極其錯誤的!

首先,格力是國有資產,有人說沒有董明珠,就沒有格力,這是極其錯誤的,事實是沒有國家就沒有格力,沒有董明珠還有張明珠李明珠。王洪江執掌格力的時候,格力發展的就很不錯,這就是明證!

貪汙有很多種,有的貪財,有的貪色,有的貪名

董用公款給自己打廣告,讓自己成為中國中國製造的代言人。這對提高格力品牌有幫助嗎?

想像一下,如果2000年以前,格力不用成龍代言,而用董小姐代言,格力豈不是早就黃了。就算是現在,董小姐已經算是名人了,當大家知道格力手機的開機屏保是董小姐時,結果格力手機成為第一個在閒魚上首發的手機。

董小姐又是搞手機,又是搞芯片,又是搞汽車,搞來搞去,現在格力能拿的出手的仍然是王洪江時代的空調!

王洪江時代打下基礎的格力,繼任者無論是什麼明珠製造不瞎搞,都能不錯。

但董小姐顯然看不清這一點!


畫佛人

朱江洪與“董小姐”董明珠發生了經營理念上的分歧,雖然都是為了格力發展好,但是企業發展主基調的制定將會影響未來格力的發展動力在哪個方向。不能說朱董二人“開撕”,只是路線上存在差異。要說誰成就了格力,很多人都會說數朱江洪,因為格力的“江山穩定”朱江洪是居功至偉。

但是,我是力挺董明珠的!格力的發展與壯大,只要是格力人就都是功臣,點滴也是至關重要。我們可以嘗試的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如果現在執掌的是朱江洪而不是董明珠呢?還是會產生同樣的問題,會有很多人認為董明珠才是功臣,對於格力輕車熟路。所以說兩位“大佬”應該是統一戰線的同樣功臣,沒有誰成就與不成就格力一說,二人在一起奮發圖強帶領格力人前進才有了今天的格力,缺了誰都不行。

但是,格力確確實實遇到了發展的瓶頸。朱江洪認為格力在發展的道路上不會造手機、造汽車等多元化發展路線,只會造空調,並且說出了當年春蘭空調就是發展多元化才把自己搞垮的。不否認朱江洪的主營發展路線的正確性,但是能不能將格力帶上新臺階呢?答案肯定是:不能。並且在未來智能化發展的道路上,如果只擁有空調,那麼發展的途徑很窄,因為競爭會越來越大,生存越來越困難,並且一臺空調可以使用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是不能讓格力快速增長的。

那麼就來到了“董小姐”董明珠已經實行的發展方針,大刀闊斧的多元化發展,汽車是她自己入的股,不過也不成功。汽車的更新換代大概也是10年,然後傳統燃油車面領著新能源汽車的衝擊,這是世紀性機會,誰能夠抓住,誰就能夠勝利!董明珠也是看到了這一點的發展潛力,並且能夠裝機汽車空調,為格力也帶去了更好的業績提升,可以說是雙贏!但是,造車的不給力。當然,還有造手機,未來的家居是什麼時代?智能家居時代!如果能夠佔據手機市場一部分,那麼推行智能家居,格力能夠更好的深入發展。可惜,手機賣不動!多元化受到了瓶頸。

兩位“大佬”都是功臣,居功至偉。雖然發展方向有所不同,但都是為了格力好!加油吧,這麼大年紀了還在博未來,佩服創業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