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爾人認同巴基斯坦還是印度?

巴哈利亞精英馬穆魯克

幾次印巴戰爭都是為了爭奪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而開打的,克什米爾按照當時的蒙巴頓方案是有機會選擇獨立的。不過宗教信仰問題在歸屬印巴那一方上產生了重大分歧,在當時克什米爾人當中大約有77%的人都信仰伊斯蘭教,這些人當然願意歸屬到巴基斯坦,可是克什米爾的實際統治者卻信仰印度教,他們在無法獲得獨立的情況下更願意歸屬到印度的名下。

正因為這樣的原因,印巴各自的軍隊開進了克什米爾,從此開始了為了奪取克什米爾的綿延戰爭。其中規模比較大的有三次,不過受限於國際壓力和印巴兩國的實力,最終誰也沒有能夠徹底的拿下克什米爾,目前還是以印巴雙方軍隊實際控制線來劃分歸屬。

至於說到具體的克什米爾人對印巴的歸屬感,那還要從宗教信仰上來說,兩國對非信仰自己主流宗教的人員都有非常強的宗教歧視,在各個方面都會受到制約與打壓。因此

由於克什米爾人絕大部分都信仰伊斯蘭教,他們肯定更願意歸屬巴基斯坦。


異域邊緣

一說印巴分治,多人言必稱此乃英國佬的陰謀,挑唆群眾鬥群眾,是蒙巴頓故意搗亂,這些言論有些脫離當時的歷史環境,你要是英國佬,你能怎麼辦?

英國佬來之前這裡的確存在過一個短暫統一的莫臥兒王朝,它首先是突厥人的後裔建立的,英國人到來之前,在內部的拉傑普特人、錫克教徒、馬拉特人的反抗下,它已經分崩離析;外部的波斯人、阿富汗人加劇了這個狀態;更外部的葡萄牙人、法國人又踏上一腳,後起發力的英國人不僅把這些勢力一一打擊平復,反而還擴大了英屬印度的地盤,把印度半島人想也沒敢想過的緬甸、尼泊爾等國家地區納入殖民或保護範圍。

英國佬對現代印度國家的成立,應記首功,雖然很多印度人會把它記在甘地等人身上。二戰之後,丘吉爾下臺,英國內部也順應了世界局勢,準備為愛放手,讓印度半島的人民獨立自己玩去。

英國人放手之前,出於對多年經營的感情負責任的態度,主持了印巴分立,讓信奉印度教的和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們分家,這是老家長最後的一份心意,原則很簡單,住在哪片土地上的人們大多信奉什麼宗教,就讓他們歸屬宗教屬性的國家,無可厚非。

印巴分立本身也是兩大教派爭執的結果,兩大教派並不是英國佬創建的,英國人已經和了二百年的稀泥,他走了以後,沒人願意再去出力不討好的充當和事佬。

假如強擰成一股繩,這繩子肯定馬上繃斷,假如分成幾十個土邦小國,英國人還真有點過意不去,兩分建國已經是最折中、最公道的結果。

印巴一分治,各土邦自行決定跟爸跟媽,最大的土邦之一克什米爾在這個問題上有些撓頭,是跟印度爸爸,還是跟巴基斯坦媽媽?

克什米爾的情況很有特殊性,它的全稱是“查謨和克什米爾”,克什米爾在北,臨近巴基斯坦,查謨在南,靠著印度,看出來了吧,它就處於印巴之間。人口以穆斯林為主,接近80%,信奉印度教的只有20%,問題在於,話語權就掌握在這20%的人手裡,邦主信奉印度教。而且信封印度的查謨地區也很委屈,當年的北部地區克什米爾使我們用真金白銀從英國佬手裡買回來的,為什麼要併入巴基斯坦?

但是北部人口占多數的克什米爾人肯定是願意投奔巴基斯坦媽媽的,所以克什米爾內部達不成共識,邦主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投奔印度爸爸再說。

第一次印巴戰爭再次打響,在聯合國的斡旋下,畫了一條停火線,按照這條線,巴基斯坦只佔30%,印度佔去70%,但聯合國也安慰巴基斯坦,這個是暫時的,最終命運要看當地人投票,這一點是巴基斯坦人可以接受的,印度又不愛聽了。

所以第二次、第三次印巴戰爭接連不斷打響,直到現在,克什米爾問題一直是印巴矛盾的癥結所在,這道題目前看來,無解。


歷來現實

實際上,大多數克什米爾人更認同自己是巴基斯坦人。

當年英國拋出了《蒙巴頓方案》把印度次大陸一分為二。英國人劃分地盤的主要依據是看宗教信仰,穆斯林人口占多數的孟加拉和西北部就成立了巴基斯坦。印度教徒多數的就歸印度。如果按照這個標準,那麼查謨應該屬於印度,而克什米爾應該屬於巴基斯坦。查謨是印度教徒佔優,克什米爾則是穆斯林居多。
(查謨-克什米爾地圖)


14世紀,這裡建立了穆斯林的賽義德王朝,隨後克什米爾在歷史上曾經被阿富汗杜蘭尼王朝,錫克教徒統治。在1947年,克什米爾的土邦王公是錫克教徒。由於該地區重要的戰略位置,所以印度非常想拿下此地。在印度的策動下,王公倒向了印度,這激起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第一次戰爭,戰爭結束後,巴基斯坦佔據了五分之二個查謨-克什米爾,印度佔有五分之三。在隨後1965年,1971年,印度向西進軍又拿下了部分地區。總體來說,該地區的主要人口被印度所控制。

印度對於克什米爾非常重視,在這裡屯有重兵。當然,當地的克什米爾本地人對於印度並不是太認同。
在印控克什米爾,活動著許多反印武裝,他們有些甚至得到了巴基斯坦政府的資助。巴基斯坦政府有時會訓練他們,提供武器。而克什米爾的各路武裝經常襲擊印度駐軍。

在克什米爾地區,人們在私下裡會認為自己是巴基斯坦人。這裡的文化氛圍和印度內地格格不入,當地也經常發生反對印度的遊行活動和罷工。
在國際上,像哈薩克斯坦,土耳其,沙特這樣的穆斯林國家更認為克什米爾屬於巴基斯坦。這些國家的報紙,電視上一提到克什米爾,大多是印度的負面消息。

尤其是沙特,埃及這些國家和巴基斯坦關係緊密。他們是不承認印度對克什米爾的權利的。即便是在西方國家,人們大多也認為此地屬於爭議地區,並不完全支持此地為印度所有。



朱興子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必須談一談“克什米爾問題”是怎麼產生的。

1947年6月3日,英國最後一任印度總督蒙巴頓,頒佈了《印度獨立法案》(通稱“蒙巴頓方案”)給予英屬殖民地印度自治領地位,並作了如下安排:(1)根據居民宗教信仰分成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兩部分。(2)巴基斯坦由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構成。(3)各土邦在政權移交後享有獨立地位,並享有加入印、巴任何一個自治領的決定權;如果不願加入兩個自治領中的任何一個,可以保持同英國的舊關係,但不能獲得自治領的地位。“蒙巴頓方案”留下了成為印巴衝突“火種”的克什米爾問題。

克什米爾全稱是查謨-克什米爾,位於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曾經是印度第二大土邦,總面積約19萬平方公里,人口約700萬,其中77%的居民是穆斯林,20%是印度教徒,還有少數喇嘛教徒和錫克教徒。

巴頓方案頒佈後,克什米爾大君哈利·辛格當時陷入於兩難境地:如果加入印度,廣大穆斯林不答應,如果加入巴基斯坦,作為異教徒,他必然難以保持原有地位。因此,他選擇“中立”:不加入任何一方,引起當地居民不滿和衝突,進而引發印度和巴基斯坦武裝衝突。最後,在聯合國斡旋下,雙方於1949年1月停火,7月,按當時軍隊實際控制情況劃分了兩國在克什米爾的軍事分界線,印度佔領克什米爾五分之三地區,巴基斯坦佔克什米爾五分之二地區,克什米爾地區從此一分為二。因此,不能籠統說“克什米爾人認同巴基斯坦還是印度”,而要具體分析。


馮瑋

克什米爾是世界上除了巴以之外,衝突最頻繁最劇烈的地區,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民對於人身之外的歸屬與認同相當複雜,使當地的局勢更加動盪。從宗教的角度而言,信仰伊斯蘭教的克什米爾人毫無疑問更認同巴基斯坦,而信仰印度教、錫克教的克什米爾人更傾向於印度,這是很難改變的,也給當局的治理增加了難度。

1、水竭之地的克什米爾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最西端,曾是古印度思想的交匯場所,宗教林立,印度教、伊斯蘭教、錫克教、佛教都在這裡獲得一席之地。

克什米爾先後被孔雀王朝、杜蘭尼王朝、莫臥兒帝國、大清帝國、錫克帝國統治,最後淪為大英帝國控制的東印度的一個組成部分,為日後的領土爭端埋下了伏筆。

2、克什米爾包含巴基斯坦實際控制的自由克什米爾、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與印度實際控制的查謨-克什米爾,以及印巴都有所控制的錫亞琴冰川。

巴基斯坦實控部分基本上都是伊斯蘭教徒,也有少量的基督教徒,據說是當年亞歷山大率軍征伐北印度的時候遺留的士卒的後代,人數只有幾千人,生活在群山之中,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不知今夕何夕,外面世界的烽火連天跟他們沒有什麼關係,誰做他們的統治者也無所謂,只要給他們一條活路,不去打攪他們的寧靜即可。

印度實控的查謨-克什米爾由查謨、克什米爾谷地、拉達克三個地區組成,查謨居民以印度教徒為主、克什米爾谷地的居民超過70%為蘇菲派伊斯蘭教徒、拉達克人信仰藏傳佛教。同時,這三個地區也有少數人信仰錫克教。

3、克什米爾人有著多重的屬性,按照國籍劃分,分為巴基斯坦籍克什米爾人、印度籍克什米爾人;按照宗教來劃分,又分為伊斯蘭教克什米爾人、印度教克什米爾人、佛教克什米爾人、錫克教克什米爾人。

有人問,克什米爾人更認同印度,還是巴基斯坦?首先,無論是巴控的自由克什米爾、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還是印控的查謨-克什米爾,都是巴基斯坦與印度的組成部分,在行政級別上都屬於省級(邦級)行政單位,生活在這些地區的人都取得各自所在國的國籍,從法律上講,巴控區的克什米爾人是巴基斯坦人,印控區的克什米爾人就是印度人,因此,無論是巴控區的克什米爾人更認同印度,還是印控區的克什米爾人更認同巴基斯坦,都屬於不忠於祖國的不恰當行為,儘管披著文化的馬甲與歷史的面紗。

但從宗教的角度來講,卻是另外一回事。毫無疑問,無論是巴控區的伊斯蘭教克什米爾人,還是印控區的伊斯蘭教克什米爾人,絕大多數人都更認同巴基斯坦,都是以成為巴基斯坦的一分子為榮。而印度教克什米爾人、錫克教克什米爾人基本上都是高度認同印度的,對巴基斯坦沒有半點的傾向。

至於生活在拉達克的佛教克什米爾人,作為夢想,當然是迴歸天朝上國,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大國子民;作為現實,老老實實地當一個印度人,並且拒絕參與克什米爾的混亂與騷亂,安安靜靜地過好自己的日子。


飛狼

克什米爾人認同巴基斯坦還是印度?其實這個問題可能也沒有一個特別確定的答案,因為克什米爾之所以能夠在幾十年都成為一個無法徹底解決的問題,也跟其這種複雜性有關。

克什米爾問題的由來

克什米爾問題的產生,主要是印巴分治時印巴分治方案不完善所造成的。當時英國人蒙巴頓制定的分治方案規定,英屬印度的每個土邦按照其王公的決定,自行加入印度和巴基斯坦。而將英屬印度分成印度巴基斯坦兩個國家的原因卻是因為居民宗教信仰的不同,即印度教徒組成印度,伊斯蘭教徒組成巴基斯坦。

制定了印巴分治方案,同時也為印巴克什米爾衝突埋下伏筆的英國人蒙巴頓

其它多數土邦按照這個原則比較好劃分,因為其統治者和居民一般宗教信仰相同,信哪個宗教加入哪個國家就行了。但克什米爾卻很特殊,首先是它位於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聚居區的交界處,所以境內既有印度教徒也有伊斯蘭教徒。其居民的主體是伊斯蘭教徒,大約佔80%,但其統治者卻是印度教徒。

因此在決定加入哪個國家時,克什米爾的統治者馬哈拉賈卻宣佈克什米爾將獨立,在當時的情況下,這也是逃避衝突的一種選擇。但不久之後,馬哈拉賈卻將支持克什米爾獨立的首席部長免職,這被解讀成為他在為放棄獨立,加入印度做準備。之後克什米爾局勢陷入混亂,最終演變成了印巴兩國直接參戰的印巴戰爭。

克什米爾爭端幾次成為印巴衝突導火索

最終經過幾十年間的三次印巴戰爭和多次小規模軍事衝突,克什米爾地區仍然處於分治狀態,印度佔領了大部地區,巴基斯坦佔領了少部地區。

克什米爾現狀

目前印控克什米爾的居民中,穆斯林仍然佔了70%以上,而印度教徒卻只佔20%多。在1947年印巴戰爭之後,聯合國在次年1月設立了印巴問題委員會,建議雙方停火併舉行公民投票,以決定克什米爾前途。但因為印度政府的阻撓,克什米爾的全民公投一直沒能舉行。

而現在的印控克什米爾仍然處於印度政府的嚴密控制之下,克什米爾還是經常會發生抗議印度統治以及各種腐敗的活動,有時很多抗議者甚至還會舉巴基斯坦國旗進行抗議。

克什米爾人抗議場景

不過具體說到如果讓克什米爾人自行選擇,他們是否會願意加入巴基斯坦,恐怕也不能輕易下這個定論。因為克什米爾人雖然也都信仰伊斯蘭教,但其多數人所屬教派卻是一個相對比較特殊的教派,叫蘇菲派。蘇菲派在伊斯蘭教內部屬於一個神秘主義教派,和伊斯蘭主流的遜尼派和什葉派都有些格格不入。而巴基斯坦穆斯林的主流教派則是遜尼派,所以雖然克什米爾以穆斯林為主,但和巴基斯坦在宗教信仰方面也存在一定隔閡。

克什米爾少女

所以如果真讓克什米爾人選擇,恐怕主張獨立的人才是大多數,但現在的地緣政治局面,是沒有人會支持他們獨立的,所以短時間內,克什米爾估計還是會維持現狀。


桃花石雜談

當時英國留下的麻煩事,要是當時就公投早就解決了!

根源是克什米爾普通大眾信奉伊斯蘭教,但地主精英階層信奉印度教!

當時掌握巨大資源的精英總有更大話語權,就這樣加入了印度!

現在印度也肯定不會公投,公投就基本沒印度什麼事了!丟失領土這事再任何國家的歷史上都是要被打上恥辱的烙印的!是任何政治家和個人都無法承擔的,想想下當年的拉賓!

所以所以兩邊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擱置爭議,對外聲稱,這是有爭議的領土。可以通過以後的慢慢協商來解決。想想當年的兩伊戰爭,打了八年,死了幾百萬人花費幾千億美金。最後誰也沒有得到。


飄逸的風178267102

克什米爾以伊斯蘭民眾為主,當然對巴基斯坦有歸屬感,對印度無歸屬感。

印巴分治時,根據蒙巴頓方案,規定以信伊斯蘭教為主的邦歸巴基斯坦,以信印度教為主的邦歸印度。

印巴分離時,克什米爾民眾以信伊斯蘭為主,按理歸巴基斯坦。

可悲的是,克什米爾地區的土邦王信仰印度教,該土王自行宣佈本地區歸屬印度,印度乘機佔據了克什米爾大部領土,雙方互懟直至今天。

#凌遠長著#


愛之育之

認同的背後在於實力,克什米爾大公認可加入印度而克什米爾人民信奉伊斯蘭教要加入巴基斯坦使的雙方在蒙巴頓方案中都可以找到有利於自己一方的依據,這就是克什米爾問題的起因,這問題只能以實力爭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