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得如此知己 人生復有何憾

生活當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很多人以“義氣”、“仗義”“夠哥們兒”等自詡,酒桌上更是經常看到互相拍著胸脯和肩膀論兄弟的場景。其實這些人根本沒有談論“義”的資格,和古義士相比,這些人只能鑽桌子底下,如果他們還有羞恥心的話。

豫讓是春秋末年晉國人,曾經服務於晉國六卿中的範氏和中行氏,但沒什麼名氣。後來離開兩家而服務於智伯,智伯很尊重厚待他。後來智伯被趙襄子與韓魏兩家聯合滅掉(參見德才章)。豫讓逃到了山裡。他說:“唉!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智伯瞭解我,我一定要為他報仇而死,以報答智伯,那麼我的魂魄就沒有愧疚了。”於是他改換名姓,扮作服刑的人,進入趙襄子的宮室刷廁所,內藏匕首,想用來刺殺趙襄子。趙襄子上廁所,感到心有所動,就抓住刷廁所的那個“刑徒”盤問,原來是豫讓內藏兵刃,說是“要為智伯報仇”。左右想殺了他。趙襄子說:“那是位義士,我小心迴避算了。況且智伯滅亡沒有後人,而他的臣下想為他報仇,這是天下的賢人呀!”最終把豫讓放了。

過了些時候,豫讓又又在身上塗漆,以長出癩瘡,吞下炭塊使聲音變啞,讓形體不被人認出,在街市行走乞討。他的妻子都沒認出來。路上遇到他的朋友,朋友認出了他,說:“你不是豫讓嗎?”豫讓說:“我是呀。”朋友為他哭泣說:“以您的才幹,委身臣事趙襄子,趙襄子必定親近器重。親近器重您,您就做想做的事,不是很容易嗎,何必摧殘身體,毀壞形容,想以此尋求報復趙襄子,不是很難嗎?”豫讓說:“既然委身臣事人家,再尋求殺害他,這是懷著二心去服務於君主。再者我所做的的是極難的,但是做這樣的事,是想要以此讓天下後世為人臣下而懷二心以服務於其君主的人呀!”

若得如此知己 人生復有何憾

友人離去後不久,趙襄子恰好外出,豫讓埋伏在將要經過的橋下。趙襄子來到橋邊,馬驚了。趙襄子說:“這一定是豫讓”派人查問,果然是豫讓。於是趙襄子責問豫讓說:“您不是曾經臣事範氏、中行氏嗎?智伯把他們都滅了,而您卻不為他們報仇,卻反而委身臣事智伯。智伯也已經死了,而您為什麼唯獨如此深切地為他報仇呢?”豫讓說:“在下臣事範氏、中行氏,範氏、中行氏都以普通人待我,我所以以普通人回報他們。至於智伯,以國士待我,我所以用國士的作為回報他。”趙襄子慨然感嘆說:“唉!豫子(當時對人的尊稱)啊!您為了智伯,名分已經成就了,而我赦免您也已經足夠了。您自己打算吧,我不再放您了!”說完讓兵士把豫讓包圍。豫讓說:“在下聽說賢明的君主不埋沒別的人美好,忠臣有為名節而死的道義。以前您已經寬容赦免過在下,天下人沒有不稱讚您的賢德。今天的事,在下本就該被誅,但是希望能請求到您的衣服砍擊它,以此實現報仇的意願,那麼雖死無遺憾。這不是我敢奢望,而是敢於表達我的內心。”於是趙襄子深感豫讓大義,就讓使者拿衣服給豫讓。豫讓拔三次躍起擊刺衣服,說:“我可以報答智伯於地下了!”隨即伏劍自殺。豫讓死的那天,趙國的志士聽說了,都為他哭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