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商控股:央行年內第三次降准 定向支持小微企業融資

國商控股:央行年內第三次降準 定向支持小微企業融資

6月24日下午5點,央行網站發佈通知:從2018年7月5日起,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綜合測算,這次釋放資金約7000億。

今年以來央行已經實施了三次定向降準:1月25日,首次實施普惠金融定向降準,釋放長期流動性約4500億元;4月25日,第二次降準置換中期借貸便利(MLF),釋放增量資金約4000億;加上此次降準接力疊加7000億流動性,今年央行合計已向市場投放的增量資金達萬億水平。

金融強監管下 國商控股堅持“資本運營方”企業屬性不動搖

國商控股集團董事長車健認為,“6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曾表示將繼續定向降準支持小微企業的信貸需求,央行此次定向降準就是積極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的重要舉措。此次降準有著十分明確的指向性,一是推動‘債轉股’,二是支持長期處於弱勢的小微企業融資。”

堅持“以金融資本助推實體產業發展”的戰略定位不動搖,是國商控股集團穩健發展的先決條件。創業至今,在與政府、高校、學術界、企業界的合作過程中,國商控股始終站在“資本運營方”的角色定位,始終堅持發揮金融資本的力量助推實體產業發展,在“高科技、醫療+養老、交易鏈金融、教育”等四大領域深入佈局。

近日,國商控股集團成功與北大新世紀教育集團、泰安市大汶口工業園、健翔控股集團四方強強聯手,合作落地大汶口健翔高新文化產業新城項目,力求在山東省泰安市這一歷史文化名城的資源稟賦基礎上,傾力打造集“文化教育、醫養康體、旅遊休閒、金融商務、高新科技產業鏈”五位一體的超大型區域城市綜合體,以惠及泰安當地民眾,力促地方經濟蓬勃發展。

解決中國經濟的“阿喀琉斯之踵” 國商控股在行動

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中國經濟多年未解的“阿喀琉斯之踵”。今年以來國家相關支持政策密集發佈,藉助連續三次釋放的“10000億級別”流動性,將極大改善小微企業的融資困境。

定向降準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是此次政策推出的創新點。2016年新一輪市場化“債轉股”啟動以後,以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為首的大型銀行紛紛簽約了“債轉股”項目,但實際落地實施的項目較少。對此,國商控股集團董事長車健強調,“作為金融從業者,要時刻謹守‘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初心,正道向前。此次定向降准將釋放大量低成本資金,有望極大提升銀行實施‘債轉股’項目的主觀能動性,促使銀行成為 ‘債轉股’項目的主力軍,加快‘債轉股’項目的落地進程。”

在現實環境中,中國的小微企業生存發展中面臨很多的不公平待遇,導致企業運營成本高企。降準並不意味著全面寬鬆,“蓄水池”的閥門不會一開再開,小微企業要想擺脫困境,需要的是金融體系多維度、全方位的支持與助力。國商控股在資本運營過程中,將精準把握政策導向,把“有限”的資本力量定向投入到“無限”的國家重點扶持產業項目中,做出符合時代需求的金融創新探索與嘗試。

國商控股:精準“定向”扶持 恆心致遠 正道向前

從5月份的經濟數據看,投資、消費“兩駕馬車”全面回落,唯有房地產市場踽踽獨行。國商控股集團董事長分析認為,“針對實體經濟的定向降準不是新政,但從以往的政策實施效果來看,雖然政策意圖明顯,但寬鬆的流動性傳導到實體經濟的渠道並不十分通暢,房地產等領域依舊存在強勁的吸金能力。”

目前來看,政策落實是關鍵,需要監管部門的持續引導和社會各界的廣泛監督。車健最後表示,“企業提出投融資需求應遵循市場規律和公司發展實際,依法定期披露自身經營情況,謹防長期虧損、失去清償能力的‘劣幣’混入市場分羹。金融監管部門應帶領金融從業機構共同完善徵信體系建設和信息數據共享,引導金融資本‘脫虛向實’,不斷提升金融資本對實體經濟的扶持力度,力促金融市場流動性真正下沉到中小微企業,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