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籃球的新疆不再寒冷

郝洪山

有了籃球的新疆不再寒冷

上圖,王者歸來

有了籃球的新疆不再寒冷

有了籃球的新疆不再寒冷

在早些年間,可能人們凡是提起新疆的冬天,立即就會想到的是這裡的冰天雪地和寒冷刺骨。然而,自從我們新疆的籃球走進了CBA和WCBA的這些年裡,籃球不僅是帶火了我們新疆的球迷、帶火了我們新疆的球市,而且還帶火了我們的整個邊城和新疆,使我們新疆的冬天從此已是不再寒冷。

尤其是在2016-2017的CBA賽季裡,當我們的新疆男籃在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奮鬥和不懈努力終於一舉奪得了總冠軍、登上了中國籃球制高點的那一刻,不僅僅是讓我們新疆的籃球人和體育人欣喜若狂和激動萬分,而更是我們讓所有的新疆人都感到了振奮人心和歡欣鼓舞。如今,新疆的籃球在全國成為了我們新疆人的一張名片和“冬天裡的一把火”的同時,也已經成為了我們各族人民群眾的榜樣、楷模和鼓足幹勁、砥礪前行的力量。

我個人認為,其實一直以來體育運動、尤其是籃球運動在我們新疆五十多年艱苦奮鬥的建設與發展中,是有著它特殊的歷史貢獻和作用的。在當年我們新疆戰天鬥地與發奮圖強的那個年代裡,無論是部隊文化也好、軍墾文化和地域文化也罷,都可以說是與籃球運動有著休慼相關和密不可分的關係的。

記得在2002-2003那個我們新疆男籃終於衝A成功的賽季裡,我曾經收到過一位素不相識的汽車老兵來自南疆團場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說,當年他們在南疆運輸線上運物質、跑長途的時候,每次一走就是半個月、一個月;一跑就是沒日沒夜、缺吃少喝,但他和戰友們無論什麼時候出發,都會在車上帶上一個籃球。在當年那條漫長的運輸線上,他們最開心的事莫過於就是在每天到達兵站後,能夠在球場上痛痛快快地打上一會兒球、鬥上一會兒“牛”。他說,在那個艱苦的年代裡,籃球就是他和戰友們最忠誠的夥伴、最快樂的源泉……

有了籃球的新疆不再寒冷

說心裡話,在我新疆四十多年的籃球生涯中,遇到過太多像這位老兵一樣對於籃球有著不解的情結和情緣的戰友、老兵和新疆人。而且,對他們的這種情感我自己亦是有著和他們一樣的感同身受的。因為,在我個人後來的籃球道路中,同樣也是經歷過我們新疆當年那個“一場露天電影能使人幹勁倍增,一場籃球比賽能使人力量無窮”的激情歲月。

在我們新疆當年那個艱苦奮鬥的年代裡,可能更令人難忘的還是在上世紀的六十年代,我們當年名不見經傳的新疆女籃的姑娘們依靠著敢打敢拼、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和過硬的技術戰術,為我們新疆奪得了那一個全國籃球的冠軍。而這樣一種冠軍的精神也可以說是激勵和鼓舞了我們新疆的幾代籃球人、體育人和我們幾代的新疆人。

有了籃球的新疆不再寒冷

上圖, 上世紀六十年代曾經獲得全國冠軍的新疆女籃

有了籃球的新疆不再寒冷

從五十年多前,我們新疆女籃創造的冠軍奇蹟,到今天我們新疆體壇上繼往開來的萬紫千紅;從當年我們新疆的“邊疆處處賽江南”的美好願望,到今天我們新疆的“邊疆處處勝江南”的實至名歸。每一步無不都是我們這種體育精神的發揚與光大。即便是去年我們新疆男籃的CBA冠軍,也同樣是依靠著新疆一個也不能少的各族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以及我們新疆這種頑強拼搏和不忘初心的籃球文化傳承,從而才有了最終的這個屬於我們所有新疆人共同的榮耀。

我一直以為,體育是一種精神,籃球亦是一種文化。籃球的意義與價值絕不只是在一場比賽的輸贏勝負上、也不僅僅永遠只是在一個或幾個冠軍的稱號上。籃球或者說體育其實應該是、也一定是一種能夠走進我們千家萬戶以及我們男女老少心目中的精神滋養和文化力量。在任何的競技場上和體育運動中,我們亦都是能夠看得到或感覺的到“一個人的文化質量,一個民族的文化重量,一個國家的文化分量和一個社會的文化溫度”的。毫無疑問,新疆也是我們中國不可或缺的一片體育沃土,籃球也一定在這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說到底,今天我們新疆的冬季已經有了籃球的溫暖,那麼屬於我們新疆這片大地的春光明媚也一定不會是太遠的!

有了籃球的新疆不再寒冷

上圖,當年記憶--南門體育館

有了籃球的新疆不再寒冷

上圖,新疆男籃主場-紅山體育館

有了籃球的新疆不再寒冷

上圖,新疆女籃主場--二宮體育中心

(文章中照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