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專輯開啓豪華「集郵」模式,沒有對手的莫文蔚始終難以定義

5月31日,莫文蔚正式推出她的新專輯《我們在中場相遇》。相比5年前,用一張翻唱專輯和一張精選專輯紀念她出道20週年,這次在25週年這個節點推出的專輯,則是一張全新的作品。對於一個歌手來講,沒有什麼比這樣的專輯,更適合來表揚自己的功勳和戰果了。

在世界盃之前,推出這張以足球上下半場為概念的專輯,其實純屬巧合。因為專輯名字中的中場一詞,對於莫文蔚來講,就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概念。她在這張新專輯裡,找來了一些老搭檔,也起用了一些新搭檔,在新老重合的過程中,既做到延續自己個性的特色,又在這個基礎上,激發出許多新火花。

新专辑开启豪华“集邮”模式,没有对手的莫文蔚始终难以定义

Z

F

A

Y G

新專輯的豪華“集郵”模式

E

O

B

C

《我們在中場相遇》這張專輯,採取的是一種“集郵”模式。

所謂“集郵”模式,指的是專輯所有單曲,均來自不同音樂人的作品。與之相對應的,還有音樂人或團隊組合包辦模式,以及製作人主導模式。

在莫文蔚的音樂生涯中,這三種模式均有過成功的嘗試。比如2001年的《一朵金花》和2007年的《L!VE IS……》專輯,就是典型的音樂人包辦型專輯。前者所有作品的作曲、編曲和製作,均來自伍佰。後者除了一首歌劇改編曲,其他所有作品均是莫文蔚曲、李焯雄詞的創作組合,這兩張專輯也因此具有很高的完成度和完整性。

2000年的《十二樓的莫文蔚》,則屬於標準的製作人主導模式,這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唱片製作模式。在這張專輯裡,雖然有小柯、蔡健雅等音樂人的作品,但因為所有的作品均由李宗盛擔任製作人,而大部分的編曲又由李宗盛的音樂總監周國儀完成,因此整張專輯的音樂氛圍和走向,最終都掌握在了李宗盛及音樂團隊的手裡,同樣擁有很高的完成度和完整性。

另一種就是像《我們在中場相遇》專輯這樣的“集郵”模式。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莫文蔚第一次在專輯裡“集郵”。像1998年的《I Say》和2003年的《X》,就是這種模式的代表。後者不僅雲集朱敬然、謝霆鋒、柯有倫、彭海桐和周杰倫等音樂人的作品,還由陶喆、黃韻玲、劉天健、薛忠銘、陳珊妮等不同音樂人擔任製作,這種曲風的極端差異性,往往是非常考驗一個歌手的適應能力。

這一次新專輯的11首作品,來自11組不同的音樂人。這裡既有莫文蔚的音樂老搭檔伍佰、張亞東、李宗盛、倫永亮和李偲菘,也有首次合作的華晨宇、李榮浩、張藝興、方大同、林俊杰和Matzka。這個音樂人陣容,同時包括了才華、顏值、人氣、流量、品質和技術,用豪華配置來形容,絲毫不為過。

莫文蔚指的中場,其實是他

在新專輯發行前的臺北試聽會上,這張專輯的製作人荒井十一也來到現場,而莫文蔚更是重點介紹了他,稱荒井十一就是那個既出現在上半場尾段,還將繼續出現在下半場的音樂合作伙伴。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就是這次莫文蔚的新專輯,之所以收錄了11首作品,恰恰就是因為荒井十一的“迷信”。像之前他擔任製作人的阿爆專輯《vavayan.女人》、Matzka專輯《東南美》,以及莫文蔚的《不散,不見》,就都是11首歌曲的編制。

莫文蔚也是荒井十一的伯樂。在認識莫文蔚之前,荒井十一隻是一個北漂的鼓手,他先是獨立民謠樂隊“山谷裡的居民”的鼓手,之後又成為李榮浩樂隊的一員。直到遇見莫文蔚之後,他的音樂製作人才華才完全被激活,並且因為《不散,不見》這張專輯,獲得了臺灣金曲獎的“最佳專輯製作人”,從此成為華語音樂圈炙手可熱的金牌製作人。

這次的新專輯,荒井十一也擔任了半數作品的製作。從李宗盛到張亞東,再到荒井十一,莫文蔚能夠在樂壇一直保持著發展的勢頭,也是和她在不同階段,能夠有不同的優秀搭檔相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中場,她卻並沒有休息

把過去當成上半場,把未來當成下半場,很多人都以為莫文蔚因此會把中場當成一個緩衝帶,進行一次調整和休息,事實卻並非如此。

《我們在中場相遇》這張專輯在音樂上的屬性,其實可以用專輯中伍佰的一首歌曲來定義,它就叫《中場沒有休息》。

從精氣神來講,莫文蔚的這張新專輯,可以說迴歸了“滾石唱片”和“索尼音樂”時期的那種銳氣,迴歸成那個靜時嫻婉、動如精靈的灑脫女歌手。

《我們在中場相遇》有非常純的那一面,李偲菘的《如初之光》明亮大氣中有柔軟,倫永亮的《I Do》則又在典雅中蘊藏著柔情萬種。而專輯唯一一首非首唱作品《飛》,來自33年前李宗盛為潘越雲創作的《飛》,也是民歌時代經典的作品之一,莫文蔚同樣處理得張弛有度,即使她和民歌時代沒有任何關係,在人們的印象中她也沒有民歌屬性,但這首作品卻絲毫不缺民歌時代的氣場。另一首李榮浩的《慢慢喜歡你》,莫文蔚又把旋律難度很高的作品唱得平實質樸,也在這個浮誇的時代,以意味深長的方式,留下一首雋永的情歌。

到了華晨宇的《半生緣》、方大同的《絕》等作品裡,既是莫文蔚重新激活曾經的實驗屬性,也為下半場的自己按下了啟程的按鈕。《半生緣》這種溫婉中亮劍的方式,有遞進、有層次,但聽來卻十分過癮。張藝興和李榮浩創作的《不待續》,也是莫文蔚首次嘗試Trap類型的歌曲,新生代音樂人潮流、前衛的編曲,在莫文蔚這裡並沒有任何溝通的難點。黃偉文的點睛之筆,則讓這首歌聽起來很像是《婦女新知》的續曲,即使時代的律動已經不同,但那種不變少女心的情懷,於莫文蔚這裡,卻並沒有什麼不同。

對於很早就喜歡莫文蔚的歌迷來講,《我們在中場相遇》這張新作,很明顯終於走出了《不散,不見》的溫和,又重新反轉到了2009年前,那個在音樂世界裡盡情玩耍的莫文蔚時代。如果說《不散,不見》記錄的是一種生活狀態,那麼《我們在中場相遇》就是莫文蔚迴歸了舞臺。對於這麼一位淑女與魔女、主流與另類氣質並存的歌手來講,不“折騰”音樂,對於歌迷來講,就是一種“折磨”。

新专辑开启豪华“集邮”模式,没有对手的莫文蔚始终难以定义

難以定義,沒有對手

17張正式專輯,6張EP專輯,從出道至今雖然有過人生境遇的起落,事業也有一定程度的起伏,但縱觀整個華語樂壇,莫文蔚毫無疑問是這25年以來,音樂作品輸出數量和質量最穩定的一位女歌手。

這種音樂上的開放性,正是莫文蔚成功的最大原因。而那種不間斷的合作,以及在藝人生涯裡,完成由歌手到創作人的升級,也讓莫文蔚可以成為真正的勵志偶像。在人人大談情懷的時代,這種腳踏實地的漸進式成長,以及不拘一格的自我綻放,才是偶像界的良心和榜樣。

文| 愛地人

本文刊載於2018年06月15日 星期五 《北京青年報》B8版

新专辑开启豪华“集邮”模式,没有对手的莫文蔚始终难以定义

往期精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