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行業是世界上賺錢最快的,你知道嗎?

你是不是有這種感覺,銀行家是這個世界上賺錢最快的職業。華爾街的那些投資銀行幾乎是每一個財富追求者們的夢想,但實際上,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銀行業從來不是賺大錢的行業,它們放貸款,偶爾賣賣保險,日子很難過。美聯儲前主席保羅·沃克爾在1969年之前,曾在大通曼哈頓銀行任職,當時的年薪大概只有45000美元。


这个行业是世界上赚钱最快的,你知道吗?​當時銀行業顯得人畜無害,戰後盛行的“凱恩斯主義”要求對金融行業進行嚴格監管,所以儲蓄銀行規模很小,基本上都是本地的,也不允許用儲蓄存款進行風險投資,投資銀行的規模也很小,而且它們都把錢看得很緊。證券行業也基本上差不多,如果你把證券當禮物送給一個15歲的小孩,那麼到了他30歲的時候他大概能夠收穫100美元的利息,無聊至極。但是當華爾街的精英們把證券和房地產結合起來之後,一切都改變了。01當房地產遇上證券八十年代初,一種私人房貸證券開始在市場上流行起來。每個人都要付房貸,固定利率30年還清,既簡單又安全,但是這樣銀行也得不到什麼好處是吧?現在它們決定把這千千萬萬個房貸打包起來,以此為標的創造一個投資產品,跟過去的貸款相比,回報率上升了,而且按照它們的說法,這些債券和國債一樣安全,全部都是AAA級的評級——大家都圖個安身立命,誰會不還房貸呢?這確實是銀行業“發家致富”的好途徑。從此以後,銀行業的收入開始領先其它行業,華爾街揮金如土的時代,大概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某人70年代在美林銀行入職,晚上還得兼職當火車檢票員,才能養活三個孩子,但是到了80年代中期,他已經是一個百萬富翁了,他以為這是因為自己很聰明。很顯然,他的成功並不是因為“聰明”,而是趕上了一個好時代。為了應對“滯脹”,八十年代初里根政府開始放鬆對金融領域的監管,主張以貨幣寬鬆來應對經濟危機。一位現代經濟史上響噹噹的人物,就這樣粉墨登場了。起初政府決定讓儲蓄銀行參與到風險投資之中,這一政策很快在80年代後期釀出了危機,地方性儲蓄貸款銀行在投資失利中大面積破產,無數人損失了一生的積蓄,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大的銀行業欺詐”,上百名公司主管鋃鐺入獄。到了九十年代,詐騙、洗錢之類的非法交易在華爾街早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當時有一個涉案者名叫查爾斯·基汀,1985年聯邦監管機構進行調查的時候,他僱傭了一位經濟學家給監管當局寫了一封信,信中盛讚基汀先生的投資眼光和策略,並認為這些投資沒有任何問題,這位經濟學家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艾倫·格林斯潘。據報道,基汀為此付給格林斯潘4萬美元的“潤筆費”。不久之後,基汀入獄,主張寬鬆的格林斯潘,被裡根政府提名為美聯儲主席,他在這一位置連任五屆,直到2005年危機爆發之前。在格林斯潘執掌美聯儲的時間裡,幾乎每一次遇到金融體系的危機,他都會選擇採用寬鬆的貨幣政策來應對,包括1987年股災、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倒閉,以及新世紀的互聯網泡沫和“9·11”事件,所以金融界都戲稱貨幣寬鬆為“格林斯潘看跌期權”。監管寬鬆給銀行業帶來的好處數不勝數,銀行的規模越來越大,九十年代末,華爾街的大型機構加快了合併的步伐,羅斯福時期出臺的反金融併購的法案,也在大財團的遊說之下廢止了。華爾街逐漸被幾家投資銀行、保險公司、評級機構所壟斷,也就是現在那些我們能叫得上名字的機構:高盛、明晟、雷曼兄弟、美林銀行、貝爾斯登、JP摩根、AIG、標準普爾、穆迪等等。金融行業開始滲透進入政府和國會的血液裡,很多大銀行的前高管也紛紛走進白宮,擔任財長之類的重要職務,並且在華爾街狠狠撈了一筆。同樣狠狠撈了一筆的還有華爾街的精英們,現在那些豪華的大房子和名貴轎車已經不稀罕了,他們中的很多人把興趣投在了海洛因和高級妓女的身上,華爾街紙醉金迷。

这个行业是世界上赚钱最快的,你知道吗?​一切就像電影《華爾街之狼》裡描繪的那樣。02增長與泡沫海曼·明斯基在1986年發表的《穩定一個不穩定的結構》一書中就指出,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極容易導致經濟危機。他說,一般金融市場動盪的起點都是源於一個“正向的衝擊”,比如說技術進步、資產價格的上漲或者金融創新等等。在21世紀,這些條件似乎都具備了。剛剛過去的20世紀後半葉是一個科技大發展的時期,2001年的互聯網泡沫就是這種大發展帶來的狂熱反應,但是人們並沒有吸取教訓。新世紀的頭個十年,隨著高增長、低通脹和貨幣寬鬆,全球的房地產價格都在顯著上漲。金融市場創造了大量的所謂金融衍生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