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的河南人日思夜想的地方,爲何會是鄉下戲台?

老家在豫北大平原。打從讀大學算起,離開那個生我養我的小村莊已將近二十年。二十年對於人這一輩子算得上是足夠很長,生活的洗禮足以讓人發生很多變化。但是,離開老家的這些個日日夜夜,總是讓遊子魂牽夢繞的,還是那個普普通通的村莊,還有那個歷經風雨的土戲臺。

在外的河南人日思夜想的地方,為何會是鄉下戲臺?

武志偉 | 文

河南最知名最有味道的鄉音

除了“中”,就是家鄉戲

滑縣是河南的糧食大縣,有“豫北糧倉”的美稱,常住人口大概114萬,雖然戴著“國貧縣”的帽子,但它的文化底子相當厚。

它是著名的戲劇之鄉,有大弦戲、大平調、二夾弦、四平調等劇種,其中大弦戲、大平調和二夾弦被列入國家非遺名錄。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滑縣大平調就進京演出,並受到當時國家領導人的接見,稱他們是“全國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戲劇藝術的一朵奇葩”。

在老家,幾乎每個村子年年都請戲臺班子。爺爺是個老戲迷,不管哪個村兒起會,總是逢會必到。戲臺肯定就是大會的中心,吃食也好、玩意兒也罷,全都是圍繞著戲臺子鋪擺開來。

在外的河南人日思夜想的地方,為何會是鄉下戲臺?

別人聽戲都是坐小馬紮,爺爺腿腳不好,總是帶個麻袋片兒,找個斜土坡兒,往地上一鋪,放上奶奶為他特製的麥秸枕頭,身子往上一靠,眼睛一眯就是一臺戲。

戲臺上唱的是《穆桂英掛帥》,跟著戲臺上劇情的變化,爺爺隨著人群一起嘆息、讚歎、鬨笑,特別是遇著穆桂英那句“轅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格外興奮。

而我呢,兜裡揣著奶奶給的兩元錢,朝著戲臺跟前兒那些地攤兒就摸了過去。

最喜歡吃糖瓜兒,但是糖瓜兒只能抽不能買。攤主是位白鬍子爺爺,十里八鄉每次趕會他都在。

他面前擺著一個木盒子,裡面裝著百十個黑色封面的牛皮摺紙,兩毛錢可以抽一次摺紙。抽出來的摺紙裡面寫的是字兒,就只給兩個鴿子蛋大小的小糖瓜兒,如果上面畫著人像,那就是中大獎了,會給一個雞蛋大小的大糖瓜兒。

在外的河南人日思夜想的地方,為何會是鄉下戲臺?

糖瓜兒是用糖稀熬製的,甜膩粘牙,十分有嚼頭兒。

抽完糖瓜兒,再去買兩毛錢的五香瓜子和五毛錢的糖板兒,才心滿意足的回到爺爺身邊,往他腿上一靠,美滋滋的享受零食。

剎戲後

我最期待去吃食一條街上打牙祭

剎戲之後正好是午飯的點兒。爺爺不回家,還要聽下午的《打金枝》,便會帶著我去戲臺旁邊的吃食一條街道打牙祭。

攤位上全是隻有在大會上才能見到的美食:剛出籠的熱氣騰騰的羊肉餡兒小籠包,玲瓏剔透噴香;正在油鍋裡翻滾的油條,膚色金黃香氣誘人;還有面板上整齊碼放著的涼粉兒,旁邊是調理好的陳醋和蒜汁兒,喝的時候,用漏勺把涼粉兒刮成絲兒,澆上調料,想想就酸爽。

爺爺和幾個老夥計戲迷,每人來上一碗涼粉兒,弄兩根油條,一邊侃著穆桂英大破安王賊,一邊吸溜幾口涼粉兒,十分的滿足。

那個年代,鄉下人的日子還不太富裕,這些香噴噴的美食一年也吃不上幾次。這時候,爺爺會去剁上一塊錢的壯饃,往我面前一遞,寵愛的聲調說:小兒,要勁兒吃,香著嘞。

在外的河南人日思夜想的地方,為何會是鄉下戲臺?

我雙手接過來,一句話不說,悶頭就開吃,幾分鐘時間就把肚子裡的饞蟲給餵飽了。

壯饃可是我們家鄉的特產,麵糰裡夾上大蔥豬肉餡兒,攤成六七十公分直徑大小的圓餅,在鏊子裡用植物油慢慢的煎至金黃,外焦裡嫩,十分解饞。

一個壯饃足有七八斤重,誰要買多少,老闆就用大板刀在面板上沿著壯饃的圓心切一個山角形下來。一刀下去,肥油直流,大人們也忍不住直吞口水。

剁下來的壯饃用黃油紙包好,一口咬下去,焦香流油,滿手油脂,那叫一個解饞!

無論離家多少年

河南人的那種勁兒血脈相傳

吃飽喝足,爺爺和他的夥計們又回到戲臺前,幾個人圍坐在地上,把隨手帶的紙牌拿出來打上幾圈,輸贏不過一毛錢,邊打牌邊等開戲。

這時候很多老戲迷也陸陸續續的回到了戲場,三三兩兩的圍坐在一起,或聊聊家長裡短雞毛蒜皮,或回味一下上午的戲,為河東老楊家後繼有人高興,也為老太君忠心報國讚歎,歡聲笑語此起彼伏。

在外的河南人日思夜想的地方,為何會是鄉下戲臺?

隨著幾聲槍響,大戲又要開場了,人聲鼎沸的戲臺前立即安靜下來,老戲迷們又將目光重新聚焦在那片舞臺之上。

下午唱的是打金枝,這可是有名的老段子,人人愛聽。兜裡的錢花幹了,我也坐在爺爺身邊老老實實的看大戲。

那時候年紀小,聽不懂戲臺上的人唱的啥,但是看著穿著戲服畫著紅白臉的演員們,很容易就鑽進故事裡。

等下午的戲唱完,給奶奶帶上幾個小籠包子,我往爺爺行車的橫樑上一坐,雙手抓著大把,爺孫兩個都心滿意足的回家去了。

後來慢慢長大,我才真正的對家鄉戲劇有所瞭解、著迷,曾幾何時,一度想獻身戲曲。

在外的河南人日思夜想的地方,為何會是鄉下戲臺?

轉眼,我離家也有二十多年了。曾經趕會場聽大戲的毛頭小子如今已年過而立,爺爺他老人家已駕鶴西去多年。然而,小時候坐在爺爺自行車大梁上去趕會的畫面,卻始終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

大會上那些吃食,依然散發著誘人的香味兒,戲臺上的旋律,依然牽動著人的心絃,甚至想到爺爺將壯饃遞到我面前,那一句‘小兒,要勁兒吃’,時常讓我忍不住熱淚。

我想,無論我身在異地多少年,河南人骨子裡的那種勁兒,註定會與血脈一同傳承下去。

(圖片來自網絡)

武志偉,河南滑縣人,現定居廣東江門,銀行職員。文學愛好者,曾為新浪讀書頻道簽約VIP作者,創作網絡小說超百萬字。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