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美術和西方美術相比,有什麼優缺點?

YERO

為何近代中國藝術的成就敵不過歐美藝術?國畫大師方召麐曾為此撰文,好文與君共賞。


  • 這些年我看多了歐美各國各種類型的藝術作品,很自然地注意到他們由古典派、前期印象派、後期印象派,經由馬蒂斯、畢加索以及其他大師們的多彩多姿作品的產生而使近百年來歐美的藝術到達輝煌的現代主義,超越了東方藝術的成就而使得近代的中國畫壇黯然淡然,不能與西方藝術媲美於世,原因是中國畫家們不能像西方畫家那樣以創新為己任,畫出許多面目眾多的畫幅來。

1972年 方召麐 大雪即景

  • 但看了世界各國的中國藝術藏品,又確知我國過去有過世界各國無法達到的藝術高峰。為什麼近百年來中國較少有大畫家出現?為什麼我們的近代作品不能引起世界人士的注意?這些問題常常 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1988年 方召麐 清江白日

  • 近世中國藝術成就敵不過歐美藝術的成就,更無法和自己國家過去的輝煌業績相媲美。看到古代中國的質樸作風,從而瞭解到現今我們學習繪畫,專求技巧的妍妙乃是捨本逐末的做法。若能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智慧,加上不斷努力去創造自己的作品,用幾十年的精力去追求確立自己的精神面貌,總有一天能達致藝術的高峰。

  • 再回到中國去研究我們古代的雕塑繪畫,越是古代的作品,越加使人感動於那種古樸淳厚的天趣。此種天趣,才是極天然不加雕琢的偉大藝術。因此而悟到現今畫家大多太過側重於技巧的修煉而不用自己的腦子去構思創造。逐漸覺得這條道路有修改的必要。要求自己今年畫這樣,明年畫那樣,隨感情思想去創造,求“生”,求“質樸”,求“敦厚”,才能達致年年有新作品出來。

  • 若今年畫這種題材,明年依舊用這老套題材,畫出一模一樣的畫幅來,猶諸於今年用這個題目寫文章,明年仍沿用同一個題目寫同一類型的文章而已,怎能不令自己生厭?更難怪世界各國的愛好中國藝術者要發問:“為什麼現代的中國畫家還在繼續畫出與幾百 年前同樣的畫呢?”一樣的皴法,一樣的敷色,甚或大同小異的構圖,難怪引不起看者的興趣了。

1991年 方召麐 春意濃

  • 但是,看了西方畫家的作品與許多大師們的成就與演變,絕不是說我們要隨他們之後,隨著人家的什麼派別去作為自己創作的模範或依附。別人畫某一派的畫,我們跟著隨畫同一派的畫,我認為這又是錯誤的道路。如此做法,新是新了,卻走上了別人的門徑,受著別人的影響與束縛,步別人的後塵,缺少了自己的民族特性,充其量是某派的繼承者而已。我認為在學習嘗試創作的過程中,中外流派皆當深入研究探討,更重要的是要側重於從中國古代的藝術中去生根,培養自己的藝術之苗,沿著中國藝術的道路去發展培植自己,從而畫出有中國味道的畫來。

  • 從外國藝術的發展方向和近百年來各位大師的演變與成就去學習,我們可以學習到如何脫離“墨守成規”,“照搬古人畫法框框”而勇敢地走向由自己摸索的黑暗崎嶇,甚至荊棘刺足的羊腸小徑,一旦豁然開朗,自會找到開闊而平坦的道路,因為每位大師達到巨大的成就,都必須經過艱苦奮鬥,以數十年的時間,全副精神都貫注在自己各階段的創作裡面,才能希望有開花結果的一天。開出燦爛的花朵,結出碩大的果實,沒有任何偉大的藝術家可以“僥倖”踏到頂峰。辛勤勞苦,不斷地付出代價,是每一位希望有成就的畫家應該牢記的。

方召麐 大千夫子泛舟圖

  • 1970年底,某日清晨老師與我在園中散步,他突然提及畢加索、石濤、金冬心、齊白石等幾位畫家以及當代其他幾位畫家作品的“巧與拙”“生與熟”的問題。他說:“前些年我看不懂畢加索的畫好在何處,認為他的畫玩世不恭,但近來逐漸瞭解此老的作品,每過幾年就變一次,畫出來的東西,由於題材作風都有異於往昔,所以俱有‘生’的性質,叫人看了不得不佩服他思想的前進,感情的豐富與想象力高人一等,此老的確不同凡響!石濤的畫也有‘拙’的味道。

    這是非常不容易達到的藝術境界。一幅畫能有‘生’與‘拙’的境界,就比別人高超,而可以“百看不厭”。他叫我切記這一點。老師又說人的性格與畫有莫大的關係。此話只能意會,不可言傳。我隨侍老師一年,這一次的談話對我來說,比看老師畫百幅畫還重要得多。

方召麐 神仙不在家


民國畫事

昏鴉覺得美術本身不存在所謂的“優缺點”,存在即合理,被歷史長河大浪淘沙能夠留下的都是“金子”,都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

如果說文化還有精華與糟粕之分那麼美術作為藝術創造的主要形式之一則是春蘭秋菊、各有所長。

昏鴉極其反對厚此非彼的“藝術沙文主義”,諸如中國畫的意象之美高於西畫的具象之美;散點透視優於焦點透視;天人合一的思想先天勝於人文思想……。

昏鴉說很多“以古釋今”和“以西律東”的思想都源自於文化藝術上的自卑心理,源自於對真正傳統價值之誤讀和歪曲。


只要有形象表達那就都屬於具象範疇,以形似求神似是西方藝術的人文基調,“以形寫神”是中國畫對自然脫胎換骨的高度融合。

焦點透視一說更是牽強附會,如果說立體主義還是建立在科學透視原理上的一種追求更為強烈的表現張力來達到多維視效的話那麼中國畫從來都沒有過也不會符合所謂透視規律。

要透視做什麼?中國畫的根性就是一種“境生於象外”的意境之美,追求意象之美也是世界藝術殊途同歸的終極審美價值。


西方藝術滋生了解剖、生理學等自然科學,和宗教、哲學息息相關並呈遞進關係。

中國藝術是“早智”文化的產物,琴棋書畫是士大夫、文人騷客“遊於藝”以求修生養性的綜合多元之表現。

以“詩書畫印”為高度雜糅的藝術形式缺乏純粹,但是不乏“折中”。以點帶面,幾乎原地不動地暗合了現代藝術很多思想觀念,儘管在本質上有著不同。

“民族藝術就是世界藝術”,前提是這種民族藝術須具有綿綿不絕的活水源頭,有包容並序的藝術形式。中國藝術早就在影響世界藝術的發展方向了,一向以“謙虛”自居的我們需要秉持一種客觀的態度去認識不同的藝術,在批判的基礎上繼承我們的藝術。

昏鴉掠去,以上觀點有悖之處望大家多多斧正和不吝賜教。


疾飛昏鴉




我們說,任何一種藝術的產生都離不開它孕育生長生存發展的土壤和環境。中國古代美術滋生於中國古老神奇的大地,受幾千年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滋潤和影響,內涵豐富,底蘊深厚,含蓄深沉。西方美術受西方宗教神學和近代文明的薰陶,特別是受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逐漸形成了以油畫為主要畫種以表現人物為主要題材的西方美術,色彩亮麗,形象直觀,“一目瞭然”。


中國古代美術注重神似,追求意境,往往“畫中有詩,詩中有畫”,韻味無窮。西方美術注重形似,強調寫實,看上去似乎表達的更直接更開放。有人說,中國古代美術是“雅”的藝術,西方美術是“俗”的文化,這話雖不免有失偏頗,也有一定道理。






中國古代美術早於西方美術至少八百年。但應該承認中國古代美術缺少一套系統完整的美術理論。西方美術雖然發展較晚,但已建立了一套包括透視學、解剖學、色彩應用學等與美術相關的一整套美術理論體系。



一方面,西方美術有一整套科學系統的美術理論作支撐和指導,一方面,以表現人物為主的西方美術因其更形象更直觀更豔麗而更容易為人們理解接受和認可,西方美術逐漸成為當代世界美術藝術的主流。但是,這並不能說明西方美術就比中國美術“高明”和“深奧”,只能說明西方美術應合了當代人們的審美需求。當然,這是需要中國藝術家借鑑學習的。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國古代美術毫不遜色於西方美術,也沒有誰高誰低誰好誰壞之分。我們不能因為一個時期的西方美術“熱”而喪失對中國美術的自信,更不能丟掉傳統,自廢武功。繼承並弘揚中國古代美術的優良傳統和精華,學習借鑑西方美術在寫實和色彩運用等方面的長處,建立完整的中國美術理論體系,大膽實踐,勇於創新,而不是照搬西方美術,中國美術一定會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誰憐一燈影

中國古代美術和西方美術相比,兩方側重不一樣,各有所長。需從整體全局角度入手,方能較為客觀地評價。

黑格爾言:存在即合理。

中國的美術史,極為漫長而複雜,藝術表現形式豐富多樣。

中國繪畫的第一個時期,是從原始社會到春秋戰國。最早的繪畫源自象形文字,後來隨著需求變多,文字與繪畫分離,分離後的繪畫主要畫在器皿上,起先描繪動物後來描繪人物。第二個時期是從東西兩漢到西晉,這時毛筆技藝成熟、成為書法和繪畫的主要工具。毛筆的確立極大影響了之後千年的中國繪畫:一是毛筆畫出來的線條充滿動感變化,此後中國畫更重視線條而不重視色彩,最重要的毛筆同是書寫工具,書法和繪畫的技法相互滲透。

第三個時期是從南北朝到唐朝,這時繪畫的主流是宮廷畫師。他們畫帝王將相(經記錄政治活動)、妃嬪宮娥(仕女圖),更是將山水畫獨立出來,成為單獨的繪畫題材。第四個時期是五代、兩宋和元代,在這時山水畫逐漸達到頂峰:五代發明了“皴”技法;宋朝“格物致知”的思想哲學對繪畫影響很深,產生了最好的山水畫;到了元朝,大多數文人隱居山林,創造了自然隨意的山水畫。

明清時期,社會商業發達、經濟繁榮,民間的百姓對畫的需求大大增加,畫家生活有保障、作畫更自由,身處繁華市井生活,市井人物和民間生活是繪畫的主要題材。

西方的美術史,神學、宗教、哲學人文等複合,人物是繪畫的主要題材。

西方繪畫從遠古時代開始,主要是畫神。

人類對比自身強大的事物都懷有敬畏,神話是主要創作題材,古希臘雕塑作品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到了中世紀,主要是畫上帝。在中世紀近一千年中,基督教成了社會主流,繪畫是宗教宣傳的重要手段。中世紀的畫風格嚴肅、沉鬱,更注重宗教思想的表現。

文藝復興是西方藝術史上極為特殊的時期,隨著科技發展人們生活進步,人們接著追求天性的解放、深入哲學思考。這時期主要畫人,文藝復興出現了許多傑出大師和許多傑作,極大啟發了這之後的藝術文化發展,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是人們對於人性本真的思考、釋放和表達。

到了19世紀,風景畫成了新主題。社會發展和科技革新,改變了畫家原有的繪畫觀念和方式,開始描繪自然風景,誕生了印象派。之後的20世紀,畫各種奇怪抽象的東西。各種畫派層出不窮,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等等,令人眼花。

蔡元培先生概括:西方繪畫近建築,中國繪畫近文學。

精準地道出了中西方繪畫的特點,默默在這裡分三點簡單說說:

一、中國畫重韻味意境,西方畫偏空間造型

二、中國畫線條之靈動,西方畫色彩之豐盈

三、中國畫的文人哲思,西方畫的人文主義

由於篇幅有限,默默僅選取了其中三個方面,朋友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留言交流!


默默輕娛樂

中國繪畫注重表現於寫意,即強調感性;而西方繪畫則注重再現與寫實,即強調理性。這決定了中西方繪畫不同的表現手法。

中國畫的美學意境

1.有氣韻則有生動。以生動的氣韻來表現人物內在的生命和精神,表現物態的內涵和神韻,一直是中國畫創作、批評和鑑賞所遵循的,體現了創作最高的審美要求,一直被沿用至今。

2.因心而造境。這是中國畫獨特的藝術特徵之一,意思是畫面意境不是自然的真實的生活 圖景,而是作者按自己的理想虛擬出來的虛幻飄渺的藝術境界,是現實生活中所沒有或少有的。

3.無畫處皆成妙境。這是中國畫處理意境的一個重要手段。他通過大面積的空白來襯托畫面 主體,是主題更為突出,給人以豐富的想象 餘地,使人回味無窮。


4.以詩入畫和畫中有詩。詩情畫意,交相輝映,情景相生,得薏於畫外。


中國畫的特點在於兩個方面 一是書法用筆,二是以線造型。形式特點是:誇張變形、概括提煉、對比強烈、裝飾性強。

中國畫不會固定在一個立腳點作畫,也不受固定視線領域的侷限 ,而是根據畫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腳點移動作畫 ,把見到的和見不到的景物統統攝入自己的畫面,即運用了散點透視法。如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和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等,他們雖然不能準確再現現實景象 ,但卻氣韻生動, 能帶給人一種意境之美。


而西方畫家是理智的進行構圖 ,採用科學的透視學和色彩來表現近大遠小,焦點透視和色彩的空間變化,畫面形象,立體感很強,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例如文藝復興時期的拉斐爾的《雅典學院》和西班牙的著名畫家委拉斯凱茲的《教皇英諾森十世像》等。

中西方傳統繪畫 讓人感覺是兩個不同的體系, 給人不同的感覺。

中國的山水畫充分表現了自然之美,表現的是人格化的自然,能讓人融入山水之中 ,怡情自然。如展子虔的《遊春圖》就是一幅以描繪自然景色為主的青綠山水畫卷,表現了人們春天出遊的情景。


中國花鳥畫形似又神似,不僅表現了花鳥之美 ,而且花鳥都被賦予了畫家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動。如《雞雛待飼圖》,描繪了兩隻臥立各一、毛茸茸可愛的雛雞 ,通過他們張開的小嘴以及向同一方向張望期盼的情態,我們似乎可以聽到他們對面畫外母雞 迫不及待的呼喚。

中國的人物畫,雖不能明確表現出人的相貌 但人物的動作神情卻非常真實。如《洛神賦圖》,是以曹植的文學作品 《洛神賦》為腳本加以描繪的,畫面描繪了詩人曹植在洛水上遇見了已成為洛神的舊日戀人的情景。畫面中,畫家巧妙的再現了文學作品的精神實質 ,把那位飄忽不定 ,在水面上凌波微步的洛神描繪得非常嫻雅而傳情。


對於西方傳統繪畫,在文藝復興時期 ,由於解剖學透視學的發展,西方傳統繪畫的再現性性特點 達到頂峰。如達芬奇的《巖間聖母》,畫中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畫,煙霧狀筆法的應用,科學的寫實以及透視縮形等技法的採用,統統表明了作者在處理逼真寫實和藝術加工的辯證關係方面高超的水平。

總之,雖然中國繪畫強調錶現, 但從不脫離客觀現實。例如齊白石所畫的《蝦》,就“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西方傳統繪畫 雖然偏重在再現,但從各個時期代表畫家特別是文藝復興時期及後來畫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藝術家們也在將自己的情感意識傾注於作品中。不管是中國畫還是西方傳統繪畫 ,都能給人以美的薰陶和享受。


遍地薔薇開

我們落後的不是能力,而是思維。

我們落後的不是天賦悟性,而是作風態度。



西方人不迷信權威,我們整天泥古食古,跳不出古人的圈子,而一但跳出,就為所欲為。

比如國畫,佇立在大山之上的一個衣袂飄飄的人,竟可以清晰地看到他舉著的酒杯。許多國畫工匠畫了一輩子,不懂得什麼叫透視。一匹馬,二千年之後,還是那樣的造型,反正就這麼自娛自樂自欺欺人地畫,當然,始終有人會拍手叫好,自我沈醉的拍手叫好,都是圈子裡的人。



一百年前,就有種思想叫西學東漸,但在繪畫上,這一百年都是跟在人家屁股後面。沒有自己的思想,哪來的突破。

日本人,用漢字別開生面地創造了漢字平面線條藝術。很多人,像瞬間悟透了靈感,甩開膀子畫字,怎麼醜怎麼畫,怎麼誇張怎麼書寫,於是乎醜書盛行。還美其名曰書法是小眾的藝術,這些欺世盜名者,竟然搭乘改革的春風,紛紛坐在了會長、主席的位置。



現時的美術界,並不比書法界厚道。不要動輒拿畢家索說事,請把水平先搞到達芬奇的地步再說話吧。

我不會畫,但我喜歡畫。我的理解或許水平不高,但我是憑著良心說話。

超過西方,取決於思想和主見。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抱庸齋主

審美不同罷了,個人微不足道的觀點西方講究寫實,細節挺牛逼的,油畫,素描等,中國畫講究格局尤其是山水畫,小小的畫卷能容得下乾坤,也是特別厲害的,說中國美術醜說明兄弟西方現代畫挺厲害👍👍


花生米與毛豆粒

以視覺觀看作為主要欣賞方式的美術,中國古代這樣的美術類型太多了,繪畫、書法、雕刻、陶藝、建築、泥塑,等等,都算。

而西方,主要以繪畫、雕塑和建築為主。從種類和數量來看,中國古代美術遠遠多於西方美術。

何海霞山水《華嶽清秋》

如果對中國美術史有一個全面瞭解,就完全能感受到中國美術的博大精深。中國任何一種形式的美術,更像綜合藝術,常常採取觸類旁通的形式,吸收其它美術類型的優點。僅僅以中國畫為例,就包含了中國哲學,書法,文學,篆刻等多種文化元素。

總體來說,依靠寫意性和概括性,在似與不似之間,提煉審美對象的精神隱喻,發掘內在的精神張力,採用借景抒情和託物言志的方式,表達中國人固有的一種情懷和感悟,是中國美術最重要的特點。

吳昌碩·菊花

像梅蘭竹菊、松柏等,在中國藝術家筆下,不僅僅是單純的植物,更是品質高潔和精神頑強的象徵。

中國山水畫所呈現的內涵更為複雜,在外形上不但要畫出山川自然的形貌特徵,還要把所有美好的靜物統一集中到一個畫面,增加視覺感受力。更重要的是,山水畫跟道家思想關係親密,以凸顯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為根本目的。

這些隱性表達的特點,西方畫家幾輩子都難以領會。

但中國藝術的缺點就是,不瞭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很難看懂作品內涵。

布格羅《傾慕》

西方繪畫從誕生以來,一直是以追求造型完整和精確為主要目的,畫面讓觀者看起來非常直觀,一下子就能看懂藝術家要表達的審美趣味。

但缺點是缺乏藝術品應有的思想深度。

馬蒂斯剪紙作品

西方有思想的畫家在19世紀末期,主動從中國藝術裡尋求創作思維,有兩個代表人物,一個是馬蒂斯,一個是畢加索。

馬蒂斯對中國剪紙藝術表現出濃厚興趣,並且親自拿起剪刀操練,經過長期摸索,很好地領會了剪紙藝術的比興手法,以及“以意構象”,“以象寓意”的造型手段,並且創造了一種“套色剪紙”技法,直接充實了他的“野獸派”繪畫風格,為後期的“抽象派”和“立體主義”起了一個好頭。

畢加索中國畫《魚》

畢加索對中國畫更加執著,上世紀50年代不遠萬里來到北京,跟張大千、齊白石等人探討藝術,被中國畫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深深折服。回到西班牙,他開始學習中國畫,較好地掌握了中國毛筆的使用方法,並畫了不少中國畫。中國畫的留白、虛實結合等表現手法,讓畢加索驚歎不已,在後邊立體派的創作中,他大量融合了中國畫的這些特徵。

畢加索曾在張大千當面說:西方藝術沒落了,世界最好的藝術在中國。

明代·黃濟《勵劍圖》

中國人物畫不是不想玩寫實,是發展到當今,人物畫早已走過了寫實階段。如果瞭解中國美術史,看看唐宋元明時期的工筆畫,惟妙惟肖,一點不比西畫造型差多少。

又如,兵馬俑,四大石窟等藝術,同樣很寫實。這些藝術可是在比較硬的陶土或石頭上雕刻出來的,雕刻難度要比質地柔軟許多的石膏更難把握。但智慧的先民硬是能創造出了絕世藝術品,讓世人驚歎。


鴻鵠迎罡

中國古代的美術與西方美術是有得一比的,題主認為中國古代人物畫比西方人物畫相比差距太大,其實這真的是一種誤解。

中國畫最早成熟的其實就是人物畫,早在東晉顧愷之就有《洛神賦圖》流傳千古,當時就已經很成熟了,唐代的吳道子,閻立本,周舫,韓恍,等人物畫家的作品生動傳神,人物形象準確,色彩繽紛,與後世出現的西洋油畫同樣精細,只是中國畫的審美觀與西洋畫不同,中國畫注重意境,注重人物的動態,仔細觀察《清明上河圖》中的幾百個人物,沒有一個不是動態十足,雖然都是線描的構成,但是每一個都栩栩如生 ,這種高超的技法西洋畫家不一定做得到。還有很多石窟寺廟的壁畫,人物的描繪同樣精美傳神,雖然不是什麼大畫家的作品,但是完全可以體現中國古代人物畫的水平。



中國古代山水畫與西洋風景畫本身就不在一個水平線上,西洋風景畫就好像現在的風景照片,講究的還是景物的真實感,中國山水畫講究的是意境,每一幅畫要求可觀,可遊,可居,這不是西洋繪畫能比的。


西洋古典繪畫和中國古代繪畫其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古代繪畫大多數是工筆畫,很多技法與西畫有相似的地方,就是造型準確,色彩真實,除了造型的基礎不同,中國畫是以線造型,西洋畫是以光影造型,透視方法不同,西畫是焦點透視,國畫是散點透視,各有優缺點,有不可替代性。


鄞粵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