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體檢一直正常卻突然得癌症,問題出在哪?

857562554

你好,作為一名外科醫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為什麼體檢一直正常,去突然患癌了,問題出在哪裡了?

首先,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是比較小的,大部分腫瘤是可以通過篩查或者普查發現的,例如乳腺癌,甲狀腺癌,肺癌,結直腸癌等腫瘤,都是可以通過癌症篩查發現。

確實有一小部分人,平時的體檢很正常,卻突然被確診為癌症了,這是怎麼回事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體檢的項目不對

現在大部分體檢,都是單位組織的常規體檢,檢查項目較少,並沒有針對癌症的特殊檢查。

例如肺癌,目前推薦的篩查手段為肺的高分辨CT檢查,而大部分體檢都是拍胸部X片,胸片的敏感性非常低,很難發現肺的小結節,早期肺癌就容易漏診了。

類似的,結腸癌的篩查手段是腸鏡檢查,很多體檢套餐都沒有包含腸鏡,這就可能出現漏診。

第二,體檢漏診或者誤診了

兩次篩查期間發現的癌症,我們稱為體檢間期癌。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癌症也不是一天就長出來的。從細胞出現突變到形成腫瘤,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例如,結腸息肉惡變為結腸癌,需要5至10年的時間。那麼,我前兩年做腸鏡沒有發現腸癌,為什麼突然就被確診為腸癌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就可能是存在漏診或者誤診了,由於做腸鏡的時候需要喝瀉藥,把腸道排空,才有利於觀察腸道的情況,如果上次做腸鏡的時候,沒有拉乾淨,就可能沒有發現小的病變,導致漏診。

所以,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有針對性的體檢項目,如果有腫瘤家族史,更加需要選擇合適的體檢項目,儘早發現癌前病變,防範於未然。

歡迎留言諮詢,更多醫學科普,請關注我。


普外科曾醫生

目前,人們的健康意識在不斷增強,每年體檢的人也有不少,但體檢一直正常卻突然發現得癌症的人不乏其例,且大多數患者發現癌症已經是中晚期了。


眾所周知,癌症不是一天形成的。顯然,突然發現癌症,最主要的原因誤以為體檢可以代替癌檢。選擇正確的方法進行防癌體檢是很重要的,普通的體檢並不能代替癌檢,癌症的檢查和普通的體檢是不一樣的,需要選擇不同的體檢方法,不同的器官採用不同的、有針對性的檢查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醫療技術也有其一定的侷限性,漏診癌症也是可能的,而且也不排除一些不負責任的體檢中心有懈怠的行為。


一般的體檢都只是常規檢查,與癌症篩查無關,結果根本不能確切的診斷癌症。眾所周知,常規的健康檢查是很簡單的,如尿常規、血常規、B超、心電圖等,這些並不針對癌症,其結果正常根本不能認為沒得癌症。癌檢都是根據不同器官進行不同檢查的,而且癌檢即便是針對性的,其結果也仍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況且,並不是所有癌症檢查都有其有效的篩查方法,目前只有一部分的癌檢是有明確的有效篩查方法。因此,對於體檢套餐,應有所加減,可根據自身年齡、性別、職業、身體狀況等情況進行。




家庭醫生在線

我有一個朋友每年都去檢查,去年體檢還好好的,今年就發現得了胃癌,而且已經是中晚期了,朋友一直認為體檢根本沒有用。但真是這樣嗎?

其實並非體檢沒用,真正的原因是體檢的方法不正確,打個比方,從北京到南京,走著,器自行車,坐高鐵,坐飛機,同樣都能去,但是效果卻是天壤之別,不同的距離,要選擇不同的交通工具。體檢也一樣的道理,不同的器官採用不同的、有針對性的檢查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儘管體檢不能發現所有的癌症,但常見的如鼻咽癌、甲狀腺癌,乳腺癌、肺癌、宮頸癌等10種佔了80%以上的癌症完全可以在早期就能發現它們。那如何選擇正確的方法進行防癌體檢呢。

像消化道腫瘤比如食管癌、胃癌、大腸癌並不作為體檢常規項目,因為準備時間過長,因此消化道應該首選內鏡檢查,胃鏡檢查食管和胃,用結腸鏡來檢查結直腸是目前的金標準,只要檢查沒發現異常,一般情況下胃鏡每3年、腸鏡每5年一次就可以了。

檢查是否患肺癌可用胸部低劑量螺旋CT檢查,這個CT檢查可以降低肺癌死亡率20%,但目前很多人做肺癌的篩查都用利用X線胸片,但實際上是沒有多大價值的,因為心臟、肋骨等結構擋住肺部病變的顯示,小結節同樣很難被發現;乳腺癌篩查需要進行體格檢查、乳腺彩超和鉬靶X線檢查三者結合,而不是隻採用紅外線儀器篩查乳腺腫瘤,早期是很難發現的。

對於鼻咽癌,可採用EB病毒檢測配合鼻咽鏡檢查;對於肝癌可採用超聲聯合甲胎蛋白檢查;對於宮頸癌,可採用TCT宮頸片聯合HPV檢測;對於前列腺炎,可採用超聲聯合PSA檢測。總之結合自身身體情況堅持應用正確的檢查方法進行體檢,才能真正起到防癌早診的作用。

1、家族上有患癌症的人

眾所周知,癌症不傳染但遺傳!研究表明,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和結腸癌是遺傳傾向最大的四種癌症。此外,癌症病人後代患癌的幾率也會高一些。所以,對於家族內有患癌症的朋友們,一定要定期檢查身體,做到早預防早發現。

2、缺少微量元素硒的人

《美國醫學雜誌》報道補硒可使腫瘤的死亡率降低一半,而在1971年世界衛生組織也宣佈:硒是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之一,與癌症的發生密切相關。因為人體處於缺硒的內、外環境狀態下,間接地使致癌因子容易對正常細胞造成損害,同時只有微量元素硒才能激活谷胱甘肽過氧化酶,得以保護、延緩和修復已損傷或蛻變的組織細胞,起到抑制癌細胞生長。

因此硒被醫學界上稱為“抗癌之王”,硒對生命活動的作用也極其重要,但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硒,只有完全依賴外界才能攝取。人們每天可以通過食用蘆筍、牡蠣、桑葚、大蒜等富含硒的食物進行補充硒,但需要長期堅持,而且我國大部分地區屬於土壤缺硒,食物中的硒含量自然也少,因此需要注意這點。當然如果覺得食補麻煩,可以直接服用一些補硒製劑,比如硒維康口嚼片,補充的麥芽硒易於人體吸收,每天嚼幾粒,堅持吃它三個月便可。

缺乏維生素的人

研究發現,缺乏維生素A、β-胡蘿蔔素,患肺癌的危險增加;缺乏維生素C,患食道癌、胃癌的危險分別增加。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體維生素的攝入基本來自蔬菜和水果,因此日常飲食中要合理膳食,多吃些蔬菜與水果,補充人體所需的各種維生素。


籃球之神勒布朗666

鄰居老張,剛退休不久,平素體健,喜好釣魚,時常和釣友相約出遊,晚年生活也是其樂無窮。



大家都覺得奇怪,因為據說老張一年有一次健康體檢,身體一直沒問題呀,怎麼一下子就查出癌症了呢?



是啊,在我們的周遭,也常碰到這樣的例子,平常體檢都正常的人,一下子卻得了癌症,那是什麼原因呢?


作為一個醫務工作者,深入的探究,有書君認為,應該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一般的體檢不能等同於癌症篩查。


現在的人對健康問題不可謂不關心,很多單位也經常組織常規的體檢,1~2年一次。但這樣的體檢大部分是限於普通的項目,比如:血、尿常規,肝、腎功能,生化,B超,胸片,心電圖等等。


這樣的體檢,能查出較為常見的疾病,比如肺炎,肝炎,“三高”,心臟病等等,卻不是針對癌症特異性的檢查項目。就像胸片,當肺部腫瘤較小時,是查不出來的。


2.血液腫瘤標誌物陰性也不排除患癌症可能。


有些體檢費用較多的,血液化驗裡也有包括癌症篩查的。比如甲胎蛋白(AFP)升高可見於原發性肝癌、生殖腺胚胎性腫瘤。癌胚抗原(CEA)升高,常見於結腸癌、胃癌、肺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等等。



但反過來,腫瘤標誌物指標正常並不代表沒有癌細胞潛伏可能。臨床上就經常見到一些癌症病人,他的血液相應指標卻是正常的。


3.有些癌症檢查項目是有創的,一般不作為體檢常規項目。


像胃鏡,腸鏡等侵入性操作,因為存在不適性而不太容易被體檢者所接受,往往造成癌症遺漏。

舉一個身邊同事的例子。她才不到50歲,平常經常有胃痛、胃脹、反酸、噯氣等症狀,她以為這就是一個普通的胃炎表現,想去做胃鏡檢查吧,又心存恐懼,一直不以為然。後來人也漸漸的消瘦了,還以為是胃病吃得少的緣故。


直到病情逐漸加重,噁心、嘔吐,吃不下飯,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再去做胃鏡。一看,已經是晚期了。後來又是手術,又是化療,受盡了折磨,不久還是去世了,讓大家唏噓不已。


針對這種情況,有書君想提醒一下各位:有特異性疾病或家族史的病人,哪怕是有創傷的體檢,還是檢查一下為妙。


4.目前的醫療水平有限,有些癌症無法早期診斷。


雖說醫療技術較之以前有了飛速的發展,但讓人無奈的是,醫學還是存在許多侷限性。有些癌症並沒有針對性的篩查辦法,比如胰腺癌、淋巴瘤等等,體檢並不能發現,等到明確診斷時都已經是晚期了。


5.體檢醫生責任心及技術水平問題造成的漏診、誤診。


由於各個醫療機構質量良莠不齊,更有些體檢醫生缺乏相應的責任心和職業道德,造成了癌症的漏診、誤診,這不能不說是個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






綜上所述,有書君認為,體檢正常卻突發癌症的並不足以為奇。


看到這裡,有讀者會說,如此說來,體檢不是失去其意義了嗎?


非也,有書君認為,體檢還是相當有必要的。有很多腫瘤通過體檢能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並及時干預,這也正是體檢最大的意義。



有書共讀

目前越來越多的人每年都會按時去體檢,因為癌症的高發率使得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加強。但是會有一些人感覺體檢是沒有用的,因為很多人都按時體檢了,但是依然不能在早期的時候發現癌症。那麼,問題出在哪?

首先、癌症不是一天形成的。突然發現癌症,最主要的原因誤以為體檢可以代替癌檢。選擇正確的方法進行防癌體檢是很重要的,但是效果卻是天壤之別,普通的體檢並不能代替癌檢,癌症的檢查和普通的體檢是不一樣的,需要選擇不同的體檢方法,不同的器官採用不同的、有針對性的檢查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其次、醫療技術也有其一定的侷限性,漏診癌症也是可能的。一般的體檢都只是常規檢查,與癌症篩查無關,結果根本不能確切的診斷癌症。目前只有一部分的癌檢是有明確的有效篩查方法。

最後、防癌體檢應有針對性。絕大多數腫瘤疾病發生於呼吸、消化和生殖泌尿系統,這些腫瘤佔全部腫瘤的80%以上,大家應主要圍繞這些易得腫瘤的臟器,根據醫生的建議選擇X線、彩超、消化道鋇劑檢查、腫瘤標誌物等檢查手段,女性還可加做乳腺彩超和婦檢。

通常情況下我們做的體檢多是針對一般性疾病的,如果是為了防癌篩查一定要有針對性的檢查,所以說如果想早期發現癌症做一般體檢是不夠的。

專長:腫瘤內科化療,主要擅長淋巴瘤、乳腺癌、肺癌、腸癌、頭頸腫瘤的化療。


醫聯媒體

很顯然,一是出現在體檢的問題上,二是出現在癌症的隱蔽性上。


首先說體檢。體檢的內容、體檢的質量都會給“一直正常”打問號。經常遇到患者說,我經常在單位體檢怎麼沒有發現呢。其實,很多腫瘤有時候一般的單位體檢不容易發現。舉簡單的例子來講,一般體檢的內容有內科查體:測量血壓、聽診心肺,外科查體看四肢、腹部有無異常、有無壓痛、甚至聽診腸鳴音,還有的查視力、看耳鼻喉及口腔。化驗基本就是:血常規、血生化(肝腎功能、血糖、血脂)、尿常規、大便常規。


檢查內容:基本就是心電圖、拍胸片、另外再加甲狀腺超聲、和腹部盆腔超聲。這些檢查大家可以看看,很難發現腫瘤的問題。只有通過胸片可能會發現較大的肺部結節、腹部超聲在有經驗的超聲醫生可能觀察到肝臟腫瘤、盆腔超聲可能觀察到婦科腫瘤。還往往受到胃腸道氣體的干擾,影響觀察效果。比較常見的胃腸道腫瘤,在中早期很難通過這些普通的檢查發現。還有體檢時的直腸指診比較容易發現中低位直腸癌,但是很多人體檢不願意做這個檢查。


還有就是體檢的質量。比如說超聲檢查,超聲檢查簡單、方便、經濟。但是超聲體檢的結果不僅與超聲設備有關係,也和檢查醫生的水平高低有一定關係。尤其是小結節的診斷,有的沒有看到,有的看到誤以為是良性結節。當然,患者的胖瘦、或者胃腸內容物或氣體的多少都會干擾結果的準確性。


還有就是癌症的隱蔽性。尤其是中早期癌症,機會沒有明顯的身體不適。患者正常的飲食、生活和工作。只是腫瘤在不斷的生長,直到引起明顯的臨床症狀後,才會就醫開始有針對性的檢查。此時,就會得出“身體一直很好,突然發現腫瘤的”感慨。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為什麼體檢一直正常卻突然得癌症?這是很多人的困惑,有的人甚至由此得出結論,體檢根本沒有用處。說體檢沒用,這當然是不對的,可現實是,很多人確實每年都體檢結果正常,卻突然在某一天查出得了癌症,甚至已經晚期,這問題到底出在哪?

關於這個問題,要分幾個方面來解讀。

首先,你的體檢只是常規的健康體檢,與癌症篩查無關。這所謂的健康體檢結果一直正常,這體檢是什麼體檢?其實很多人說的所謂體檢結果一直正常不過是一些常規的健康體檢,比如量量血壓,驗個大小便,查查血,做個 B 超,拍個胸片、做個心電圖之類的,無非是查有沒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有的人說,有查腫瘤,抽血查了一套腫瘤標誌物,上千元錢甚至幾好千呢,結果都正常,不是表示沒得腫瘤嗎?這可以說是導致大家困惑的主要原因,認為一般的健康體檢結果正常就是沒得腫瘤,認全套的腫瘤標誌物結果正常就是沒得腫瘤。其實,這些結果正常,並不能說明沒得腫瘤,很可能你已經得了腫瘤,這些檢查結果仍然極有可能是正常的,大量的得了癌症的病人他的腫瘤標誌物是正常的,而心電圖、胸片、大小便化驗,抽血結果都可以是正常的,於是在所的“體檢結果正常”的假像下,那一天突然查出得了癌症,就感到無法理解,其實並不難理解,因為之前所謂的體檢,並不針對腫瘤,其結果正常根本不能認為沒得腫瘤,即便你已經得了癌症,每年做甚至每個月做這些檢查,卻還是結果正常。

其次,即便是“防癌體檢”也不是萬能的。即便做的檢查是針對性較強的“防癌體檢”,也就是腫瘤篩查,其結果也仍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也就是說,所有的檢查都不是萬能的,就拿乳腺癌的篩查來說,如果只是常規的健康體檢或者只是抽血查一下腫瘤標誌物,結果正常說明不了任何問題,而即便是針對性做鉬靶或乳腺彩超篩查,這個能夠發現乳腺癌的概率要大得多,但仍然不是百分之百,也就是說,即便每年做這些檢查,結果正常也不表示肯定沒事。目前還沒有哪項檢查能保證百分百早期發現腫瘤。這第二原因並不是導致大這家困惑的主要原因,但也是原因之一。

第三點就是,並不是所有腫瘤都有有效的篩查手段。即便是針對性做腫瘤篩查,目前也仍只有部分腫瘤有有效的篩查手段,比如乳腺癌,宮頸癌、結腸癌、肝癌等,而很多腫瘤比如淋巴瘤、腦腫瘤、胰腺癌、膽管癌、胸腺腫瘤等等,都並沒有針對性的篩查手段,所以,即便你按要求做了目前已有的篩查,最多隻能讓你檢查出有沒有得這些常見腫瘤宮頸癌乳腺癌等,但那天突然得了淋巴瘤、胸腺瘤、腦瘤、胰腺癌等,就一點不奇怪了,因為你根本就沒有做過針對淋巴瘤、胸腺瘤、腦瘤、胰腺癌等方面的檢查啊,你可能會說,那為什麼不做啊?不是不做,是目前還沒有這些腫瘤的有效篩查方法,所以,你所謂的體檢一直正常卻突然得了癌症,就並不難理解了。


腫瘤專科醫生

我一直在各種場合反覆闡明一個觀點:

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任何人會無緣無故的突然患病或者病情突然加重,只不過是因為患者自己、家屬和醫務人員沒有發現那些已經存在的細微變化罷了!

有時候體檢可以發現一些問題,但有時候體檢也可能會漏診一些問題,更何況體檢的項目也有所差異。

比如:一位長期吸菸三十年的男性患者,半年前體檢做了胸部x線片檢查,並沒有發現明顯異常。

但是,六個月後患者因為咳嗽又做了胸部ct檢查,結果卻發現肺佔位。

針對這種情況,你能說是體檢漏診了嗎?

或許體檢是肺部已經存在問題,但胸部x片卻沒有發現問題。

也或許體檢是原本就正常,只是後來又發生了疾病。

體檢只不過是篩查一些疾病罷了,不可能做到精確的診斷,更何況人體是一個無時無刻不在演變進展的個體。

總而言之:任何人都不可能突然得癌症,必定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體檢只能篩查,不能作為精確的診斷。


最後一支多巴胺

我們生活中確實會聽說這樣一種說法,年年體檢都沒問題,今年一查已經是肺癌晚期,這種情況到底是怎麼造成的,是不是體檢根本沒用,事實上,細問下來,患者體檢雖然每年都做,但有一些問題導致沒有及時發現病灶,造成了診治的貽誤,具體如下。

檢查項目沒有選好

拿肺部檢查來說,體檢做胸片可能會遺漏一些小的病灶,大家知道,胸片拍出來的片子,多種器官重疊在一起,很多小的病灶都看不出來,尤其是1cm以下的病灶,很可能會被遺漏,如果這樣的病灶沒有及時發現,很容易在下一年體檢的時候已經長了很大,像肺部的問題最好採用胸部CT的檢查方法,不容易遺漏。

發現了問題沒有重視

有些患者在體檢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小問題,但沒有任何症狀,出於各種原因沒有重視,也沒有進一步體檢,比如肺部小結節,其實需要3-6個月複查一次,如果沒有變化間隔6-9個月再複查一次,一直拉長到1年複查一次,這樣比較安全,特別是對於有高位因素的人來說,複查是杜絕晚期肺癌的重要措施。

檢查出問題後仍然不改變生活習慣

有些問題比如肺部小結節在檢查之後沒有及時的杜絕一些刺激結節生長的生活習慣,比如仍然大量吸菸,酗酒,加班熬夜,接觸有毒有害氣體,這些問題都會降低免疫力,使結節加速生長,平時需要注意。

大部分情況下,沒有高危因素的人,選擇正確的檢查項目定期體檢是不會遺漏腫大疾病的,大部分可以在早期就能發現惡性腫瘤並通過手術等方法根治。


胡洋

多數體檢都粗放簡單,尤其是單位組織的體檢,聽聽心肺,摸摸肚子,抽幾管血,可能能查出糖尿病,也可能能查出高血壓,但對於惡性腫瘤來說,這幾把刷子根本就搞不定它!!眾所周知,一般體檢,就是查查血尿便常規,血液生化,血脂血糖,腹部B超,心電圖,胸片,女同志可能會查查乳腺彩超、婦科彩超,有關腫瘤方面,多數體檢機構會查CEA,AFP等,這些個項目均正常,體檢結果就打“正常”。真的正常嗎?就拿人類第一大癌-肺癌來說吧,這樣的體檢有一半以上會漏診,理由是將近一半的肺癌病人腫瘤標記物CEA並不增高,再說胸片診斷肺癌,一釐米一下的早癌根本就發現不了!再比如女性第一大癌乳腺癌,體檢時沒查出來,要麼是體檢醫生水平太差,要麼是太粗心,。此外,女性婦科腫瘤體檢醫生漏診可能性大,原因在於患者是不是正確憋尿,醫生是不是認真做了,還要看醫生經驗水平!至於排在前五位的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基本都得看胃鏡、腸鏡,一般體檢都不做這些項目,所以漏診是經常的現象了。腦瘤更不用說了,一般體檢沒人做頭顱CT檢查的。總而言之,體檢能查出的是一般病、常見病,對於癌症,在沒有症狀體徵的情況下,體檢結果是不可靠的,體檢不等於防癌篩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