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說:“人生幸福,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人生最大的幸福應該是和父母相伴到老,陪父母安度晚年。而人生最遺憾的事,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
1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身為孔門十哲之一的仲由,是出了名的大孝子。為官前的仲由家裡很貧窮,常常食不果腹。而自己飯量又很大,這對於一個窮困的家庭來講,真的不是一件幸事。他靠給別人做工來養活父母,即使自己每天吃糠咽菜,但是卻絕不讓自己的父母吃一頓雜糧糠菜。
為了能讓自己的父母吃上白米飯,他拿著搬石頭掙來的錢,走了五十里的路,買來白米,然後為自己的父母做一餐香甜的白米飯。
拜入孔門後的仲由,仍然堅持隔一個月回家一次,就是為了到五十里外的鎮子上買米給父母親做白米飯。
這就是著名的“子路背米孝雙親”的故事。
到楚國做官的仲由,擁有上百輛的馬車,有一年一百多擔稻穀的俸祿。而此時,他的雙親早已離他而去。每當他端起香噴噴的白米飯時,都會想起父母吃白米飯時的開心場景,於是不禁悲吟:
昔日百里背米,回家兩老開顏;
現今父母去世,未能與我同席。
但願草木不凋,無奈霜雪難熬;
正如魚兒過河,對著流水而泣。
蒼天如若見情,伴來亡靈共餐;
人壽終究有數,不孝後悔莫及。
子曰:“由之事親,可謂生事盡力,死事盡思者也。”
詩云:“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小瓶的酒倒空了,那是酒罈的恥辱。失去父母的人與其在世上偷生,不如早早死去的好。沒有父親,我可以依仗誰?沒有母親,我可以依靠誰?出門在外,心懷悲傷,踏入家門,家裡空蕩蕩的,像沒有回到家一樣。父親母親生我養我,你們撫愛我疼愛我,使我成長培育我,照顧我庇護我,出入都看顧我,我想報答你們的大恩大德,好像蒼天的無窮無盡。
2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母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生下我們,含辛茹苦養育我們,他們就是我們這輩子最大的靠山。
我們在一天天的長大,父母卻在一天天的變老。終於,我們不再需要這座靠山。
長大後的我們外出求學、求職,最後紮根城市。
詩云:“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南山高峻,狂風發厲,別人都有養育父母的機會,為何只有我遭此禍害?南山高峻,狂風疾厲,別人都有養育父母的機會,唯獨我不能終養父母。
年輕時候的皋氏周遊列國,尋師訪友,很少留在家鄉侍奉父母。父母相繼去世,最後他只能痛苦於道旁:“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往而不可得見者親也。”言罷,立槁而死。
很多時候,我們出於各種原因,我們不得不到外面謀生。剛出來打拼的我們,總想著有出息了再回家。而等我們出息了的那一天,我們的父母卻已離我們而去。
也許,那時的我們生活變好了,但是再也沒有報答父母的機會了。
3
最大的孝,是讓父母心情快樂
其實,父母所在乎的並不是我們有多大的出息,賺了多少錢,也不是我們回家時所買的大包小包的禮品。他們在乎的是我們能打個電話問候一下,能常回家看看。即使我們只是給他們倒一杯白開水,那也是這個世界上最甜的水。
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需要手機裡各種各樣的推銷信息,或者街邊的廣告來告訴我們今天是母親節,或者是父親節。此時的我們才知道撥通電話,去問候父母一聲。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習慣了讓那些陌生的快遞小哥代替我們“回家”,給我們的父母呈上我們挑選的所謂的禮物。
很多時候,我們只知道某月的某一天是自己的生日,但卻不知道那一天也是母親的受難日。我們沉醉在來自四海八方的朋友們的生日祝福裡,卻想不起來給遠方的母親打個電話,說一句“媽,辛苦了,謝謝您”。
很多時候,我們能清楚的記得某位明星的生日,但卻不知道自己父母親的生日。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悲。”父母親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是為了歡喜,一方面是憂懼。
我們歡喜,是因為父母還健在,我們還可以吃到父母親做的飯菜;我們憂懼,是因為父母已年邁,他們也許會在某一天突然離開我們。那時的我們即使再悔恨,也是無力迴天。
父母恩深終有別,養親莫待離別時。不要讓子欲養而親不待成為自己這輩子最大的遺憾。
閱讀更多 京博國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