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容不下的高俅,卻在宋宮廷中得到了賞識!

文|陸以外

民間容不下的高俅,卻在宋宮廷中得到了賞識!


這當然是指《水滸傳》中的高俅了,這個高俅雖說是書中的大反派,但如果書你看得足夠仔細的話,他出身那段其實蠻有趣的,因為它充滿了某種寓意。《水滸傳》中說,他名字中的俅,原是毬,即球,因他擅踢毬而來。俅是他後來再改的。

高俅會詩詞,弄棍棒,基本上是文武雙全的一個人。他因背罪離東京去了外地,成了江湖柳姓大佬的門客。後因哲宗皇帝祭天大赦天下,高俅免了罪,在柳大佬那雖吃好住好,但思鄉情切的他還是決定回東京,柳大佬對高俅很好,給他在東京開藥鋪的故人寫了封介紹信,讓高俅帶在身上,並給了盤纏和隨從,讓他找這位故人去。故人看了介紹信,果然收下了高俅,但他內心其實是非常抗拒的,雖知被介紹來的人是文武雙全,但對高俅的出身和一路來的經歷,他是疑慮重重的。高俅出身平民,沒娶,低微是低微了點,但這應該是看不出好壞的,但他在這位藥商的眼裡就是“破敗戶”。而高俅不務農耕不事工藝不考功名的經歷,加上曾獲罪,在他眼裡又是“浮浪”的。因為“破敗戶”加“浮浪”的過去,雙方還沒怎麼相處,高俅在藥商的眼裡就成了一個大概“心術不正”的人,他從一開始就在擔心高俅的到來會帶壞自己的孩子,於是,讓他住了十來天后,藥商就想了個藉口將高俅打發走了:高先生,我這地方小,不能發揮你的才能,這個朋友是做官的,我向他推薦了你,你去投靠他,說不準能謀個好的前程。高俅一聽很開心,就屁顛屁顛去了。

藥商的朋友做的也不是什麼大官,他見到高俅看了介紹信,心裡對於高俅的出身和過往跟藥商一樣也打起了鼓,只是他的道行顯然更高一點,很快就將高俅出手了,把他介紹到皇帝宋哲宗的駙馬爺都太尉那去了,即皇帝妹的老公,這位駙馬爺收留下了高俅,讓他做了自己的隨從,並且對他是越發的欣賞。由此,高俅便結識了王爺等人,靠著他的“文武雙全”,一步步向這個天下的權力核心靠攏。

這就是《水滸傳》中高俅初期的經歷,人如其名,像個球一樣地被人踢來踢去。他們踢高俅這個球的理由,並非完全沒有道理,但又真的是完全在理的嗎?不可否認獲罪的過往,哪怕在更開明的如今,它都是一個不容易不被帶著有色眼鏡去看的,但出身呢?出身,他沒辦法選擇。還有就是所謂的“浮浪”呢?所謂的“浮浪”,其實,難道不正說明了高俅這個人的追求嗎?他不甘於成為約定成俗的那條路上千萬人中的一個。但不行,在小商和小官這些“安份守己”的人眼中,這就是大逆不道的,不符正統的。

就這樣,高俅被踢來踢去,越踢越高,最後靠近了宮廷。這就是我覺得《水滸傳》對高俅這段描繪奇妙的地方。小商小官腦子裡對人事是有一把尺子的,他們用這把尺子去看人度人,只是,製作這把尺子的那些人,眼裡反而不怎麼有這把尺子,他們好像更加寬容,更加能欣賞所謂的好壞,像王爺去駙馬爺府上赴宴,席間小憩無意看中了一個手工藝品,對它充滿了欣賞之情,他並不會先問駙馬爺:這東西出自何人之手,他何等出身?

這當然表現出了宋朝廷的“寬鬆”。但不得不說,高俅在這兩個群體的遭遇對比,多少還是有點寓意的,這也許未必是《水滸傳》作者的本意,但它的妙處,還是有其值得留意的價值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