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宋江不招安,反而造反,那梁山軍馬有可能奪得天下嗎?

十二安

解讀梁山好漢歸降朝廷的重要性,其實網上很多。比如,兵力、地理位置和成員構成比例等等。今天刀叔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剖析,去還原一個更真實的場景。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眾36人在梁山泊(又名梁山濼)起義,率眾攻打河朔、京東東路(治青州,今山東省青州市),轉戰青州、齊州(今山東省濟南市)至濮州(今山東鄄城北)間,攻陷十餘州縣城池。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攻取淮陽軍(治下邳,今江蘇省睢寧西北古邳鎮東),從沭陽乘船到達海州(今江蘇省連雲港西南海州區)。五月,宋江率眾登岸後,遭海州知州張叔夜伏擊,船隻被焚,宋江戰敗被俘,起義失敗。

當然了,這個是正史,宋江就是個劉邦式的“地痞流氓”,卻沒有劉邦的命。

宋代是中國歷史上發生農民起義次數最多的朝代。有宋三百多年,農民起義大大小小有數百次之多,宋江起義只是其中規模與影響都較小的一次。但因南宋時編印出版了《宣和遺事》,把宋江起義史事演義化、故事化。明初又出現《水滸傳》,將宋江起義故事描述得更加生動感人。

在《水滸傳》小說中,同正史記載不同的是梁山好漢108將最終都歸降了朝廷。雖然最後成了朝廷的炮灰,保家衛國、除暴安良的義舉感人肺腑。

那麼,梁山好漢為何要接受招安?同時作為作者(施耐庵),為何一定要安排梁山好漢歸降呢?需要肯定的是,施耐庵對於梁山好漢最終歸降朝廷,絕對沒有任何私心,招安是最好的結局。至於為什麼?最後再說。

對於廣大的讀者朋友們來講,認定招安是最好的結局,無非兩點——軍事力量,人員構成。

刀叔以前通過算過,在梁山最鼎盛時期,算上非作戰人員,梁山約有十二萬人(嚴重懷疑梁山是怎麼乘下的)。十二萬人,到底算不算多?相當於八分之一的大宋禁軍?

這話是不能亂說的,八十萬禁軍是個虛數,梁山十二萬人馬更是虛數,更不能穿越到春秋戰國動輒幾十萬的茬架。但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在征討梁山的過程中,無論是關勝還是呼延灼,再者如黃信之流,大多數是州府提轄,團級幹部居多,唯一的一個師級幹部(秦明)卻倒戈的非常快。

從朝廷派出的領兵將領就能看出,大宋朝根本沒有把梁山放在眼裡。要知道海灣戰爭期間,美國不過是派箇中將,當然,扯遠了。

再說人員構成,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宋江派掌權,二龍山安撫,降將派主流,這是對108將最基礎的認知。作為領導人,招安符合宋江的訴求,也符合著降將派的需求。招安,或許在梁山沒有大聚義之前,就已經畫好了終點線。

如果就以上這麼分析,今天說的就是廢話了,現在刀叔給你講重點。

搞清楚作者為何讓梁山接受招安,其實不需要研究宋江的身份,你只需要瞭解“水泊梁山”到底如何而來。

梁山泊是後晉開運元年(944年),黃河決口於滑州,洪水淹沒汴、曹、單、濮、鄆五州之境,流入汶水,然後才在梁山周圍形成湖泊。這樣,才有了後來王倫、晁蓋和宋江的革命根據地。

然後呢?你需要知道黃河在山東這個地方,屢次改道。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估計就是民國時期那位校長了。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東京汴梁守將杜充為阻止金兵南下,在滑州(今河南省滑縣)人為決開黃河堤防,造成黃河改道。新河道經滑縣南和濮陽、東明兩縣之間,再經山東省鄄城、鉅鹿、嘉祥、金鄉諸縣匯入泗水,由泗入淮,奪淮入海。

也就是說在1128年,梁山泊“斷流”了。那麼撐死了到1200年,梁山泊也得成一個小土山。

你說這幫“好漢”還玩毛線?


刀墓手札

答案肯定是:不可能!

成事無非天時地利人和,梁山看上去都佔但是都經不起推敲。

先說天時,宋朝是封建王朝歷史上農民起義次數最多的——400多次,但是宋朝並不是亡在農民起義上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還是當時的主要社會矛盾是大宋和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民族矛盾,而非社會內部的階級矛盾。

地利,八百里水泊梁山如果是做土匪佔山為王是個不錯的選擇,但他根本不可能作為造反的根據地大本營,否則朝廷圍而不打梁山根本撐不了幾年就全餓死了。在地利上梁山和方臘都沒得比,方臘是靠長江天險,但事實還是方臘被滅了。

如果說前兩樣梁山沒有還不打緊,梁山畢竟一百單八將佔個人和不一樣可以封疆裂土進而圖王嗎?梁山最不行的就是“人和”!

一:無將,梁山一百單八將真正有戰鬥力能帶兵打仗的就那二三十號人,核心力量就是三十六天罡,其他的偷雞摸狗打家劫舍還可以。而這二三十號人裡面有好一部分本來就是朝廷軍官投降過來的,說是投降還不如說是被宋江一句“他日朝廷詔安可以繼續為朝廷效力”騙下來的,如果梁山排完座次酒宴上宋江宣佈放棄詔安選擇造反那他們會不會反水梁山?直接關勝秦明一幫人一商量找機會砍了宋江吳用去邀功了。而且梁山一百單八將本就沒幾個想造反玩命的,具體分析可以看我之前發表的文章。

二:無兵,梁山一直到詔安頂多就兩三萬人馬,還是施耐庵給的,這幫人估計也就是圖個打家劫舍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殺富濟貧”,你說帶他們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去造反肯定有一部分要開溜的。宋朝呢?林沖的官職是什麼?“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這是個多大的官不在我們現在考慮的範圍,透漏的一個信息是什麼?大宋光禁軍就80萬!還不算邊防部隊,民兵鄉勇什麼的。

三:無相,夫欲成大事者,蓋因得佔天時以舉事,進圖地利以屯兵聚糧以資殺伐。運籌帷幄攻城略地是為將,高瞻遠矚輔君治國選賢任能是為相,如昔高祖劉邦皆賴良相蕭何守漢中,以供其兵源糧餉進而王天下。劉備將只關張兵不過數千數易其主卻能數年間三分天下者亦為臥龍之謀,後世房玄齡 杜如晦 劉伯溫等皆得一可爭天下不世之材。反觀梁山,盧俊義略可為領兵之將,吳用雖號加亮,實無運籌之奇謀定國之良策。


持節雲中

造反的成功率超級低,在中國歷史上是不爭的事實。

但具體到宋江不招安,一心一意造反能不能成功?這要看從哪個角度來看了。

如果是歷史角度看,不能成功是沒有疑問的。

但如果我們按小說中的角度來看,成功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有人說梁山弱,宋江弱,這些都是次要的。宋江再差,也比朱元璋劉邦造反時的條件要好吧。

況且一分析宋江就是宋江不行,這都是建立在宋江招安的前提下,宋江的所做所為的分析,而不是建立在宋江造反的前提下。

舉個例子吧,一個員工給別人打工的狀態和自己創業的狀態是不一樣的。給別人打工就不會學那麼多東西,不會那麼拼命工作。但一旦創業了,剛開始人少資源少,好多事都要自己搞定,都要自己去學著做,慢慢就成了多面手了。爭扎著前進,只要能走地生存期,也就離成功不遠了。

同樣宋江如果考慮招安,那他就只盡臣子的本份,去做征戰或治理一個地方的事,不會對全局負責。

如果宋江要造反了,就會自覺補足自己的短板:接納有戰略思想的文人,找能訓練士兵的戰將,找能理政務能收糧徵兵的幹才。

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理想去做佈局,招安時是一種佈局,造反時又會是更一種佈局。

如果宋江要造反,就會結交地方上的紳士和讀書人,打造後方治理和徵兵的好環境,吸納更多的人才進來。

然後加大軍事訓練。當匪不用怎麼訓練兵,但一旦決心造反征戰天下,就會碰到很多強大的對手,軍事訓練水平和戰術素養會決定最終成敗。

同時會結交天下各路綠林,比如方臘田慶王虎等,共同舉事,從不同的方向給北宋政府施加壓力,減輕單方面應敵的負擔。

然後轉進江蘇安徽江西,以這幾個當時中國最富庶的區域為根據地,作為向全國進軍的跳板。

有了穩固的根據地後,採取向南發展,向北防禦的政策。基本上不主動向北宋所在地進攻,先拿下南方几省,比如廣東四川等。

這時候最主要的任務是打造強大的實力:財力和軍事實力,這也是爭奪天下的本錢。

在南方基本平定的情況下,聯合方臘田慶王虎等起義軍,向東京進發,直到打下東京,北宋滅亡。

到了這個時期,就要派出大量北宋降將去對其它地方如陝西山西河北等地的北宋官員和將領進行勸降。不降就給予堅決打擊。

最後的大決戰開始了,滅亡北宋只是個序幕。

這時除了宋江,還有方臘田慶王虎等起義軍,只有消滅掉他們,才能最終完成統一大業,才能真正稱得上造反成功。

聯合田慶王虎打方臘,藉口嘛,隨便找了,搞陰謀這是中國人的長項,我就在這不多浪費口舌了。

聯合小的打大的,最終能活下來的都是力量不強的起義軍。

這就好辦了,要麼招安,要麼鎮壓,直至最後統一。

統一以後呢,就象正常的王朝一樣,派出官員治理地方,徵收錢糧和士兵。

有人說,那些愛打仗的功臣怎麼辦?

哈哈,下一步就是說他們的事了。

愛打仗的人是天下穩定的重大隱患,必須合理處置。正好北宋時,北方的燕雲十六州在遼人手中,正好給這些在戰爭的血與火中成長起來的戰將一個宣洩的口子。

好打仗的人派出去和西夏遼國進行血拼,這些北宋的近鄰不好惹。最後的戰爭一定非常血腥,如同水滸傳徵方臘一樣,死傷慘重。

好戰的人死的差不多了,這部分人的隱患也基本解除了,王朝就基本穩定了。

更有可能這些人在死之前,把燕雲十六州收回來了。這也可能是重大收穫。

至此,宋江宣佈造反成功,天下大治,姓宋的統治中國的朝代來臨了!


新知傳習閣

梁山團隊如果造反,絕對不會奪得天下,造反成功是需要條件的。

領導人

1、領導人一定要有野心,要有雄才大略,要有改變社會面貌的決心。

宋江哪裡有這些?宋江最大野心的體現,也只是潯陽樓題了個反詩罷了。當然詩寫得不錯:“他年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可是即算這首詩有氣魄,也只是喝多了酒寫得。

宋江上了梁山後,只是帶領大家進行防禦性戰爭,基本上沒有主動進攻過朝廷衙門和軍隊;當了一把手後,更是把“聚義廳”改成了“忠義堂”。這樣的領導人如何帶領大家造反?

2、領導人的心裡要有造反的意識。

宋江只是被逼上梁山罷了,宋江的意識裡從來沒有過真正造反的念頭。從小,家裡日子過得不錯,家裡有錢;長大後,又當了公務員,福利待遇不錯,灰色收入也不少;父親的教育從來都是忠孝仁禮教育,沒有其它思想意識的衝擊。

試問,這樣的宋江如何造反,加官進爵、封妻廕子才是他的目標。就算勉強衝動造反,也會非常不堅決的

3、領導人要對造反的前景滿懷信心

這點宋江是一點都不具備的,宋江對自己的團隊關於造反的事宜,毫無信心。從和官府的戰爭,以及平常的生活中可以看出來,宋江是沒有造反信心的。

團隊

造反需要有一個心很齊的團隊,看梁山團隊,有官府下來的投降派,有從其它山頭過來的土匪派,有吃飽了沒事幹、湊熱鬧的富豪派,也有犯罪殺人後的逃跑派,還有跟著混吃混合的自由派。讓這些人同心協力造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造反成功更是難上加難。

先不說造反成功,宋江只是提出招安一事時,團隊內馬上出現兩派,一派支持招安(官府過來的投降者和富豪們),另外一派反對招安(比如武松、魯智深等),

說明這個團隊關於造反一事,根本就尿不到一個壺裡。

環境

北宋大的環境,造反還不成熟。造反,要麼是朝廷太過混亂,如隋朝;要麼是政府太暴政,如秦朝;要麼是人民太疾苦,吃不好,穿不上;要麼是藩鎮割據,中央控制太弱。

可惜此時的北宋,基本沒有明顯的造反土壤。朝廷的皇帝除了不務正業(愛好詩畫),國防實力稍弱之外,內部人民生活富足,是當時全球數以數二的大國,政府也沒那麼暴,朝廷也沒那麼亂。所以造反的土壤並不太夠,特別是後期的徵兵,會非常之難。

北宋的倒下,只會從外部被攻破,從軟弱的國防突破。

梁山從環境上來說,缺乏造反的土壤;從團隊來說,缺乏齊心的團隊;從領導人來說,缺乏有野心的領導。所以,幸虧沒造反,造反必敗。


藍風破曉

假如宋江不招安,而是帶領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造反,成功的幾率和國足在十二強賽的幾率是一樣的0.02%,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宋江並不是一個明君雄主。

眾所周知,宋江是個好助樂施的仁義之士,仁德廣撒天下,被世人尊稱為“及時雨”,同時,他心胸寬廣、並且頗有領導藝術才能,也正是因為這樣,晚上梁山的他能力壓晁蓋當上梁主寨主。

但是宋江他也有致命弱點,一是眼界低,在他的眼裡只想為貧苦大眾解難,打抱不平,讓他們不受官府欺凌,除此之外並無遠大的政治抱負。他的眼光裡並沒有擁有整個天下的構想,他加入梁山也是被逼的,並沒有想到謀天下、奪天下、坐天下。因此,當朝廷對他進行招安時,他便蠢蠢欲動,因為在他骨子裡還是效忠朝廷的,他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禁錮了他思維的創新和眼界的提高。換句話,如果他不接受招安,以他的政治眼光和政治手腕,並不能當好“帶頭大哥”,如此一來,奪天下也就是痴人說夢了。

其次,百姓並非都熱衷革命。

宋朝雖然腐敗,但並沒有到不可救藥的地步,而天下百姓也沒有到無衣穿無飯吃的地步,他們也沒有到為了生存而群起造反的地步。因此,如果宋江率梁山好漢造反,只有少量活在最低層被欺凌的百姓會加入其造反隊伍,而絕大多數因為還沒有被逼上絕路的百姓會執觀望態度。因此,失去了天下百姓這個“護身符”的支持,梁山好漢在梁山自營一畝三分地還能暫時維持下去,而要想奪取天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了。

再次,宋朝並非一隻紙老虎。

宋朝官場雖然腐敗黑暗,但朝中卻不乏良忠勇將,各地均駐紮精銳之師。如果梁山好漢想奪天下,走出梁山這個易守難難的老窩,必將處處受到宋軍的圍剿和鎮壓,征伐之路可謂步步艱險,難於上青天。

當然,宋江如果帶領梁山好漢造反,立志推翻宋朝,建立屬於自己的政權,也不是一線機會都沒有。如果能和南方方臘這隻革命達成革命聯盟,南北呼應,以方臘的軍隊牽制住宋軍主力,宋江再出奇兵直攻京城,也有一舉拿下京城的機會。畢竟方臘大軍的戰鬥力是有目共睹的,這個在宋江招降後在征伐方臘時,梁山好損折大半就可見一斑。當然,這個就不是宋江一個人所能主宰的了,存在很多不可預料的因素,成功的幾率不會高於0.02%。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都會有數百次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但是由農民起義而成功坐了天下的,也就是劉邦和朱元璋。最接近成功的,就是李自成。

客觀的說,水泊梁山的好漢們招安之前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造反”,根本上是“落草為寇”。他們尋求的是“不服管”。無視朝廷法度,佔山為王打家劫舍,但核心僅僅是“找個朝廷管不了的地方,糾集一幫不服或者躲避朝廷管轄的志同道合者,按自己的生存法則尋求快活”而已。

這個狀態被宋江總結為“替天行道”,實在是很有智慧。不波及朝廷安定,不攪擾百姓生活,就會和朝廷“和平相處”,儘管這個“和平相處”是有限的。如果朝廷和水泊梁山各讓一步,朝廷不再追究這些“好漢們”的“違法行為”給予特赦,而梁山好漢們也承諾不再對抗朝廷,攪擾百姓,而是為朝廷出力,那麼這個協議就算達成了,這就是“招安”。

但是,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而選擇“造反”,也就是已推翻大宋的趙家王朝為核心行動綱領的話,那麼水泊梁山以宋江為首的這些好漢們和朝廷之間的關係就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對於這種變化,其實朝廷是有所準備得但是對宋江一夥來講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推翻一個政權,按照古代的說法,成功與否,取決於“天時,地利,人和”。

從天時角度來講,儘管宋徽宗時期的宋朝社會矛盾也已經很突出,官府的腐敗也很厲害,但是,還沒有達到“民不聊生”的地步,而水泊梁山的好漢們也並未得到最基層還行的支持和愛戴,畢竟他們是一群草寇,而不是一個有著明確剛領的軍隊。即使像方臘那樣一開始就有明確行動綱領和終極目標的“農民起義”最終也是被以水泊梁山好漢為主力的官軍所剿滅,說明那個時候“天時”的條件還是不成熟,不充分的。

再說“人和”,水泊梁山的好漢們的大多數都是“打家劫舍”或者“單打獨鬥”的好手,能夠統帥正規軍隊的人並不多,這個缺陷實際上也導致了在剿滅方臘的過程中折損了一大批好漢性命。

水泊梁山有著帶兵打仗經歷的“科班出身”的將領不超過十五個人,並且沒有真正的經歷過大規模的集團作戰,最多算是“攻城拔寨”。所以,當和朝廷的軍隊進行大規模集團作戰的時候,顯然人手的數量和專業性都不夠。

不僅僅是武將的數量和結構有問題,水泊梁山最大的問題是挺帥的能力不夠包括智囊人物嚴重不足。

宋江統治一幫土匪,靠小恩小惠,靠拉幫結派,那點小聰明還算夠用,但面對奪取江山這麼艱難的任務,宋江的統帥能力和領導力顯然不足,他根本就不會是朝廷裡蔡京集團的對手。

事實也是如此,宋江還是沒有鬥過蔡京。

再看智囊團,宋江的班底,智囊團人物數量少得可憐,只有兩個任務可以依仗,一個是吳用一個是神機軍師朱武。

論打仗排兵佈陣,運籌帷幄,陰謀家吳用真的不如朱武,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水滸傳後半部分(招安後)朱武的表現就會明白。

吳用搞破壞,搞陰謀有一套,但是幫助宋江多去天下的智謀肯定沒有。

這樣的人才結構,恐怕在宣佈“造反之初”就會被朝廷迅速剿滅。

當然,地利也不好,水泊梁山作為強盜的世外桃源很不錯,但是作為造反的根據地就是自取滅亡,那個地形一旦被大軍包圍,就像三國的馬謖,不用攻下,餓兩個月就基本沒有戰鬥力了。

所以,宋江很聰明,選擇招安很理智。


步武堂

我的觀點說出來,怕題主和各位答友的心理上會接受不了。千萬不要被施耐庵寫的《水滸傳》所迷感了。宋江一頭無一頭,有甚資本奪取天下?


水泊梁山再大,它也是偏安一隅。宋江等人若想發展地盤,人力財力這些後勤保障從哪兒來?去偷去搶?土匪的行徑是得不了民心的。之所以有宋江這些人造反落寇,就是因為宋朝庭腐敗墮落出土匪的特質,從而搞得天下民怨沸騰。梁山兵馬中,一大半是山賊出身(習氣難改),從正規軍隊落難來的人才,又少的可憐。基本可以斷定,宋江這號兵馬是烏合之眾。沒有人生信仰、混日子、大王思維(軍閥思想)、全寨上下沒有貫徹思想達成統一。帶著一班貌合神離的軍閥徵天下,十打十一輸。



宋朝各地的農民起義勢力,大大小小不在少數。宋江這夥勢力在其中算是中上等,資本最雄厚的一支起義勢力是方臘部。人家方臘起碼敢自封皇帝,還定了一個“十年計劃”,決心十年內拿下北宋江山。宋江除了龜縮在水泊中打些“莊魚村蝦”,沒別的啥事做了。



俗話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打個比如,宋朝庭是“蟬”(這個蟬比螳螂還大N倍,呵呵),方臘和宋江是“螳螂”(這螳螂太小了),誰是“黃雀”你們知道嗎?答友們誰是啊?遼國金兵!哈哈,你宋江還真能把自己當盤“菜”啊?!人家遼國攻打宋朝那麼多年,也沒完全把“蟬”打死。你幾個小小毛賊倒想著做“春秋大夢”了,退一步說,你宋江要幹大事業,必需要有大局觀,應該儘早與方臘結成同盟,搶在宋軍和金兵互相撕扯之時,迅速壯大自己的實力。若等“菜”被金兵“煮熟”了,還有你宋江什麼事?



宋江不走招安路線是死路一條。方臘、宋朝、金兵,這三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可以把宋江一夥人馬像臭蟲一樣捏死,就是這麼簡單幹脆。宋朝的兵源體系一向有收編土匪的傳統,不奇怪。


賣字書生

宋江集團稱不上是一方割據勢力,只能說是相當於黑社會。如果造反,一沒有民心,而沒有資本。



宋江集團不得民心

宋江集團在梁山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絲毫沒有一點作為,而且大多是一群犯了刑法的人。就來矮腳虎會去搶民女,還有一些濫殺無辜的事件出現。百姓會選擇他們,還是選擇宋朝,宋朝雖然無能,但至少百姓富足,沒有苛政暴稅。

所以宋江集團造反,不得民心是一定會失敗的。基本上是沒有勝算,就算他們憑藉他們義氣,也只能招來一群亡命之徒,沒有兵源補充,打一個少一個,不可能可以成功。

沒有地盤,資本太少

造反首先需要的就是根據地,但是梁山這種小地方,在當時只要宋軍下定決心,圍都可以圍死你。而搶地盤更是不可能,攻不下戰略要地,造反就沒有意義。

宋江識時務,不可能會去造反

宋江作為大哥,他心裡非常清楚,他們這點實力不可能能成氣候,他更願意通過投降朝廷,來換取榮華富貴。至少可以洗白所以人,還可以做官,這簡直比造反這種要好的多。所以宋江才堅持投降朝廷,事實證明其實宋江的決定還是正確的。


小司馬遷論史

假如宋江不接受招安,繼續造反下去,梁山軍馬有可能奪得天下嗎?有,那就是在夢裡。夢醒了呢?宋江團伙根本不可能成事。

你以為歷史上的宋江真的像《水滸傳》描寫的那樣,有一幫人馬,有一百零八名好漢?那是小說家編造出來的好不好?宋江實有其人,但只不過是北宋末的一股小匪而已,為首者三十六人,手下大概也就幾百人、上千人的規模。他最後也不是被招安的,而是兵敗投降。

來看《宋史·張叔夜傳》的記載:“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餘,載滷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

跟同時期方臘的民變規模相變,宋江就是毛毛賊而已。如果不是水滸戲流行,你恐怕連宋江的名字都不會聽說過。實際上,即便是方臘,規模也有限。兩宋300餘年,並未發生過大規模的民變。北宋初期最大的王小波民變,並未蔓延出川地;北宋後期最大規模的方臘民變,也才佔領六個州(北宋末有三百多個州級行政區);南宋最大規模的鐘相、楊么民變,也只是限於洞庭湖一帶。

宋朝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不是亡於內亂的正統王朝——兩宋均亡於惡劣的地緣政治與軍事失敗。非亡於內亂,庶幾可說明宋王朝的內部系統一直尚能保持正常的運作,沒有發生崩潰。

因此說,宋江一夥不可能奪得天下,除非做夢。


吳鉤的鉤沉

其實宋江骨子裡就是個小人物思想 ,宋江聚梁山好漢和朝廷對著幹, 就是為了以後朝廷招安 而抬高身價 ,他心裡清楚造反是沒前途的 ,與其日後被剿滅 ,還不如趁機給皇帝看到他的價值, 順水推舟投降與朝廷 ,其實宋江從小人物說白了就是胸無大志 ,只是還有點小聰明 ,底下的人全被他賣了。


朝代的更替是一個先進生產力代替舊的生產力,梁山好漢沒這能力,打家劫舍到是行家。而且當時的宋朝還算得人心,清明上河圖能反應當時的社會還是很富裕的。

水滸傳電視劇裡感覺梁山還可以,但真實的歷史來說絕對不可能,一點機會都沒有,歷史和電視劇是不一樣的。


小說和電視劇中,梁山打了那麼久,最終也不過才打下幾座城而已。而且用不了幾年,金國就會入侵,梁山面對金國能否打過未知,即使戰勝了金國,南宋岳飛出來了,能不能打過岳飛?


說和方臘聯手都是扯,小說把梁山英雄演義了,歷史上宋江就是草寇,所謂108將都是自封的,方臘確實是有實力的,在歷史上確實具備攻城掠地和宋朝抗衡的力量,滅方臘歷史上是童慣滅的,宋江是被朝廷圍困後才投降詔安的。


這就類似於一個是體態龐大的水牛,一個是猥瑣的老鼠,水牛抓不住老鼠,老鼠想搞死水牛取而代之,太不現實了。

當時的宋朝沒有大的天災人禍,宋朝群眾基礎和資金實力是有的,而宋江泥腿子出身,就算躲得天下,百姓絕對會更加苦不堪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