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推慈善超市「升級版」 嘗試「以商養慈」全面市場化

以前缺乏市場運作有名無實,如今嘗試“以商養慈”全面市場化

南京推慈善超市“升級版”

6月29日,位於鼓樓區上海路152—1號的蘇慈蘇善慈善超市正式營業。據悉,這是我省第一家由社會公眾無償捐助、運用連鎖企業運營模式運營的慈善超市。

“我們的商品大多是直接採購,減少了一些中間環節。總體而言,這裡的物品都是相對物美價廉的。”超市工作人員說,除了低保戶等困難群體,其他人在這裡每消費1元,都會有5分錢用於資助困難群眾。“蠻便宜的,每花1塊錢捐獻5分錢並不多。”剛購買了5斤蘋果的顧客靳蘭蘭說,家門口的超市每斤要賣3.98元,這裡便宜了1元,還能獻愛心,的確不錯。

“以前的慈善超市,可供選擇的物品比較少,基本都是米和油。”家住湖南路街道的低保戶王女士說,現在這個超市商品豐富,價格不貴,還給她辦了惠民卡,每次都能打折,這樣算下來,每個月可為家裡節省好幾百元。

蘇慈蘇善慈善超市負責人郭守金介紹,超市這樣做,不但能充實慈善資金,困難群體也能得到實惠。像社區的低保戶,根據民政部門提供的名單,超市會為他們製作惠民卡,可以隨時到超市採購,對於腿腳不方便的,超市會送貨上門。

市民政局福善處副處長餘可根介紹,我市慈善超市最火的時候多達120餘家,後來由於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大多關門歇業。有的雖處繁華地段經營也不順暢。為突破這一“瓶頸”,政府嘗試市場化運作,引進了有市場管理經驗的企業,參與慈善超市運營。

蘇慈蘇善慈善超市佔地600多平方米,每年租金達120萬元,這次裝修和設備購置又花費110萬元,如何盈利?“這個慈善超市由愛心企業家參與,社會公眾無償捐助,我們運用連鎖企業管理和運營模式,就是在現有商業超市基礎上,增加慈善超市的屬性與功能,實現慈善超市與商業超市的高度融合,從而實現‘以商養慈’。”郭守金表示。

“通常情況下,慈善超市民營化,有公辦民營、民辦民營,政府會為這些企業免費提供場地,經營再分成。但這家慈善超市無論是場地租賃還是人員成本,都需要企業自己支付。希望這次嘗試能為我市慈善超市的發展探出一條新路。” 餘可根說。

另悉,該慈善超市還提供社區營造、時間銀行、旅居服務、家政服務、慈善服務、捐贈救助、營養餐廳、愛心義診等服務。

三大因素制約慈善超市發展

慈善超市,又稱扶貧超市、愛心超市……由政府組織運營,接受政府及各界愛心人士捐贈,然後根據轄區內貧困家庭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實施救助。

這種救助方式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你捐我受”被動局面,解決了過去“得非所需”的弊病。同時,超市還具備經營功能,可進行“自我造血”創造利潤,實現“收捐—救助—盈利—再救助”的良性發展。

然而,我市慈善超市已由2009年最高時的120餘家,銳減到目前的四五十家。目前仍在面向社會開放經營的慈善超市或勉強維持或虧損,經營並不順暢,發展步履維艱。

二是缺乏市場運作,“超市”有名無實。目前慈善超市的經營者多為街道民政部門,房租、人員工資由政府“埋單”,不少運營者缺少超市市場運作經驗,導致慈善超市的“超市”功能發揮不足。目前還在運作的慈善超市往往是備些米、油等政府提供的物資,等待持有慈善救助券的貧困戶人員領取。

此外,由於慈善超市的知名度、認同度不高,超市的備貨無法順暢流通,造成貨物長期積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