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涉軍維權難題,貨幣化安置是關鍵

某市維權事件發生後,不惜動用信號屏蔽車,封鎖網上消息。據某地政法部門的兄弟透露,他們那裡目前開了會、發了文,嚴禁再出現類似問題。奇葩的是竟然說退役軍人已經“滲透”到各個部門!

滲透這個詞,通常是我們拿來形容敵特分子的!

這些年退役軍人問題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某些官方看法),在我們極力聲討,正臂高呼,要求保障退役軍人合法權益,要求退役軍人得到妥善安置,要求參戰老兵、傷殘軍人得到有效保障的時候,我們不得不問問,從什麼時候退役軍人成了維穩對象,這一歷史問題的癥結在哪裡。

搞不清這些問題,我們的團結只會成為打壓的理由!

不妨先來看看歷史。

01

歷史的共性

惶惶一部中華歷史,就是一部對軍人苛刻的歷史。

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安天下,這是古人總結的智慧結晶。

漢高祖劉邦和他的老婆呂雉,統一四海之後,相繼殘殺了退役軍人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諸侯王。漢景帝時掀起七國之亂,周亞夫平叛功不可沒,退役後結局卻很悲慘。

周亞夫的罪名是腹誹心謗。說一個朋友到周亞夫家喝酒聊天,朋友酒後滿嘴跑火車,對當局牢騷遍地,周亞夫沒法一言,只不過嘴角微微動了動,就被刀筆吏抓住“把柄”殺了。

破解涉軍維權難題,貨幣化安置是關鍵

我們通常的看法是功高震主,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先來看看漢初的政治勢力,一派是功臣系,也就是跟隨劉邦打天下的將軍們,一派是宗親,也就是劉邦封的劉姓王,最後一派是呂后封的呂姓諸王也就是外戚系,這三股勢力相互掣肘,相互制約。劉邦和呂雉最先打壓的就是功臣系,到劉邦去世之前,能力最強,勢力最大的退役軍人被消滅完。

呂雉死後,陳平、周勃為代表的功臣系聯合宗親系發動政變,一舉解決了外戚系。功臣系勢力日微,宗親獨大,所以漢文帝開始實行“推恩”,實質就是把諸王的封地越封越小,讓他們沒有力量造反。到了漢景帝,晁錯提議直接削藩,造成七國之亂。平了叛亂之後,功臣系又強大,所以漢景帝死之前解決了退役軍人周亞夫。

表面上,功臣們幫助贏得了天下,理應給予他們最優厚的待遇,最崇高的地位,最合適的官職,但實際恰恰相反。

打仗動亂的年代,其實都是軍政府,或者叫軍人政府,起主導作用的政治力量是軍人,所以軍人的地位必然是最高的,也是最受推崇的。然而一旦國家穩定之後,除了保持相應的防衛力量之外,歷朝歷代都是在打壓軍人勢力,實行“涉軍維穩”。

東漢末年,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曹操孫權劉備等軍閥逐鹿中原,其中曹操軍事力量最強大,但同時也是內政最混亂的。

破解涉軍維權難題,貨幣化安置是關鍵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曹氏、夏侯氏這些宗親將軍,把持著選官用人之權,只憑將軍們一句舉薦,便可以入朝為官。所以當時吏治不可能清朗,內政不肯能正規。

曹丕頂著壓力,實行了九品中正制,也就是中央派出官員對人才進行考試分等級,然後根據等級安排崗位,剝奪了用人之權。曹丕的這一做法得到廣大士族的擁戴,士族作為一股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所以也就不難理解,鄧艾打到成都以後,蜀國的大臣都勸投降,結果兵不血刃拿下成都,蜀漢滅亡。

隋末唐初,實行府兵制,平時種田,戰時打仗,打仗可以分田得地得功勳,這跟秦朝的軍人地位有點類似。所以大家可以看唐朝的邊塞詩數量之大、成就之高,無出其右。邊塞詩普遍表達的是保家衛國、馬革裹屍的壯烈情懷。所以最能體現盛唐氣象的便是邊塞詩。

然而好景不長,戰爭結束,府兵淪為將軍、官員的私兵,與奴隸沒有多大差別。到了武則天時期開始實行募兵制,也就是僱傭軍,軍人的社會地位和福利待遇才有了極大的提高。然而到了唐朝中後期,造成軍閥割據,尾大不掉。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盛極一時的唐朝在軍閥的鐵蹄下風雨飄搖的畫面,一定是歷朝統治者難以忘懷的場景。所以宋朝開始,極力倡導重文輕武,軍人社會地位越發低微。最高軍事長官樞密使只能由文官擔任,唯一一個擔任過樞密使的武將狄青,縱有天大的威名,一上任就被殺立威。

破解涉軍維權難題,貨幣化安置是關鍵

這是文官最好的時代,也是武將最壞的時代。

整個社會風氣都歧視軍人。由於募兵困難,常常將罪犯直接補充到軍隊當中(發配充軍),甚至大量招安造反的賊人(水泊梁山之流)。這些加深了老百姓對軍人的不良印象,再加上高層的極度警惕和壓制,比如文官監軍,導致了士兵地位極其低下。

所以南宋以後,我們一直處於被動挨打、割地求和的局面。再也沒有一直強有力的軍事力量保衛中華帝國。

02

難以逃脫的歷史法則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絕不會簡單的重複。

49年建國後,新中國如何治理、靠什麼人才治理,依然是擺在面前的最大問題,國家對於人才極其渴求。一時間又難以培養出優秀的人才,怎麼辦?最可靠、最方便的當然就是軍人。這些軍人本來就是窮苦農民出身,根正苗紅的無產階級,符合我們的意識形態,另外,數量巨大的軍人隊伍,如果不充實到地方,也的確是人才的浪費。

所以剛一建國,1950年6月就裁軍150萬,到1960年,10年總共裁軍4次,幾百萬人投入到地方建設中。所以那個時候軍人的社會地位是極高的。政府裡上班的,都是曾經親密無間的戰友,現在治理國家也是互相支持,來了新的退役軍人,自然也是開門相迎,根本不會出現什麼退役安置、老兵上訪、涉軍維穩問題。

破解涉軍維權難題,貨幣化安置是關鍵

另一方面,經過戰亂後的國家,經濟水平低下,很多人白米飯都吃不上,到了文*,更是餓死不少人。然而作為國家的武裝防衛力量,部隊肯定能吃上飯,還是白米飯!肯定能穿上好衣服,還是漂亮的軍裝!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既可以吃飽飯,又可以退役後從事好工作,從軍就成了社會風尚。

這個時候的政府可以叫“軍人政府”,儘管不是很準確,但是“軍人政府”勢必會退出歷史舞臺。隨著高考制度的恢復,國家人才越來越多,對於軍轉人員的渴求不再強烈,從這個時間節點開始,退役軍人的悲劇開始了。

03

如何安置才是關鍵所在

5700萬退役軍人,這是一個既可愛又可怕的群體。有著共同的政治意志、價值追求、權益訴求,還有這很高的職業素養,放在哪段歷史、哪個國家,都是重點防範的對象。儘管聽上去很傷心,但這就是政治。

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安置好退役軍人。

有的人提出,讓退役軍人平級安置,甚至安排到四大班子擔任領導職務,還要跟公務員一樣正常晉升。兄弟,認清現實。我們現在所處的歷史方位不一樣了,每年的轉業軍人如此之多,一個地方主要領導人都是退役軍人,你覺得可能嗎?

那些高呼著犧牲奉獻,提出強烈利益訴求的人,不過是不懂歷史罷了。

其實早在90年就推出過軍官復員制度,不過因為阻力太大,被迫取消罷了,這也是現在遺留問題較多的一部分人。雖然取消,但是趨勢在所難免。

退役軍人安置不好,待遇得不到落實,地方政府固然難辭其咎,但問題的關鍵不在地方政府。因為他們不過是政策的執行者而已。

造成退役軍人問題的關鍵在於政策制定沒有跟上形勢。

今天特意看了算了一下,今年三期士官轉業能拿到15萬,其中住房公積金、住房補貼佔了11萬,四期士官轉業能拿到22萬,其中住房公積金、住房補貼佔了16萬。

注意,住房公積金和住房補貼現在地方企業同樣都有,而且他們還是自己繳納一部分,單位補助一部分。而我們就只有一半。這部分錢本來就是我們的,不應該算作轉業費。

所以軍人的12年青春值多少錢?4萬。16年青春值多少錢?6萬。

不管我們再怎麼強調國家政策、大佬講話,事實就是這樣,直到你離開,這個畫的大餅其實一直就只有這麼大。不過是把你應該拿去還按揭的錢存著,你退役的時候給你,顯得錢很多罷了。

可悲的,我們這個群體,很多的人還活在夢中,一聽15萬、22萬,竟然還在感嘆“哇!這麼多啊!”

什麼政策才能安置好退役軍人呢?讓他們既不為生存困擾,又不會“尾大不掉”。

轉業這種政治訴求不可能實現了,但是能用錢解決的是都不是事,我認為貨幣化安置才是趨勢。

這幾年都在討論軍人職業化,職業化的核心是什麼,說白了就是老老實實當兵,回家老老實實種地,只不過在古代叫卸甲歸田罷了。

然而我們這些年實行的是轉業和復員共存的方式,一方面轉業飽受詬病,在地方難有生存空間,一方面復員配套體系空白,退役後很多人沒有謀生之技,在辛苦忙碌中蹉跎半生。

所以,儘快完善貨幣化安置體系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破解涉軍維權難題,貨幣化安置是關鍵

以軍人的視角解讀世界

Powered by 81號碼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