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蔣介石萬萬不可殺!

先做一假設,如果當時執政的是共產黨,結果可能會更好,但我們僅就史實來談談的。

西安事變,蔣介石萬萬不可殺!

明末朱家王朝統治極端腐敗,薩爾滸(1619年)的失敗也僅僅是丟掉關外和"遼"受到重創,明王朝的軍力還在100萬左右,後(1631年)擁兵20萬鎮守山海關10餘年和滿清對抗,滿人不能涉足關內半步。

然明王朝後來為什麼最終被滿清八旗10餘萬一舉打垮?原因是首腦機關被摧毀,明王朝從內部瓦解是關鍵。

李自成僅是"流寇"沒有建立後方基地,其以戰養戰,走到哪打到哪,隨曾一度佔領北京,但只是相當於消滅了指揮機關,並沒有消滅明王朝軍隊主力。李自成一旦戰敗,無路可退一潰千里,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李自成幹了一件大事,就是迫使崇禎帝這個"總司令"自殺了,統帥和"精神領袖"死了,明軍群龍無首,各地藩王各自為戰,滿清入關後,打到河北和河北藩王率領的的明軍交戰、打到河南和河南藩王率領的明軍交戰,這樣明軍在沒有統一指揮協調的情況下被逐一消滅和分化瓦解。

以史可法守揚州的戰例,史閣部傳檄諸鎮發兵援救,劉澤清北遁淮安,僅劉肇基等少數兵至,防守見絀,最終史可法等大明忠臣只能以死殉國。如果歷史上崇禎帝沒有死,嚴令各鎮發兵援救,就不會有漢人的"揚州十日"之殤。如果崇禎帝統一指揮比如調江南部隊北上,集中明軍全部和滿清決戰,歷史將該寫!

西安事變,蔣介石萬萬不可殺!

蔣介石在抗戰中就是處於崇禎帝的角色。殺了他,中國必內亂,當時共產黨還達不到領導全國抗戰的實力。

2、蔣介石用10年時間結束了清末的軍閥混戰,完成了名義上的統一,他的處境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很多省份都是"通電易幟"而已,張學良、閻錫山、龍雲、劉湘、西北三馬等都是有實力大的軍閥,小軍閥數不勝數,只要蔣介石一個閃失,就會有人謀反。這也是蔣處處不忘打壓地方武裝,扶植嫡系部隊來穩固其統治地位的原因。在蔣敗退到臺灣完成整黨前,其內部的反叛、朋黨、明尊暗違的事情從沒有中斷,就在西安事變中何應欽不是還想轟炸西安逼迫張楊殺蔣介石嗎?西安事變,蔣介石萬萬不可殺!

蔣介石的統治地位極為不穩,丟掉統治,還談什麼治國?談什麼總理遺訓?這也是其政治謀略水平高於軍事指揮水平的原因,否則早死了。

無論如何,其頂住壓力,沒有投降,沒有入汪精衛之流,保住了中國人的氣節,頂住內外壓力領導了抗日鬥爭,此其一大歷史功績。

3、對於後來的解放戰爭,其作為一黨之領袖,其理想必然是做執政黨,完成總理遺訓,並保持國家的統一。這一點不敢多說。

注:本文純歷史知識方面的討論,不涉及其他方面,請朋友們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