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大隊的貝塔
過去幾年,中國足協在裁判培養方面付出巨大努力,有多名年輕優秀裁判員進入國際足壇執法舞臺,但由於中國裁判在亞足聯序列賽事中執法場次有限,他們進入亞足聯精英裁判陣容的時間相對較短,因此無緣2018世界盃的裁判陣容。
資料顯示,自從陸俊作為主裁執法過2002年世界盃後,就只有國際助理裁判劉鐵軍、穆宇鑫兩人分別進入過2006年德國世界盃、2010年南非世界盃的執法名單。而中國足協在冊主裁中,最近一次參與亞洲盃執法已是10年前的馬來西亞亞洲盃。在穆宇鑫參與執法2011年那屆後,就再沒有中國籍裁判執法過亞洲盃決賽圈的比賽了。
唯有管理機制、技術手段、業務培訓等方面均有長足進步,中國裁判才有希望重回世界足壇頂級賽場,中國足球的整體發展也將從中獲益。據國際足聯介紹,對於世界盃裁判的選擇,主要考慮執裁水平、對足球的理解程度以及對比賽和球隊戰術的閱讀能力。這些指標或許一般的球迷無法通過具體量化的數據來理解,但結合國內各級別足球聯賽頻發的爭議判罰、中國裁判在國際賽場有限的出場機會來看,或許能讓人對中國裁判的落選不會太過意外。
有機會亮相國際賽場的中國裁判本就寥寥無幾,在國際足聯和亞足聯重大賽事中,能獲得執裁資格的更是屈指可數。去年,男足裁判馬寧、傅明和王迪獲亞足聯精英裁判員認定;今年,國際足聯公佈的中國足協國際級裁判員24人名單中,絕大多數都是“80後”,甚至出現了“90後”的身影。或許,中國裁判重回世界盃的希望,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