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車在中國的進化史

私家車在中國的進化史

1901年,一個匈牙利人將兩輛美國轎車帶進上海,第二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才批准這兩輛外國車上路。也是1901年,中國人袁世凱花重金送給慈禧太后一輛敞篷座駕,該車被公認為“中國第一車”。圖為清末,兩個貴婦人坐在汽車模型後拍照。

私家車在中國的進化史

晚清時期,行駛在中國街頭的轎車,外國使館和租界的居多。也有一部分是達官貴人的。比如,當時的醇王府購置了一臺汽車,鐵道宣撫使盛宣懷也購置了一臺福特車。中國開始陸續進口外國汽車,但在數量上卻十分有限。圖為1907年,法國使館的車行駛在北京街頭。

私家車在中國的進化史

20世紀30年代,中國人也曾製造出自己的汽車,命名為“民生牌75型”,但是由於抗戰爆發,大規模的汽車生產並未成功。市場上依然是外國品牌主導。圖為1949年福特汽車懸掛在上海街頭的廣告牌。

私家車在中國的進化史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意識形態的限制,私家車由最初的限制到“文革”時完全消失,街上的轎車幾乎都是公務用車。但中國在這一時期建立起了自己的汽車工業。1958年初我國第一輛小轎車——“東風”牌轎車誕生。圖為毛澤東觀看並試坐了“東風”牌小轎車。

私家車在中國的進化史

1958年8月,第一汽車製造廠試製成功中國人自己設計、製造的第一款高級轎車——“紅旗”轎車。1959年第一批紅旗72型轎車參加了國慶遊行和閱兵,併成為中央部委領導的公務用車。圖為一汽人生產的紅旗轎車。

私家車在中國的進化史

轎車的大規模生產迫在眉睫,面對當時資金和技術的嚴重短缺,1982年,鄧小平批示“轎車可以合資”。1985年前後,北京吉普、上海大眾、廣州標緻等三個有嘗試性質的合資企業開始建立。圖為瀋陽街頭的桑塔納汽車廣告。

私家車在中國的進化史

20世紀90年代初,一汽大眾、神龍兩個大型合資企業先後上馬,形成了上海大眾、一汽大眾、神龍以及天津夏利、北京吉普、廣州標緻“三大三小”格局。圖為1992年,北京百貨大樓的鉅獎銷售:夏利車。

私家車在中國的進化史

1986年的11月,上海誕生了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私家車車主。這個被認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滬AZ牌照0001號被掛在一輛凱迪拉克小轎車的前面。轎車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圖為1985年故宮午門前,遊客與汽車合影留念。(來源│讀者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