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時代最早獲利者,爲何All in區塊鏈革自己的命?

互聯網時代最早獲利者,為何All in區塊鏈革自己的命?

文/丹楓

賈樟柯電影《山河故人》裡有一幕,十幾歲的“到樂”被父親“張晉生”接到澳大利亞,定居海外。今天的主人公,也有這樣的經歷。

互聯網時代最早獲利者,為何All in區塊鏈革自己的命?

2017年底,真格徐小平高呼擁抱區塊鏈革命。沒多久,被人用放大鏡來觀察的區塊鏈行業早已步入快車道,大家都是跑著來參與。(用放大鏡觀察,好像也沒幾個人弄明白)

同為天使投資人,楊寧和徐小平的工作一樣一樣的,就是相中潛力股,狩獵獨角獸。對待區塊鏈,徐小平是投資項目,楊寧卻選擇用全部精力殺入這一行業。

3月12日,楊寧做客“王峰十問”,表示自己同時看好人工智能和區塊鏈,但人工智能可以循序漸進,區塊鏈卻會瞬間爆發、時不我待。所以天使投資也不做了,All in 區塊鏈。

互聯網時代最早獲利者,為何All in區塊鏈革自己的命?

如果你仔細觀察湧入區塊鏈的大軍,將發現這些人不是90後就是不得志。為啥?互聯網發展到現在,足夠成熟也足夠讓你絕望。舉凡來互聯網世界混江湖的都繞不開BATJ這些寡頭的壟斷,70、80後已經掌握絕對話語權。於是,生晚的90後和沒混明白互聯網的人成了區塊鏈的主力軍。

楊寧不一樣,他經歷過三次創業,又是天使投資人,按區塊鏈思維講,絕對是個剩餘價值獲得者。不是90後也不是loser,為啥這麼激進All in 區塊鏈?他全力以赴的消費鏈(CDC)又有什麼價值?

01

互聯網時代最早獲利者

不做投資做項目,稱不上多奇怪,因為楊寧是最早一批互聯網創業者,老江湖了。

1985年,10歲的楊寧隨父母移民美國,定居於此。1997到1999年,斯坦福大學創業最瘋狂的兩年,當時如日中天的互聯網公司雅虎、思科都出自斯坦福師生之手。

前輩們的薰陶,讓彼時的斯坦福大學學生楊寧熱血澎湃,厲兵秣馬準備著去創業。那年月,國內還是隻知硬件不知網絡,中關村攢電腦的都看不起四處鼓吹互聯網思維的人。

互聯網時代最早獲利者,為何All in區塊鏈革自己的命?

1999年,楊寧和兩位朋友揣著湊來的幾萬美金回國,跑到清華大學蒐羅了幾個計算機高手,租了間破房創立ChinaRen社區,就此開始人生第一次創業。

彼時的互聯網創業沒幾個賺錢的,就談商業模式、互聯網思維、燒錢。少年得志的楊寧,會融資也會燒錢,互聯網的套路他比誰玩的都早。ChinaRen成立沒一年,楊寧花了投資人近億元。

創業從來不是容易的事,何況還有天災人禍。楊寧剛摸索出來互聯網創業的門道,2000年互聯網泡沫就來襲,於是把公司變賣給搜狐張朝陽,從CEO變成打工者,成王敗寇不勝唏噓。其實,大起大落對年輕人來說是件好事,能幫你更早看清世界的原貌。

高期望幻滅後,只有真的勇士才敢再入互聯網。搜狐待了一年多,不安分的楊寧又跑出來創辦空中網,瞄準無線互聯網的內容供應業務。創業總得有錢吧,可國內經歷了互聯網泡沫誰都不投做互聯網的。無奈之下,楊寧和朋友跑到香港投資人聚集區掃樓去推銷自己的空中網,卻一無所獲。

後來,還是在德豐傑(美國風險投資機構)供職的斯坦福同學,找到德豐傑老總聲情並茂的幫楊寧來拉來了投資,空中網才有了下文。2002年創立;2003年移動彩信業務正式收費,空中網大幅增收;2004年楊寧就把這家公司帶到納斯達克上市,成了當時最年輕的上市公司總裁。萬物有因果,先知先覺才能盆滿缽滿。

互聯網時代最早獲利者,為何All in區塊鏈革自己的命?

歲月催人老,從創立ChinaRen到空中網上市,楊寧已經臨近30,少年得志變成了人到中年。時間流逝,人也得變得明智,創業再好也比不過拿錢去狩獵獨角獸。這裡要注意,楊寧是美國背景,互聯網接觸的早股權投資他也晚不了。

互聯網時代最早獲利者,為何All in區塊鏈革自己的命?

01

為啥老喊“顛覆BAT”

楊寧做投資,號稱只投最牛逼的公司,投了也不怎麼參與管理。按他話說,牛逼的公司不需要投資人管理,靠投資人成長起來的也不是啥好公司。不過除了帶給他千倍回報的億航科技,楊寧也沒投出什麼牛逼公司。有理由相信,這個曾經的互聯網先鋒已經步入人生的平淡期。

比特幣火的時候,楊寧還在798逛畫展思考人生,2009年開始朋友三次拉他入局區塊鏈,他都沒信這東西完全不參與。談起這段往事,楊寧感嘆三遇區塊鏈不入,錯過好幾個億。直到2017年9.4監管,他開始關注這個驚動國家出手治理的事情,然後一發不可收拾。

互聯網時代最早獲利者,為何All in區塊鏈革自己的命?

別人問他,為何如此激進放棄投資而All in區塊鏈項目,楊寧高調回應區塊鏈就是當年的互聯網,足以顛覆BAT。還搬出馬克思資本論,論述了區塊鏈對生產關係的變革,認為區塊鏈將改變現有的公司體制,剩餘價值將歸還每個人。真是腦洞開了,停不下來,豈不是不要股東不要老闆了,未來沒有單個公司,有的只是公司體。

激進是真,想法設法挑戰BAT,也是真。互聯網從去中心化發展到如今的高山林立,巨頭們大撈特撈同時無情輾殺所有人,包括楊寧。BAT成天講流量、入口、生態,獲取了更多超級利潤。曾經風光無兩的楊寧,平淡多年突然跳出來要挑戰BAT,還是有點眼紅的意味。

互聯網時代最早獲利者,為何All in區塊鏈革自己的命?

楊寧很清楚,互聯網壟斷有三個板塊:交易、交流、信息。

BAT最倚仗的就是信息,通過控制用戶交易數據、信息數據攫取大量利潤。如今區塊鏈技術好像可以分一杯羹,幹嘛不做。

用來挑戰“舊時代權貴”的武器就是消費鏈(CDC),楊寧號稱是CDC顧問,實則是創始人。CDC的玩法是,收集用戶購物後的消費小票,識別上鍊然後給你CDC幣獎勵。作為經歷互聯網大潮的先鋒,楊寧將消費數據作為區塊鏈落地對象,來意很明確,瞄準BAT掌握的交易數據。

消費鏈的理念是建立一個公鏈項目,聯合用戶和商戶,開發一個透明公開的共識機制。聽起來很想象空間,那它的價值是什麼?

03

詩和遠方有多遠

按楊寧所說,用戶每天買漢堡,漢堡店賺了很多錢,然後上市了。但錢被老闆們賺走了,作為這個經濟體的參與者,用戶一點分成都沒。

互聯網時代最早獲利者,為何All in區塊鏈革自己的命?

CDC的價值就是,打破中心化壟斷的舊模式,打造一個新經濟體。在這裡,不存在股東,所有價值屬於每個參與者,用戶貢獻數據會得到獎勵,看廣告也有獎勵。要知道分佈式記賬本來就對底層系統運行效率要求高,何況記的是高頻的交易數據。問題來了,這一切怎麼實現?

CDC號稱要開發自己的公鏈,打造一個半中心化半分佈式的的混合模式。楊寧也回應未來一年公鏈各項功能成熟後,用戶量會更多。懷著無限憧憬,筆者體驗了一番CDC。

互聯網時代最早獲利者,為何All in區塊鏈革自己的命?

互聯網時代最早獲利者,為何All in區塊鏈革自己的命?

目前中國流行的電子支付,基本實現了去現金高效支付,而且消費記錄自動就存儲了。CDC這個東西呢,需要你消費以後,一小時內把憑證上傳到小程序。在原來流暢的支付體驗中,多出來一步上鍊識別。憑藉CDC幣獎勵,就想改變用戶消費習慣,那就看獎勵有多少了。目前來看,不論用戶數量還是獎勵模式,CDC還有很長路要走。

互聯網時代最早獲利者,為何All in區塊鏈革自己的命?

楊寧曾說,毛主席當年帶領我黨走向新社會的時候,也沒人信,畢竟小米加步槍和國民黨的飛機大炮比起來天差地別;結果,時代選擇了小米加步槍。區塊鏈是否能星火燎原,CDC是否能挑戰BAT,楊寧說了不算,BAT說了也不算。真能抓住用戶需求,促進社會高效發展的人才有話語權。

互聯網時代最早獲利者,為何All in區塊鏈革自己的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