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家喻戶曉的咸酸甜阿嫲,僅靠一輛自行車,撐起半個薄餅江湖!

思明區南中廣場的一側,大中路上的一個小巷旁。

一個50來歲的阿姨,每天下午3點半,推著她一輛綠色的自行車,在這一站,就是十幾年。

她是家喻戶曉的鹹酸甜阿嫲,僅靠一輛自行車,撐起半個薄餅江湖!

然而去年有很長一段時間,她卻突然消失了。

壹/

下午四點來到張阿姨的薄餅攤前,周圍已經圍了一圈人。

她是家喻戶曉的鹹酸甜阿嫲,僅靠一輛自行車,撐起半個薄餅江湖!

她是家喻戶曉的鹹酸甜阿嫲,僅靠一輛自行車,撐起半個薄餅江湖!

她講話的語氣緩緩的,說起普通話來吐字清晰,跟老客講起閩南語時又帶一些親切。

很多遊客路過時會好奇地問,她都耐心地回答,就算對方不買她也不懊惱,繼續做著手邊的事。

阿姨們會帶著小朋友來買,還有很多大叔特意前來,張阿姨一邊做他一邊吃,一次能吃上四五條。

油蔥糖薄餅,閩南語的直譯為鹹酸甜。現在在廈門,已經稱得上是瀕危美食了。

她是家喻戶曉的鹹酸甜阿嫲,僅靠一輛自行車,撐起半個薄餅江湖!

她是家喻戶曉的鹹酸甜阿嫲,僅靠一輛自行車,撐起半個薄餅江湖!

她說,這個東西似乎有些費力不討好,難以做成規模化生產,利潤又薄。

她什麼都懂,但還是堅持在做。

她是家喻戶曉的鹹酸甜阿嫲,僅靠一輛自行車,撐起半個薄餅江湖!

▲自己做的麥芽糖

她是家喻戶曉的鹹酸甜阿嫲,僅靠一輛自行車,撐起半個薄餅江湖!

▲手工碾碎的花生

她是家喻戶曉的鹹酸甜阿嫲,僅靠一輛自行車,撐起半個薄餅江湖!

▲一次能做6個

製作的過程並不複雜。鋪上餅皮,加上香菜、酸蘿蔔、碎花生、甜辣醬和麥芽糖,輕輕捲起來就好。

她是家喻戶曉的鹹酸甜阿嫲,僅靠一輛自行車,撐起半個薄餅江湖!

她是家喻戶曉的鹹酸甜阿嫲,僅靠一輛自行車,撐起半個薄餅江湖!

甜味的更簡單,只需要加上碎花生和兩條麥芽糖就好。

而這看似簡單的操作,卻傾注了一個手藝人的大半生。張阿姨對自己的事業很嚴謹,她所有的東西都要自己做,小到碎花生,大到一張餅皮。

她是家喻戶曉的鹹酸甜阿嫲,僅靠一輛自行車,撐起半個薄餅江湖!

花生是自己用啤酒瓶慢慢碾碎的,因為花生易受潮,幾乎每天都要新鮮碾磨。

麥芽糖要慢慢地熬,熬一次能用兩天,但是夏季的時候,麥芽糖就成了最讓人辛苦的原料,熱到滿頭冒汗,也要小心地關注著。

她是家喻戶曉的鹹酸甜阿嫲,僅靠一輛自行車,撐起半個薄餅江湖!

她是家喻戶曉的鹹酸甜阿嫲,僅靠一輛自行車,撐起半個薄餅江湖!

其實最讓張阿姨頭疼的,是餅皮,她用的是比普通春捲要小一號的皮,如果去別人那裡定製,因為製作起來更費力,價格要比大的更貴。

她決定自己做,每天天一亮就開始打麵粉,然後在鍋裡一片片地做,做夠當天需要的餅皮,至少需要站2個多小時。

她是家喻戶曉的鹹酸甜阿嫲,僅靠一輛自行車,撐起半個薄餅江湖!

每天天亮起床準備,下午3點左右出攤,直到晚上賣完,這就是張阿姨的一天。

有時候她也給自己放放假,尤其是在去年摔倒以後。

去年她突然消失,著實讓很多粉絲急壞了。

其實她沒走,只是出了點意外。

在去上洗手間的時候,擔心顧客等她太久,急匆匆地往回趕,結果不小心摔倒,摔斷了自己的肋骨,被迫停業。

她是家喻戶曉的鹹酸甜阿嫲,僅靠一輛自行車,撐起半個薄餅江湖!

直到現在,張阿姨的身體也還沒完全恢復,所以薄餅裡的麥芽糖不是白色的,因為她不能用力去拉。

她是家喻戶曉的鹹酸甜阿嫲,僅靠一輛自行車,撐起半個薄餅江湖!

她是家喻戶曉的鹹酸甜阿嫲,僅靠一輛自行車,撐起半個薄餅江湖!

但沒有拉成白色的麥芽糖,似乎有一些更意外的巧合:更香軟,不那麼黏牙,在春捲皮的包裹下,咬下去的口感很奇妙。

她是家喻戶曉的鹹酸甜阿嫲,僅靠一輛自行車,撐起半個薄餅江湖!

就算是有些年齡的阿嫲,來到張阿姨的小攤前,也會秒變老小孩。彷佛時光在一瞬間倒流,回到當初期待的下課後,用所有的零花錢在路邊買上一卷油蔥糖薄餅。

而現在的廈門小孩卻很少能吃到了。

所以張阿姨站在大中路街頭,日復一日地告訴路過的人:這是油蔥糖薄餅,是當地很古老的小吃,酸酸甜甜很可口。

她是家喻戶曉的鹹酸甜阿嫲,僅靠一輛自行車,撐起半個薄餅江湖!

油蔥糖薄餅(阿姨也稱六味卷)

地址 | 思明區南中廣場大中路小巷口

時間 | 每天下午3點半出攤,售完為止;週一週二會休息

人均 | 4元/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