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媽,千萬別親手毀了孩子的健康!

中醫兒科理論概括小兒的生理特點為稚陰稚陽和純陽之體。

“稚陰稚陽”的理論出自清代著名醫家吳鞠通先生《溫病條辨·解兒難》,就是指小兒時期,在物質基礎與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即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說白了就是身體嫩著呢,弱著呢!

“純陽之體”一詞最早見於《顱囟經》(反正也有那麼幾千年了),意思是小兒在生長過程中,表現為生機旺盛、代謝迅速,猶如旭日初昇,草木之始萌,蒸蒸日上、欣欣向榮是對小兒生機旺盛、發育迅速這一生理特點的高度概括,並不是指盛陽或有陽無陰。說白了就是生命力強著呢,發育快著呢!

因此,“純陽之體”概括為兩層含義:生理上發育代謝旺盛,病理上容易化火。

瞭解了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那就來看看新手爸媽最容易進入的小兒養護誤區:

1、用黃連、金銀花等去胎毒

這個殺傷力十足,我曾經也犯過。然而,小兒脾常不足,脾胃消化功能還非常薄弱。而“黃連、金銀花、珍珠末”等藥物皆為苦寒之品,易傷脾胃,容量導致小兒腹瀉、納差、消化不良,甚至有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

2、用花旗參、紅參等補身體

曾在門診遇一爺爺,他說家裡補品甚多,他們都是每餐用花旗參湯拌飯喂小孫子,我當時就震驚了,後來見得多了,發現這在廣東地區竟然是常態。

小兒為純陽之體,其生長髮育及抵抗力的增強靠的是日常飲食的調護和體能鍛鍊。參茸類藥物乃大溫大補之品,猶如小兒生長過程中的激素藥物,容易導致小兒肥胖症、性早熟、心肌肥厚等等。但是對於一些大病後、早產體弱的小兒,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辨證使用的。

3、怕孩子冷就要多穿點

這世上有一種冷叫做奶奶覺得我冷。小兒為純陽之體,代謝旺盛,容易化火,所以一般情況下小兒比成人更怕熱、更容易出汗。小兒穿衣過多,捂熱於裡,出汗也多,汗冷或受風后容易導致感冒、皮疹。

4、怕孩子餓就要多喂點

這世上有一種餓叫做奶奶覺得我餓。小兒脾常虛,消化系統發育不健全,可是偏偏社會在進步,食物在豐富,現在的爺爺奶奶再也不用愁孩子吃不飽了,結果就是導致拼了命的喂和吃,結果飲食不節,飢飽不適,最易損傷脾胃而生病。

5、小兒汗多就用“玉屏風顆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