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是在朋友圈假裝幸福

文:瘋兔先生

我們只是在朋友圈假裝幸福

“你幸福嗎?”

“我不姓福,我姓曾。”

關於幸福感,這是曾經火遍整個網絡的採訪。

說到幸福感,現代人的“幸福感”還真不低——秀恩愛,秀吃喝,秀旅遊。幸福感儼然成了我們的生活必需品。

只是,這份幸福感僅僅藏在了朋友圈裡。

我們拒絕平庸,標新立異。沒有任何一個人想被別人看不起,誰都有虛榮心,誰不願意包裝自己?假裝自己過得幸福吶。

對於我們而言,朋友圈就是一張個人生活履歷,更是在無形之中成了一張攀比價值感與幸福感的指數表。

朋友圈裡的一切無時無刻不在暴露我們的愛好,能力,甚至是情商。

我們假裝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卻難免彈不出一首小星星;我們假裝到處旅遊,其實只是路過打卡;我們假裝有撩不完的小姐姐,實際上孤身一人。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朋友圈裡假裝幸福。

因為缺乏存在感,我們在朋友圈裡尋找安慰。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同,我們也只有在朋友圈裡做著幸福的白日夢。

我們只是在朋友圈假裝幸福

不管如何,白日夢總是令人羨慕的。

有時真的羨慕小Z。就在我勤奮耕耘在寫作之路上時,小Z在朋友圈可謂是過的風生水起。

他今天還在雲南麗江自拍,大後天就跑到四川成都吃火鍋,一個月後更是跑到日本溜達了一圈。

在朋友圈裡,小Z除了旅遊還是在旅遊,用他的話講:“世界這麼大,時刻在路上”。

我和小Z畢業於同一所大學,他那時就夢想著環遊世界,而我則是當上一名作家,眼看著他裸辭之後的夢想就快要實現了,而我卻幾乎毫無進展。

為什麼人與人的差距就那麼大吶?

可是,到後來我才發現,這一切都只是小Z在假裝罷了。

他並沒有裸辭掉工作,而是繼續做著那個卑微的工作,拿著可憐的薪水,這幾年小Z不僅哪裡都沒去,而且幾乎整天窩在家裡。

感情他的“環遊世界”全是PS出來的。

後來我問到他為何這樣做的時候,他說自己實在沒有勇氣裸辭,但又夢想著那樣做,他實在是沒錢,但他更不願自己沒有能力去追夢。其實,他只是害怕自己“有夢想,不迷茫”的形象崩塌罷了。

於是他鑽研起PS技術,至少這樣還可以“環遊世界”,至少他“有夢想,不迷茫”的形象保住了,哪怕是在朋友圈裡假裝。

做這件事之前,他的害怕總歸不是全無道理的,只是虛偽被拆穿之後,必然要面對新一輪的恐懼。

是他太缺乏存在感了嗎?我覺得並不全是。而是整個社會讓人輕飄飄。我們不害怕走路,但害怕自己跌倒,更害怕別人嘲笑,於是,攀比和假裝成了最好用的盾。

正是因為現實生活的矛太容易戳破白日夢的盾,所以我們才退居“幕後”,隱於網絡,寄居朋友圈。

然而,有了朋友圈之後,我們開始小心翼翼地偽裝自己。

所謂“自古深情留不住,多是套路得人心”。真實固然是好,但真實總叫人受傷害,虛偽固然是不好,但虛偽往往深得人心。

我們盡力在朋友圈裡假裝幸福,每天和不同的小姐姐“你來我往”,再放上幾張聊天截圖到圈裡曬一曬。

我們當真過得幸福嗎?或許只有自己才知道。

有個朋友習慣在朋友圈裡發些打卡健身和每日閱讀的動態,基本上每次都是夜深人靜時發,每則動態還要配上“充實的一天”“終於完成打卡”之類的話。

其實,他朋友圈裡的所謂“充實”僅僅是把健身軟件打開,然後,等著視頻播放完畢,自己打完一局遊戲後打個卡便完成了。

他讀書也是一樣的套路,往往一天兩本書,最多的時候一天五本書,問他讀了什麼——全然不知道。

可以這麼說,他是在聽運動,而不是做運動,他在翻書,而不是在讀書。

最終目的不過是把結果分享到朋友圈罷了。這樣假裝的幸福感到底有什麼意義吶?

他義憤填膺地告訴我,他不甘人後,他要變得強大,想得到別人的認可,打造自己愛看書,愛健身的個人IP,不管是否真的在做,他只需要別人以為他在做就好了。

到頭來,如此苦苦尋求的幸福感和安全感連自己都難免懷疑起來,儘管如此,為什麼還要繼續假裝幸福吶?

說到底,誰讓他的朋友圈裡全是如此“幸福”的感覺吶。

畢淑敏說:“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裡經常看看太陽,心就不知不覺暖洋洋亮光光。”

幸福是自己的,從來都不是做給別人看的。若是自己真的幸福,又何必在朋友圈裡假裝幸福。

我們只是在朋友圈假裝幸福

一味成全別人的幸福是不會幸福的。

艾麗是我在課外讀書會上認識的女孩,她平時最喜歡讀書和旅行這兩件事,朋友圈的動態也是元氣滿滿。

比如,她每一篇分享的文章上總是會寫上分享的理由;每一本讀書推薦上也會寫出這本書的亮眼之處;每一次在朋友圈發的旅行自拍會真切地寫下旅行感受。甚至在上次,她從三亞回來,還特意帶了一塊小石頭給我。

艾麗的朋友圈給我的感覺就是,她真的在朋友圈生活,或者說她在用生活滲透和感染朋友圈,而不是在假裝生活。

如果說朋友圈是有顏色的話,艾麗的一定是彩虹色。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每次辛辛苦苦發一則冗長的動態或一篇文章,還不到五秒鐘,便集了好多個贊。

我們忙著在網絡裡演戲,假裝邂逅難得的知己,相見恨晚的感覺油然而生。可誰知,這不過都只是對生活的意淫罷了。

我們的生活需要真正用心去經營,而不是假裝經營。假裝的幸福換來的也只能是虛假的認同。

你要明白,你對生活付出多少,生活就會回報你多少。

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戒掉網絡幸福感。因為他們瞭解到,真正幸福的人是不需要假裝在朋友圈幸福的,更何況,他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秀幸福。

真正幸福的人,利用生活裡的閒暇時光去關心身邊的人和事,而不是吃個飯先拍照發朋友圈,健個身,讀個書必須打卡簽到,甚至早晨洗個澡刷個牙也要髮圈“幸福”一番。

真正幸福的人根本沒有那麼多空閒時間去假裝幸福,他們的幸福是處處藏在生活裡的小確幸。

生活的假裝讓人疲憊,看似幸福的開始卻大多沒有幸福的結尾。我們生來都是脆弱敏感的,因為沒有真正的幸福感,才會生怕假裝經營的幸福感瞬間崩塌。

在充滿幸福和正能量的朋友圈裡,沒有人是錯的,這就像是喝酒,小酌怡情,大醉傷身。

朋友圈本是情緒和思想的出水口,點點滴滴,細水長流才能飲甘止渴,反而現在將幸福感一股腦地灌進肚子裡,難免是要嗆到人的。

虛假的幸福感容易讓我們審美疲勞,分不清真正的幸福,反倒是偶爾一次的幸福,以及生活裡平凡但溫暖的小確幸,最叫人覺得彌足珍貴。

就像莎士比亞說的:“有些人只擁吻影子,於是只擁有幸福的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