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 一道全社會的共答題

防溺水 一道全社会的共答题

6月28日,樂安縣藍天救援隊隊員指導學生正確使用竹篙救助落水人員。暑假來臨,樂安縣通過多種形式開展防溺水安全和救助知識進校園活動,指導家長及學生加強安全防範。通訊員 曾文才攝

警鐘長鳴

溺水成兒童最大安全隱患

我省水域廣闊,毗鄰長江,背靠鄱陽湖,夏季尤其是暑期,為中小學生溺水事故高發期。

日前,新餘市渝水區下村鎮、撫州市臨川區孝橋鎮相繼發生的小學生溺亡事故令人扼腕。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我省發生的中小學生溺水事件導致的死亡人數超過10人。

來自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在我省,農村兒童意外傷害發生率高於城市兒童。

據悉,溺水、道路交通意外、跌傷、動物致傷是農村兒童傷害發生的主要原因,溺水在兒童傷害死因構成中排在首位。

任重道遠

監護缺失導致事故不斷

“減少兒童傷害所致死亡和致殘。18歲以下兒童傷害死亡率以2010年為基數下降1/6。”在《江西省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中,我省要求,預防和控制兒童傷害,必須制定實施多部門合作的兒童傷害綜合干預行動計劃,加大執法和監管力度,為兒童創造安全的學習、生活環境,預防和控制溺水、跌傷、交通傷害等主要傷害事故發生。

在省統計局社會科技和文化產業統計處近年發佈的有關《江西省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監測統計報告中,“兒童意外傷害”和“留守兒童家長監護缺位”這兩個問題被反覆提及。報告指出,我省作為勞動力輸出大省,農村留守兒童總數接近300萬人。親情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生活、學習、心理、安全等方面均產生負面影響,從而引發一系列複雜的社會問題,如兒童意外傷害、兒童心理問題、青少年犯罪等。其中,最常見的意外傷害包括溺水、交通事故、跌傷。

“從近年發生的溺亡事件來看,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女、單親家庭孩子是重點關注對象。”南昌市教育局安穩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部分家長無暇顧及孩子外出去哪裡、做什麼、和誰去、何時回來等,監管真空易導致溺水悲劇發生。

職責聯動

全方位織牢“安全網”

為突破防溺水工作難點,預防中小學生溺水事故,保障學生的生命安全,我省制定《辦法》,提出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鄉村為主、社會參與、各盡其責、聯防聯控的防範機制,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要求,逐級落實管理責任。

根據《辦法》,在約20個需承擔預防中小學生溺水教育管理工作職責的部門中,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要積極配合、協調當地有關部門開展專項整治,通過強化家校對接,指導和提醒學生家長或監護人履行好學生離校期間的安全監管責任;各級政府教育督導部門要對下級政府和本級有關部門落實預防中小學生溺水工作職責情況開展督查;公安部門要組織指導中小學生溺水事故調查工作;水利部門要加強對管理權限內水庫的安全監管。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常管理方面,我省提出,各級政府要履行對本地預防中小學生溺水工作職責,建立健全預防學生溺水聯席會議、職責分工、隱患排查整改、督導檢查、考評考核、責任追究等管理制度,把職責和任務分解落實到職能部門,對組織領導不力、不認真履行職責、日常管理不善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追究有關單位和責任人的責任。

防溺水 一道全社会的共答题
防溺水 一道全社会的共答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