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脂」事件很痛心,關於青少年心理問題,我推薦一位好專家

“米脂”事件很血腥、很痛心,這件事情過兩天可能還有更多細節出現,此處請大家 Hold 住,我來介紹一位自己最喜愛的青少年心理專家 —— 李玫瑾老師。

“米脂”事件很痛心,关于青少年心理问题,我推荐一位好专家

真正的學術大牛,都是把複雜的事情說簡單,讓你發現:哇,原來是這個道理。

李玫瑾老師就是這樣的人。

她其實是非常牛掰的犯罪心理畫像專家,幫助警察叔叔們破案一流,而且還深入到監獄和很多死刑犯進行最後的對話,探究他們的心理,以便未來破案和預防犯罪發生。

她曾經多次說過,許多罪大惡極的案件往往都有一個不幸的童年,一個人在零-12歲之間發生的不幸,也許會成為整個社會的不幸。

所以,她也常常去講座、客座嘉賓、上訪談,她用自己的知識普及大眾,希望每個家庭重視孩子的教育,希望大家重視婦女的教育,這樣能夠建立更加健康的社會。

我把李玫瑾老師很早之前在人民大學做的一次講座挖了出來,分享給大家(各位可以回覆【青少年】三個字,下載當年在公共圖書館保存的視頻)。

等不及看視頻的讀者,可以直接看我做的小筆記:

1 很多15-16歲青少年的

問題都在12歲之前造成。

2 0-18歲的區間分為兩大塊:依戀期和青春期。後者更加危險,有時候要付一生的責任。

3 現在我們很重視孩子智力發展,而並不是性格發展。可是45歲之後,性格成為一個人是否成功的關鍵。

4 獨生子女政策讓家長們“有育兒經驗時,卻沒了機會”。

5 人類是很聰明的動物,而我們在生命的早期卻是極其脆弱的。例如,一歲之內,小猩猩比小baby聰明得多。

6 父母把孩子的性格培養好,一個孩子才有”後勁“,所謂”後勁“要看40歲之後。

7 在孩子的早期,一個孩子所有的”快樂“都和自己的撫養人有關,吃喝拉撒都靠另外一個人。

8 人最早的心理現象,情感,出現的表象:認人。媽媽去上班了,奶奶來帶孩子,第一天奶奶帶孩子,孩子會抗拒。

9 人和人的關係,第一是需要,第二是情感。

10 我們每個人能活到今天,都是欠,欠了父母的前三年的債。

11 心理的資本:一個孩子對母親的依戀,讓母親對孩子有了特殊的控制權。如果媽媽只是聲,沒有養,孩子不會依靠她,如果奶奶帶大的,孩子會心理向著奶奶。

12 好的撫養是有言語的,如果沒有好的撫養,往往孩子是”嘴笨“的,”嘴笨“的孩子,常常不知道溝通解決問題,而是動手解決問題。

13 親情撫養的孩子,善於跟別人交流,對人熟悉。這樣的孩子上學之後有可能學習成績不好,但是是“當領導”的特點。

14 一個孩子如果在“寂寞”當中長大,注意力集中。喜歡人的孩子,在關注老師的頭型、表情、眼神。孤獨的孩子,在聚精會神看黑板,不會管別人。所以“學習好”的孩子常常在今後的事業中與人相處出現困難,反而那些學習沒那麼好的人,成為了領導。

15 觀念:觀念,就是“觀”的同時形成了念頭。

16 信念,就是明白之後決定堅持的東西。

17 問罪犯們:你爸媽常常跟你叨叨的一句話是什麼? —— 看這個人的觀念。

18 善良是一種社會行為,只是一個人的話,不存在善良之說。所以缺乏社會聯繫的孩子,容易“不善良”。

19 家長在孩子六歲之前一定要學會說不,不行就是不行。如果他鬧,就看著他鬧,不要打罵,不要屈服,就看著他鬧……一次管夠。

20 人只有在自己經歷痛苦的時候,才能感受別人的痛苦。

21 上學期間只需要做好自己,別的都不用管的孩子,容易變得自私。

22 自殺的年輕人往往有自私的可能、也沒有忍耐力、不能承受挫折。

23 青春期的孩子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例如老師,換了個老師就學不好了。

24 很多犯罪的孩子源泉來自六歲之前。例如,一個罪犯只砍男人不砍女人,是因為自己和媽媽好,而爸爸常年不在家;北京動物園潑熊硫酸事件的涉事人,是高材生但是情感好像很冷漠,原來這人五歲之前幾乎是被關在家裡,不曾出家門……

25 一個孩子結交“壞孩子”,也許是他在學校被欺負了的表現。因為他們覺得結交了“壞孩子”,才可以保護自己。

……

還有很多很多的小知識,大家可以回覆【青少年】三個字,自己看吧,我就不劇透了。總之全程筆記不斷,經典很多。

每當發生了悲慘的事情,都要提醒我們要做更好的人,作為老師,我們的責任更大,多瞭解自己、瞭解孩子,就是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