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尚武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尚武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尚武精神是一個國家動力的源泉。文武結合,方為完人。國家之強盛,也需要文武結合,正所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天下雖安,忘武必危。青少年承載著國家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他們的精神狀態,直接關乎到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精神的傳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當下青少年“尚武精神”嚴重缺失,面對這一嚴重警示,重塑青少年“尚武精神”,已成為一個我們面對的重大時代課題。

一. 青少年尚武精神缺失的具體表現

1. 身體羸弱,身體素質嚴重下降。

青少年體魄強健、身心健康、充滿活力、意志堅強,是一個民族具有旺盛生命力最為直接的體現,也是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明顯標誌。當下青少年尚武精神的缺失,使得當前我國大部分青少年不喜運動,不善體育,並呈現出愈演愈烈之態勢。讓其身體素質嚴重下降,呈現出一種病態。

2.

意志消沉,民族精神普遍缺失。

我國在歷史的積澱中形成了包括尚武精神在內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尚武精神的缺失,導致青年人喪失了該有的血性骨氣,青少年群體呈現出“陰柔”的狀態,意志消沉等現象更是屢見不鮮;青少年對國防漠不關心,部分青少年毫無愛國之情、憂國之心、報國之志,無絲毫憂患意識。對捍衛民族精神更是毫無感覺。

3. 貪圖安逸,思想道德嚴重滑坡。

尚武精神體現的是一種自強自上、堅忍不拔的精神,自古便有“尚武崇德”之慣例。缺乏了尚武精神,導致青少年在思想上缺乏張力,心理素質極差,在生活上一味追求奢靡生活,經受不了任何失敗挫折。將我國千百年來形成的忠信愛國、果敢勇毅、有禮有智、自強不息、尊師重教等與“武德”相關的優秀道德品質拋之腦後,整個青少年群體思想道德嚴重滑坡。

二.

尚武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1. 尚武精神缺失的歷史原因

中華民族有著崇文尚武的優良傳統,早在在春秋時期便已提出了“富國強兵”的思想,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尚武精神的發展。但在歷史的長河中不難發現,千百年來封建統治者對“尚武精神”持貶斥態度給整個民族帶來的隱患和災難是巨大的,給整個的優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帶了嚴重的腐蝕。

春秋戰國時期的中華兒女,性格剛毅勇武,天下雖四分五裂,但當時的社會踐行的是仁、義、禮、信等價值取向,推崇尚武精神,在這種大環境下,造就了“軸心時期”百家爭鳴的大好局面。

但自天下一統,封建統治者開始對百姓在思想上進行“愚化”教育、在身體上進行“奴化”教育。封建統治千百年來的詬病,讓尚武精神幾乎被摧毀殆盡。誠如梁啟超所說那樣:重文輕武之習既成,於是武事廢墮,民氣柔靡,二千年之腐氣敗習,深入於國民之腦,遂使群國之人,奄奄如病夫,冉冉如弱女,溫溫如菩薩,戢戢如馴羊!面對西方堅船利炮之時,羸弱的民族性格,腐敗的封建統治,造就了中國近代百年的屈辱歷史。

由於統治階級重文絀武的緣故,使得封建社會的尚武活動和尚武精神的延續終究落入了俗文化的軌道,下層社會民眾中不乏尚武之風和尚武之人,但是尚武卻終難成為整個社會的精神氣候。時至今日,尚武精神仍不是社會的主流意識。

2. 尚武精神缺失的現實原因

(1)家庭忽視尚武精神的培育

片面的重視青少年的安全問題,尚武精神的培育被無形的取締。我國現在的青少年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對於家庭,孩子的健康成長便成了第一要務,家長在孩子的成長中,片面追求孩子的安全,將有可能讓其受傷的活動加以制止,長此以往,矯枉過正,使得家庭對青少年缺乏正確的健康觀,這使得青少年的尚武精神從小便被扼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