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丨西更道街的魯繡館

印象丨西更道街的魯繡館

剛剛拐進小巷,就被家家戶戶門前的門聯吸引,這些古樸的木質門聯讓整個西更道街平添了幾分秀氣。

印象丨西更道街的魯繡館

印象丨西更道街的魯繡館

印象丨西更道街的魯繡館

向下滑動顯示更多圖片

沿著青石板路,繼續往前走,只看見魯繡館的門半開著,除了門口掛的這牌子,院子和平常住戶人家無異,所以也不敢冒然進去。

印象丨西更道街的魯繡館

剛探個頭,正遇見走到門口的張阿姨,面色和悅的招呼我進去。屋子不大,擺放著的作品也不是很多,本也是打算簡單看看就走的,可我一眼看見桌上的手帕,莫名其妙就和張阿姨聊了起來,這一聊我們兩個陌生人就聊了兩三個鐘頭。

印象丨西更道街的魯繡館

這縫紉機想必每人家裡都有一個,這麼多年過去,我家裡的那個還在繼續工作,絲毫沒有損壞的樣子,看見它,突然就覺得和張阿姨更熟悉了。

印象丨西更道街的魯繡館

張阿姨說起她是濟南刺繡廠的退休工人,如今退休了繼續做著以前的工作,想做了就開門,不想做了就休息。她說今天因為天氣不好,所以才剛剛開門,結果我就闖了進來。她說天氣不好指的是外面是淅淅瀝瀝的小雨,可我卻不這麼覺得。

印象丨西更道街的魯繡館

聊著聊著,越說越多,索性我就拿了個馬紮,坐下來,聽她講了好多故事。講到常常有傳媒專業的學生來採訪她,為她拍紀錄片,以魯繡為畢業論文的研究內容,還談到有個小夥子想要來當學徒,學習魯繡。

印象丨西更道街的魯繡館

阿姨一個人做工,所以展賣的作品不是很多,作品也大多是生活中常見的景緻,讓人感覺很親切。

印象丨西更道街的魯繡館

我看見,針線框裡有已經畫好的圖樣,便問這是誰畫的?她開心地說:都是我先生畫的,他是位畫家。我說:你這個平常的故事在我眼裡真浪漫,他為你畫樣子,你來繡。張阿姨又指著門口那幅五子奪蓮說道:這是我畫的,我丈夫過世了…

印象丨西更道街的魯繡館

我突然想起了三毛,想起了那個擁有一院子花材的阿姨,想起她每天要和先生在花園裡吃早飯從八點吃到十點,邊吃邊聊,吃完後她去給花施肥,先生去作畫。

印象丨西更道街的魯繡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