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靠貿易戰威脅中國,還是死了這條心吧!

想靠贸易战威胁中国,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北京時間4月2日凌晨,中國財政部發布消息,決定即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涉及產品包括水果、豬肉等。目前我國每月進口豬肉超過11萬噸,相關政策措施將對我國豬肉供需產生何種影響引發市場關注。

北京時間4月1日晚間接近凌晨,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自4月2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7類128項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徵關稅,對水果及製品等120項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稅率為15%,對豬肉及製品等8項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稅率為25%。現行保稅、減免稅政策不變。

據財政部關稅司1日發佈的《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的通知》,此次關稅政策調整旨在維護我國利益,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徵關稅措施給我國利益造成的損失。這是對美國鋼鋁關稅發出的清晰的信號:中國不會屈從於美國的威脅。正如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所說,如果美方最終宣佈301調查對華加徵關稅清單,中方將堅決予以回擊,以同樣的規模、同樣的金額和同樣的強度。

受此消息面的影響,4月3日,股市農林牧漁板塊整體大漲,豬肉板塊整體上漲1.1%。正邦科技上漲5.92%,牧原股份上漲4.3%,溫氏股份上漲1.39%。

想靠贸易战威胁中国,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1

加徵關稅對我國豬肉市場短期內難以產生實質性影響

山東畜牧信息中心分析師胡智勝表示,當前中美貿易爭端剛剛開始,對美國進口豬肉加徵關稅對國內豬價的利好有限。“主要是來自美國的豬肉進口量小。”胡智勝介紹,2017年我國共進口豬肉122萬噸,其中美國豬肉約17萬噸,相當於207萬頭豬,而我國每年的生豬總需求量約7億頭,即美國進口豬肉僅佔我國豬肉總供給的0.3%左右。

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分析師、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認為,加徵關稅對我國豬肉市場短期內難以產生實質性影響。我國豬肉進口三分之二來自歐盟,豬肉進口來源渠道較多,來自美國進口豬肉下降的數量或將有其他來源彌補。但豬肉和豬雜碎產品進口的下降有利於緩解國內豬肉的銷售壓力,有利於下半年豬價止跌回升,將幫助國內生豬養殖行業扭虧為盈。

2

加徵關稅以後美國豬肉在國內已無競爭力

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表示,今年中國豬肉的供應量會在2017年的基礎上繼續增加,豬價也在降低,即使不對美國進口的豬肉徵收關稅,中美兩國豬肉的價差也在縮小,這直接驅使著進口量的下降。

他說,美國豬肉生產成本低,摺合人民幣價格為每斤3-3.5元,中國的生產成本比美國高80%—90%,為每斤6-6.5元,不過當前國內的豬肉價格持續下跌,已經低於成本價,為每斤5元左右。那麼,美國豬肉運到中國,需要加上30%的運輸成本及貿易商的利潤,而且凍豬肉本比鮮肉價格低百分之十幾,如今中止關稅減讓,並且增加25%的關稅,綜合來看,美國豬肉在國內基本上沒有什麼競爭力。

3

此番貿易摩擦對美國生豬養殖行業實質性影響比較大

由於消費習慣差異,豬雜碎產品在歐美國家缺少消費市場,而對中國的出口極大提升了美國生豬產品的附加值。2010年以來,我國豬雜碎產品年進口均在70萬噸以上。2016年,國內豬價大幅上漲,豬雜碎產品進口較2010年翻番,達到149萬噸。關稅增加將會顯著降低從美國進口豬雜碎產品的規模,歐盟豬雜碎產品對我國出口則可能因此增長。

4

關稅增加影響雙匯進口豬肉業務

雙匯母公司萬洲國際(00288.HK)旗下全資公司Smithfield在美國肉製品市場份額第一,公司去年中報數據顯示,來自美國的營收佔比高達6成。而從集團經營利潤貢獻來看,目前來自美國的業務幾乎佔據一半。加徵關稅後對萬洲國際在美國豬肉的進口業務將有較大影響。早在3月23日商務部公告擬對包括豬肉在內的128個稅項產品徵稅當日,港股萬洲國際盤中就一度跌逾10%,收盤跌4.65%,報9.03港元,A股上市公司雙匯發展當日也報跌0.74%,每股價格為26.74元。今日,雙匯發展跌1.09%,報24.53元/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