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葡萄酒跟進口葡萄酒不同在哪?

經營模式

進口葡萄酒的價位從幾十元到幾千甚至幾萬元,跨度非常大,100元—300元是進口葡萄酒密集價位區。進口葡萄酒的中檔產品,大抵相當國產葡萄酒的高端產品。而進口葡萄酒的高端幾乎是國產葡萄酒無法高攀的。進口葡萄酒是以品質為核心的經營方式,超高性價比作為消費保障,酒莊的大部分精力用於提升葡萄酒的品質,依託於酒商進行批發,酒商再通過各種紅酒分銷渠道銷售給消費者。由於沒有高額的費用支出,每個環節只賺取合理利潤。更有部分大型酒商,比如醍恩酒業,直接通過參股酒莊、買斷酒莊的方式獲得優質上游資源,將優質進口紅酒價格平移至國內,能夠將渠道成本節約20-30%。由於品質出眾,進口紅酒口碑好,消費者粘性高。

國產葡萄酒大部分價位是二三十元以下,主要面對低端客戶,低端葡萄酒市場一直是國產葡萄酒賴以生存的根基。國產葡萄酒是以廣告戰略為主,在包括進口紅酒所有渠道環節費用的基礎上,主要依靠宣傳策劃,動輒幾億的廣告費消費者產生印象形成購買,到最後誰為此質量的產品買單可想而知。

國產葡萄酒跟進口葡萄酒不同在哪?

地質環境

我們國家的葡萄種植起步晚,葡萄的種植除了我們平時注意的光照時間和降水量,還有一個對葡萄酒質量起決定性因素的是地質環境。

沒有豐富的礦物質,或者說在地下2-3 米以後沒有充足的鈣,及一些其它的對葡萄樹有益的礦物質來滋養葡萄樹,即使國內葡萄樹的年齡逐漸起來了,但是質量還是難以提高。

國外的老葡萄樹之所以釀出來的酒好,是因為老的葡萄樹樹根扎的深,而且有豐富的礦物質的地區產出的酒往往等級很高,質量很好。國內這方面的管理和檢測基本是空白。

我國葡萄酒業的大發展只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事,可見我國的釀酒葡萄大部分是新生代,少有三十年以上樹齡的。這與新世界葡萄園也無法相比。十年以後,二十年以後,或有改觀,但現在差距明顯。

釀酒技術

我們國家的釀酒技術最初都是從先進的葡萄酒生產國引進的,特別是近十年來才開始進入葡萄酒生產的企業,但是硬件設備引進比較容易,自己釀酒人員的軟實力卻不是在短時間內能夠提高的。

大多數的進口葡萄酒生產者,由於受他們所處的葡萄酒文化環境的影響,在釀酒理念以及釀酒人才的實力方面要比國產葡萄酒生產者先進很多。尤其是在舊世界的莊園,或是新世界中比較尊重傳統的酒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