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福鼎點頭鎮:火遍全國的特色小鎮,如何創富?

5月25日,

閩商雜誌社與福建省農產品市場協會

共同主辦的

“閩商地理·鄉村振興沙龍“

在福鼎市點頭鎮舉行。

走進福鼎點頭鎮:火遍全國的特色小鎮,如何創富?

閩商雜誌《閩商地理·印象福鼎》採訪組、福建省農產品市場協會代表、與當地村鎮幹部、企業代表共同探討白茶如何帶動村鎮產業振興,發掘白茶產業在鄉村創業中的難點,探索村鎮如何通過特色農業和特色農產品推動鄉村產業興旺與美麗鄉村建設之路。

福建省農業廳原廳長尤珩表示,今年中央提出,振興農業、振興農村經濟首先要產業振興,福建省從事茶產業人口將近300萬,茶業產值、產量、出口量都居全國第一,省委省政府對茶產業也非常重視,發展茶產業是振興農村經濟、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措施。中國六大茶類,福建有4種,福鼎是白茶的主產地,品牌也最響亮,其地域性非常強,歷史也非常悠久,尤其是點頭鎮,每年都舉行白茶開茶節。希望通過沙龍,能向當地學習如何通過白茶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經濟的優秀經驗。

經驗:鄉村產業振興的點頭樣本

點頭鎮是福鼎白茶的核心產區,也是國家級茶樹良種華茶1號與華茶2號的原產地。近年來,點頭鎮充分發揮原產地優勢,堅持茶業立鎮、茶企強鎮、茶貿富鎮,著力打造福鼎白茶產業第一大鎮。

分管鄉村振興與茶業的點頭鎮人大主席張龍貴表示,點頭鎮共有茶園36676畝,其中被認證的無公害茶園有2萬多畝;2017年,全鎮茶幹總產量4550噸,實現毛茶產值4.27億元,涉茶總產值9.43億元,茶葉產量、產值雙居福鼎市首位。

據統計,今年春茶,點頭鎮實現茶乾產量1727噸,毛茶產值2.47億元,其中在交易市場內的茶青產量達3500噸,茶青日均交易可達300噸,茶青價格最高達到160元/斤。今年春茶價格普遍比去年同期增幅30%以上。

走進福鼎點頭鎮:火遍全國的特色小鎮,如何創富?

茶產業的發達,既帶動了當地鄉村產業興旺,也給當地村民帶來了致富的途徑。據估計,全鎮大約80%人口涉茶,幾乎家家戶戶都與茶產業有關,大約有3000多名點頭籍茶商在全國各大中小城市創辦了1000多家經營網點。

張龍貴舉例表示,當地觀洋村有一戶農民,一家5口人,今年春茶就實現了30多萬元收入,“平均下來,一畝春茶可以增加農民收入7000—8000元,家裡有4-5畝茶葉的人生活就很好了”。

而據翁溪村支部書記紀孔玉介紹,今年一畝春茶收入甚至可以達到1萬-1.3萬,“保守估計,全年收入可以達到一畝2萬”。

當下,茶季在山上採茶,採茶結束便在工廠打工,已經成為不少當地村民增收的重要途經。由此,也吸引了不少茶企落戶,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目前,全鎮共有茶葉加工企業217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3家,寧德市級龍頭13家,福鼎市級龍頭5家,取得SC認證的茶企95家。

建立於1998年的點頭鎮閩浙茶花交易市場是福鼎市最大的白茶交易市場。

而茶商雲集的洋中茶葉街,目前已經打出了“中國白茶第一街”的口號,街道兩邊有近400家茶葉店鋪,店鋪租金已經從原來的一間年租金8000元到現在的2—3萬元,點頭居民也從茶葉貿易的發達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反思:白茶原產地保衛戰

在沙龍上,與會的企業家、村鎮幹部都表達了對白茶產業未來的信心,不過,正如紀孔玉所說,他們也有“很強的危機感”。如何保持乃至提升白茶產業的價值,推動茶企、村鎮、茶農之間更好的協作,是他們討論最多的話題。

對白茶價值的危機感首先來自外省白茶的挑戰。由於過去不注重茶苗的控制,福鼎白茶茶苗流出不少,在四川雅安、湖北恩施等地現在都有福鼎白茶流出的品種。

走進福鼎點頭鎮:火遍全國的特色小鎮,如何創富?

“今年以來,外地茶青流入福鼎的現象十分嚴重。”張龍貴表示,四川、湖北等地的白茶,儘管其外觀與福鼎白茶相去不遠,但口感等方面卻有著巨大差別。由於外地茶青在價格上具有優勢,一些茶企將其加工後流入市場,就會影響“福鼎白茶”的品牌。

實際上,福鼎白茶從興起伊始,就很注重地理原產地保護。2007年,“福鼎白茶”地理商標註冊成功,2009年,福鼎白茶獲准加入地理標誌保護。近年來,點頭鎮也在加強執法檢查,嚴控外地茶青流入,然而,紀孔玉依然擔憂,“現在直接到北方等白茶主要市場建設倉庫加工外地白茶的人不少,他們打出‘中國白茶’的旗號,很容易搞亂福鼎白茶的市場”。

保護地理標誌產品,是與會者們的共識。其中,強化品牌建設,加強白茶原產地宣傳,極為重要。

目前,點頭鎮當地規劃的“中國白茶小鎮”已經調整為“中國福鼎白茶小鎮”

,就是為了強調福鼎市白茶的原產地。福鼎市政府也積極組織茶葉企業走出去推廣本土產品,同時,連續多年舉辦開茶節,推廣“福鼎白茶”品牌。

點頭鎮還成立了茶業協會,會長梅守善表示,目前協會擁有會員200多人,這些年協會也主要致力於提升“福鼎白茶”品牌意識,強化誠信經營理念,促進行業自律。

走進福鼎點頭鎮:火遍全國的特色小鎮,如何創富?

“在市場一線的永遠是品牌,消費者認得也就是品牌。”六妙白茶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家雅表示,消費者今天不懂福鼎白茶,不代表他們將來也不懂,當前福鼎乃至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讓來的人都瞭解什麼才是一杯好茶。

觀點:提升價值要靠營銷與管理

“浙江人注重營銷,同時也注重對茶山的管理,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張龍貴說,此前,他們曾經組織當地茶企前往浙江吉安,當地一斤茶青便達到300多元,幾乎是點頭鎮平均價格的一倍。在這方面,當地茶企應當向浙江茶企學習營銷。

浙江吉安茶青之所以能賣出高價,不僅與營銷有關,也與對茶山的嚴格控制息息相關。“在看過之後,感覺當地茶農對茶山的管理比我們先進15年。”大坪村支部書記翁勁竹如是表示。

走進福鼎點頭鎮:火遍全國的特色小鎮,如何創富?

目前,福鼎白茶茶園21.5萬畝,但產量卻只有1萬噸左右,這也強化了消費者“物以稀為貴”的意識。紀孔玉表示,由於白茶一年四季都可採摘,如果按照傳統方式,不控制產量,就會失去稀有的優勢。因此,他們這些年也在向浙江學習,倡導夏茶不採摘,對白茶總產量進行控制。“只要總產量不變,福鼎白茶的價值自然會漸漸顯現。”

不過,尤珩也提醒道,福鼎白茶的價格不能炒得過高,點頭鎮應當強化自身在白茶價格上的發言權。這樣對於產業良性發展有利。

方向:茶旅融合是未來

白茶不僅是福鼎當地鄉村產業發展、農民脫貧致富的助力,也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助力。

走進福鼎點頭鎮:火遍全國的特色小鎮,如何創富?

在白茶核心產區之一的大坪村,六妙白茶股份有限公司在當地投入建設的“中國白茶谷”已經初具規模。陳家雅表示,中國白茶谷就是以茶旅融合為方向打造的項目,除了建設智能化的白茶莊園,讓遊客可以近距離了解白茶生產過程,還將著力打造白茶主題酒店。

福鼎地處閩浙沿海中心區位,坐擁世界地質公園太姥山、沿海黃金岸線和珍珠島鏈,旅遊資源豐富。如何將白茶茶園與太姥山等素來名聲在外的景區相結合,打造鄉村旅遊線路,也是與會者們聚焦的一個話題。

當前,福鼎已經啟動“全域旅遊“,編制完成《福鼎市鄉村旅遊線路及景觀規劃設計》,精心篩選了六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並在沿線設計佈置了35處景觀驛站。

走進福鼎點頭鎮:火遍全國的特色小鎮,如何創富?

儘管點頭鎮沒有列入福鼎市鄉村旅遊路線,不過當地也規劃了一條茶旅路線,將產茶的核心區大坪、柏柳、翁溪等串成一線。目前,點頭鎮一年在這些村莊投入數百萬元,重點將幾個產茶村打造為美麗鄉村。

由於點頭鎮是茶商雲集之地,每年3—4月,到這裡的外地茶商數量眾多,紀孔玉說,由於鎮裡配套不足,許多客商選擇住在福鼎城關,只到點頭鎮買茶葉,曾經有朋友到他所在的村子購買茶葉,結果在吃飯時卻遇上了沒有餐飲店鋪的尷尬,因此,現在他也想在村子裡發展民宿、小吃等,以解決客商的吃住問題。

不過,目前點頭鎮茶旅融合還存在不少瓶頸。

“最大的問題就是土地政策問題。”張龍貴表示,目前農村用地成本太高,一畝工業用地的成本需要40—50萬元,限制了茶葉加工廠在鄉村的落地;而對於六妙等發展主題酒店的茶企來說,也很可能遭遇無法供地的問題,建好了酒店,卻成了違章建築,這樣的尷尬也限制著茶企發展鄉村旅遊。

“交通也是卡脖子的問題。”張龍貴說,目前點頭鎮交通不便,對於客商和遊客來說,駕車前來十分不便。不過,隨著濱海大道的建成,城關到點頭鎮只需10多分鐘,這個問題可望改善。

文:鄒挺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