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試卷太簡單:爲什麼中國的高考試卷就不能像日本那樣全國統一

北京試卷太簡單:為什麼中國的高考試卷就不能像日本那樣全國統一

2018.6.8│星期五

01

每年高考的來臨,對一些高三的孩子來說,將是決定自己人生命運的關鍵時刻;中國高考,也常常被稱為“一考定終生”,對一個人未來的人生走向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但對於高考,有人支持,也有人謾罵。

每年這個時候,也總有家長跳出來大吼:你看北京的考生用北京卷考這麼點分數,就能上清華北大。而其他省份的,只能萬人爭搶獨木橋。

北京試卷太簡單:為什麼中國的高考試卷就不能像日本那樣全國統一

網上也流傳著一則真實的故事:

2005年,在北京一建築工地上,一湖北民工與一工程師在工地上閒聊,當無意中說到兩人都參加了1987年的高考時。兩人當年都參加了理科的考試,湖北民工的考分竟然比北京工程師當年的考分還要多出50分。

可後來的結果是:湖北民工落榜了,因為沒錢復習再參加第二年的高考,最後成了一名的民工;而北京工程師卻被大學錄取了,最後成了一名的工程師。兩個人的命運就這樣被徹底改變了……

這麼多年來,每年都有人喊著:反對名額減招,反對高考移民等等。

家長們保護自己孩子權益有錯嗎?當然沒錯,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孩子少受點罪,上個好大學(再順便提高一下改變全家命運的幾率)。

但無論是反對名額減招,還是反對高考移民,它們背後都隱藏著一個東西——中國高考的地域性不公平。

就比如昨天,語文考試剛結束,網上密密麻麻地出現了好幾份試卷的作文,網友看完題目馬上開始質疑:

北京試卷太簡單:為什麼中國的高考試卷就不能像日本那樣全國統一

@一米陽光:北京分數線低,出的作文還簡單,是不是有點偏愛首都的莘莘學子啊。

@莫言:首都的就是牛逼啊,二選一還都比別的地方簡單。

@高山流水:北京過於簡單,對每一個考生應該是公平的,什麼時候卷子統一呢?

對啊,全國統一教材,統一試卷,再統一錄取線啊。這是很多人想的公平之法,但我想提醒一點,對於當前中國國情而言,這更是不靠譜的做法。

中國地域之間教育水平的差距非常大,不說東西部了,就各省份之間,各城市間差距也是很明顯。大家考同一張試卷,還統一錄取,你這是要逼死西部農村的孩子?

教育資源的地域性不均衡從根本上導致了中國高考試卷的多樣性。

有人就提出了:那為什麼日本的高考,可以全國統一試卷?

於是,我去查詢了一些日本高考的資料,為大家解讀一下日本高考為何能統一試卷。

02

先簡單介紹下日本高考的情況:

一般日本稱高考為入學考試(進入大學),而入學考試為每年的一月份到三月份。

首先,一月份是中心考試,中心考試就類似中國高考,是全國統一進行的考試,日本往年的參加人數都在50萬以上。試卷內容全國各地是完全一致的,這點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一點。

日本的中心考試不分文理,共有6科,分別是:國語(日本語)、地理歷史、公民、數學、理科、外國語(英語、漢語、法語、韓語、德語中任選一種),主要是來測定考生們的基礎知識能力。

但日本要上大學,不僅是要考“中心考試”。

考完中心考試,在二三月份,會有二次考試,大部分都是主觀題和論述題。而這二次考試則是類似中國的自主招生考試,由每個大學自己出題,針對考生的志願和特長,進行專業知識和思考能力的綜合能力考試。

二次考試,主要是看學生自己根據中心考試的成績,自主去各個大學裡參加的,要想被錄取,國公立大學一般會結合中心考試與二次考試的成績,綜合得出考生的最終成績,選擇是否錄用考生。另外要說的是,日本對於考生們的出生地也不會有分數上的照顧。

二次考試主要分為三大類:“一般入學選拔”、“推薦入學”和“A0入學”。

“一般入學選拔”以考試成績為側重點,是國立大學錄取新生的主要方式;

“推薦入學”是私立大學招生的重要形式,以調查書、推薦書等資料為錄取新生的主要依據,部分學校還要進行面試或小論文的考試,更多的學校則是選擇完全地免除對學生的學力考試;

“AO入學”(Admission Office),考生通過遞交自我推薦書,到大學面試和體驗教學,一般能獲得正式申請資格的學生都有極大被錄取的可能性。

北京試卷太簡單:為什麼中國的高考試卷就不能像日本那樣全國統一

瞭解了日本入學考試的基本情況之後,你可以明顯感覺到,相比起國內高考的一考定終生,日本的高考有更多的選擇餘地,學生既可以在考試中發揮優勢,也可以發揮自己的特長,選擇就讀學校的機會更多一些。所謂統一試卷的中心考試,不過是入學考試的一部分。

所以,這就是日本能實現全國統一試卷的第一點,中心考試,並不能直接決定學生能否上大學,只是影響到學生的部分成績。

有人就提出異議了:就算是隻是部分成績,但也會影響到大學的錄取啊,日本的家長心就這麼大,對同一張試卷不提出反對意見嗎?

沒錯,日本能實施統一試卷的中心考試,當然不止是基於這一點了,更重要的還在後面。

03

日本能實現統一試卷的中心考試,最根本的原因是基於日本的教育資源能夠相對的平均分佈。

日本是世界上公認的教育公平程度較高的國家之一,因為日本對於教育公平做出了很多法律上的保障,並且能得到準確的實施。

第一,保證日本全國的中小學的硬件設施處於相同水平。

日本的《教育基本法》《學校教育法》規定不管這個地區是貧是富,每個學習的硬件設施都必須一樣,家裡上不起學的,政府補貼。

例如,網上曾經曝光過日本一所最小最偏僻的小學,那裡的硬件設施卻讓我們感到羞愧:

在日本有個很偏僻的地方叫衝島,島上居民不過300人,島上唯一的一所衝島小學,各個年級加起來僅僅也只有11名學生。

而就算這樣一所全日本最小的小學,它的設施是這樣的:

北京試卷太簡單:為什麼中國的高考試卷就不能像日本那樣全國統一

學校裡的每間教室都配備了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設備,液晶大屏幕、投影儀應有盡有,孩子們可以通過影像資料和多種形式的教學,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

北京試卷太簡單:為什麼中國的高考試卷就不能像日本那樣全國統一

孩子們還有專門的科學實驗室高倍天文望遠鏡、顯微鏡等等這些實驗設備,一點不比大都市的孩子差多少。

北京試卷太簡單:為什麼中國的高考試卷就不能像日本那樣全國統一

學校和大城市裡的小學一模一樣,配備有料理製作室,教孩子製作食物。

北京試卷太簡單:為什麼中國的高考試卷就不能像日本那樣全國統一

必備的遊戲室,讓孩子盡情玩耍。

北京試卷太簡單:為什麼中國的高考試卷就不能像日本那樣全國統一

還有獨立的音樂教室。

北京試卷太簡單:為什麼中國的高考試卷就不能像日本那樣全國統一

藏書豐富的圖書館。

北京試卷太簡單:為什麼中國的高考試卷就不能像日本那樣全國統一

面積不小的室內體育館。

北京試卷太簡單:為什麼中國的高考試卷就不能像日本那樣全國統一

還有獨立的室外游泳池。

這是日本最小的一所小學,卻和全國所有的小學配置一模一樣,這就解決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第一點,政府強制實現所有中小學的設備、配置均等化。

而且日本政府關於學校也有個特殊的規定:“學校是第一避難所”,在地震中,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倒,唯獨學校的房子不能倒。(所以,在日本偏僻貧困的地方,你可以看到,建的最好最穩固的永遠是學校。)

當然很多人會說,這些硬件設施用錢就可以堆出來的,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但像教職人員配備、教學質量這些軟件,其實是更高一層的考驗,不過日本政府對於軟實力方面,也有對應措施。

第二點,保證全國中小學師資力量相對均衡,實施教師流動制度。

我們都知道,為什麼要送孩子上名校?因為名校裡面有名師,幫助孩子更有機會上更好的大學。

日本政府看到這一點,特意制定了教師流動法:

公立學校的教師、校長都屬於國家公務員,必須通過國家考試上崗,並由國家直接發放薪水,這就避免因各地經濟水平不均衡導致教師薪資出現差異;

而在“同薪”的基礎上,日本所有教師和校長在一定地域內實行輪換制,教師每六年就會被調換到新學校任教,校長每五年更是跨區域換崗,而且地域不限城市和農村,這就保證了在學生就近入學的範圍內,所有公立學校的師資水平都是相近的。

既然沒有了固定的“名師”,也就沒有了固定的“名校”。正因教育資源相對均衡,無需選擇遠離家門的重點學校,從而避免了擇校風潮,使就近入學成為可能。

第三、日本大學的分散原則

為了得到教育資源均衡分配,日本政府還規定:不僅中小學基礎設施要公平,教師資源分配要公平,大學的地域設立上也要公平。

並且讓文省部(專管教育的部門)確立了“大學不能過度集中在大都市”的原則,以及“在每一個府縣(相當於中國的省)都應當設立一所國立大學”的方針。

04

總之,基於日本政府對於公立教育資源的相對均衡分配,導致區域間教育資源差距不會很大,才會導致日本的高考能夠實現全國統一試卷。

當然,我們也更加清楚一點,不是全國統一試卷,就能說日本的高考制度就一定比中國的高考更加公平。每個國家所實施的高考制度,都是基於自己國家的國情出發,一定是最適合本國大多數學生的一項制度。

不過,也正是因為日本政府過於注重教育公平,倡導教育資源均衡發展,還有之前“減負令”的頒佈,導致公立學校教學質量就低不就高,偏向於均衡發展。

而對於日本考生而言,要想上好的大學,就必須走“私立幼兒園→公立小學→私立/國立初中→私立/國立高中→名牌大學”這條路。

北京試卷太簡單:為什麼中國的高考試卷就不能像日本那樣全國統一

而日本又是個非常看重學歷的社會,上一個好大學對於學生和家長而已非常重要,而日本的公立教育偏於均衡化發展,滿足不了學生和家長考上名校的期待,所以,過於均衡和減負政策又導致私立教育越來越受到日本家長的重視,課外補習和私立學校更受青睞。

而私立教育的盛行,就是日本教育的最大不公平之一。因為能佔據社會多數私立教育資源的,正是那些中產、上層社會的人,反觀底層的民眾只能傾家蕩產般地去送孩子去接受私立教育和課外補習。

如今中國,除了北上廣深等特大城市的私立學校發展得比較好之外,大多數城市高中名校還是屬於公立性質,只要你考得好,就能上好的高中,而一所好的高中對一個人而言,特別是一些底層的人來說,很大程度上意味著能改變未來的人生走向。

還有就是日本大學錄取的二次考試(多是主觀題),這樣類似自主招生的考試很容易受學校的主觀影響,在不能保證學校改卷老師質素的情況下,沒有標準答案,反而是另外的一種不公平。

可以說,在中國高考的面前,無論你是什麼人、年齡、喜好、它都會尊重你的分數,承認你的實力,給你追逐夢想的權利。論公平,在一定程度上,沒有比中國高考更公平的事了。

當然,儘管如今日本高考制度也不是很完善很公平,但日本政府對於教育的態度和政策卻值得我們去借鑑和反思,特別是對於基礎教育的軟硬件方面的重視,和法律上的保障,更是需要我們公職人員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