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不過李」的李存孝究竟有多強?

逆橊啲漁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在歷史上有這樣四句話:王不過頂,力不過霸,拳不過金,將不過李。將不過李就是李存孝。意思就是你再武藝高強。難有敵手。也打不過五代時期的第一名將李存孝。五代時期是名將輩出的時代,但這裡面最出色,最厲害,最有名,最具傳奇色彩的,當然死的最慘的就是李存孝。

李存孝(858-894)代州飛狐人,原名安靜思,沙陀族。武藝非凡,勇猛過人,在歷史上可謂攻無不勝戰無不勝,自幼拜李克用為義父,是著名的十三太保最後一個。李存孝驍勇善戰,勇冠三軍,就好比隋唐演義裡的李元霸一樣。而且李存孝麾下五百親衛軍可抵萬人用。但可惜的是李存孝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武將,有張飛之勇,卻無張飛之細。有呂布之猛,卻無呂布之奸,有趙雲之烈,卻無趙雲之謀。

在公元890年的時候。李克用的對頭大流氓朱溫由於當時控制了唐昭宗,就假借皇帝名義免去李克用一切職務,再以宰相張俊為帥,兵分四路討伐河東亂臣賊子李克用。李克用毫無所懼。派由李存孝抵擋勢力最強大的朱溫。朱溫派遣張全義攻打路州,路州守將李罕之堅守不戰,張全義久攻不可,破口大罵說沙陀無種。這時候有人大喊,誰說沙陀無種,李存孝在此,那真是人的名樹的影。張全義一看李存孝來了,立即回營閉門不出,但也有不怕死的,張全義帳下有個叫鄧季均願意出營迎敵,勇氣可嘉,但本事太差,一個照面就被李存孝給宰了。李存孝順勢掩殺大敗張全義,解救路州之圍。李克用的報以後大喜。加封李存孝為路州刺史,但李存孝大為不滿。認為自己應該當昭儀節度使。

其他幾路大軍都被李克用擊敗,既然李克用翻過了身,自然要展開報復,但由於時機不對,再加上指揮不當,被郝連義殺的大敗,郝連義派兵窮追不捨,高聲大喊:李鴉兒明日就是你的忌日,數萬兵馬如潮水一樣殺向李克用,李嗣源,周德 威,薛鐵山已經殺散了,就在此時在郝連義側翼殺進一哨軍馬,馬上之人大喊,義父休慌,李存孝在此,李存孝的生力軍殺入敵群,真是如狼入羊群,殺的吐渾部人頭滾滾,郝連義所屬吐渾部猝不及防全線潰敗。郝連義最後敗走幽州。

李克用讓李存孝,李存信一起攻擊朱溫麾下的王蓉駐守的成德。但這個搭配不大合理,李存孝脾氣暴躁,和誰都和不來,除了義父李克用的話誰都不聽。用現在的話說,情商太低。李存孝和李存信根本無法配合,李存信只好給李克用上書願意回朝。並且願意把麾下軍馬統一歸李存孝調度,李克用不疑有他,調回李存信,另派符存審接替李存信,但李存孝就和王蓉僵在那裡。不採取軍事行動。李克用數次催促都不管用。就在來李克用疑惑之間,真是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回到太原的李存信給李存孝上眼藥,說的無非是李存孝有不臣之心。以韓信當年逼迫劉邦封其為齊王為比喻,可謂惡毒。李克用不相信李存孝會造反,但李存孝的威名讓李克用很畏懼,因為一旦造反,後果不堪設想。這裡要說明的一點是無論是李克用還是李存孝都不認字,文盲。所以二人都有受首下矇蔽的可能。

而此時在圍攻鎮州的李存孝在大營撿到一封書信,由書辦一念,居然是寫有人告發李存孝有不忠之心,有投靠王蓉之心,李存孝大笑道,簡直是笑話,我連朱溫都瞧不起,我會投奔王蓉,簡直是胡說,太淺顯的離間之計。但李克用卻相信了。李克用的報以後勃然大怒,親自調兵遣將直撲真定,李存孝兵少,自是不不敵,還沒有等李克用到達真定。李存孝就投奔王蓉,並且傳檄天下,說李克用上欺天子,下壓百僚。為禍天下,矯詔。作為不識字的李存孝自然不會寫,一定是麾下謀士做的,李克用在真定城下指鞭為誓,不殺王蓉。安靜思誓不為人,安靜思就是李存孝的原名,這是徹底不認李存孝為義子了。

李存孝在刑州老巢駐守,李克用派兵圍困刑州,但王蓉和朱溫全力營救李存孝,李克用恨透了李存孝,對於王蓉和朱溫根本不管,鐵了心要把李存孝殲滅,但幾次攻打都失敗了。但李克用想了個死辦法,死死圍住刑州。準備困死李存孝,李克用的夫人劉氏始終不相信李存孝造反。劉氏真是女中豪傑,單人獨騎進入刑州把李存孝給勸降了,而李存孝一見李克用大哭,就說是李存信對他的陷害。如果這時候有求情,再加上李存孝主動投降。李存孝也許不會死,但李存孝的人緣太差,整個李克用麾下無人為李存孝求情,默默無言。一聲令下,將李存孝車裂。

李存孝之死引發了不小震動,李存孝麾下大將薛阿善平驚懼之下自盡而死。可以說,李存孝如果真要反叛,只要直接投靠朱溫,朱溫絕對會倒履相迎,也不會在劉氏勸降的時候,主動投降。李存孝之所以反叛故有李存信的構陷。但主要還是自己情商太低,僅是一勇之夫。不會做人辦事,最終導致慘死。但自此以後,李克用與朱溫交戰再無大勝。李存孝死時大概就二十多歲。


清水空流

古來論人有曰:王不過霸,將不過李,武不過金。

  王不過霸( 項羽)將不過李(李存孝)拳不過金(金臺)

意思是說,稱王者成就、名聲、影響沒有超過楚霸王項羽者,為將者沒有超過李存孝的,學武的人則沒有超過金臺的(金臺是宋朝名武師周侗的師父,周侗按小說、傳聞記載,是梁山好漢武松、盧俊義的師父,晚年則成為岳飛的師父,也就是天龍八部裡面的掃地僧)。關於十三太保李存孝 《新五代史、義兒傳》“存孝,代州飛狐人也。本姓安,名敬思。太祖掠地代北得之,給事帳中,賜姓名,以為子,常從為騎將…存孝猨臂善射,身被重鎧,櫜弓坐槊,手舞鐵楇,出入陣中,以兩騎自從,戰酣易騎,上下如飛。”

  王不過霸,將不過李,拳不過金。

  這裡並沒有說成就、影響、地位等等,因為歷史上建功立業超過項羽的很多,比如他的對手。這裡只是就武力而論,因此這裡的李,指的是李存孝。即使說的事名聲和功業,那李廣也還是排不上的,因為李廣出征匈奴吃過敗仗,而且官位也不高,更有《滕王閣序》中“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說法存在。因此,這個李,絕對是李存孝。

  王不過霸: 項羽咱就不說了,不知道的你就去禱告吧,人家老外都知道!

  將不過李: 李存孝(?~894年),代州飛狐人(今河北淶源),本姓安,名敬思。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將,武藝天下無雙,勇力絕人。史書記載“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他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的地位相當於《說唐》中的李元霸,天下無敵。 野史中:小時候是個牧羊童,曾力搏餓虎,被打獵沙陀頭人李克用相中,收為義子(第十三太保),日奪八寨,夜搶三關,十八騎殺敗黃巢的八萬大軍,奪取長安。直追得黃巢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被迫在狼虎谷自刎。李存孝手中一柄“畢燕撾”(一種奇特的兵刃,有說拳狀、有說爪狀)天下無敵,再勇猛的高手在他面前也走不過三個回合。在李克用與朱溫(後梁建立者)的爭霸戰中,李存孝屢立戰功,在一次戰鬥中,他親自生擒梁軍驍將鄧季筠,大敗敵軍,連斬帶俘一萬多人。

  在作戰中,李存孝的“造型裝束”威猛而另類,他身披重裝鎧甲,腰間帶著弓,腿上帶著槊,手裡舞著鐵鐹(應該就是“撾”,前面已經說了),衝鋒陷陣如入無人之境,誇張點說幾乎“萬人莫當”。他出戰時總是帶著兩匹戰馬,戰到一定時辰,他就在戰場上換馬,上下如飛,動作相當漂亮。

  李存孝雖然勇猛過人,但在打仗時並不是個頭腦簡單的悍勇匹夫,他也算是熟通戰術,曾在戰役中設過埋伏,突襲敵軍,生擒敵將;也曾敏銳地發覺敵軍的偷襲,率軍反擊取勝第四條好漢高思繼不過十合就被抱病在身的李存孝走馬生擒,高思繼之子就是五代大名鼎鼎的鷂子高行周(北宋大將高懷德、高懷亮的父親);壽章縣水匪鐵槍王彥章那廝連打唐將一十八員,多牛的人…存孝在時也不敢放肆次下山劫道就碰上李存孝,只一個回合就被打趴在地,為了保命,王彥章指天誓日,“只要世上有李存孝一天,王彥章永不出山!”王就是後來極其囂張的殘唐五代時第2條好漢。在當時根本沒有人是李存孝的對手李存孝後被他的兄弟誣告謀反,用五牛分屍,李存孝略一發力,五條蠻牛站立不穩,步步後退,是李存孝自己放棄了生的機會,才被五牛掙死。五牛分屍死的很慘 談及李存孝這個人,正史著墨不多,但在演義小說和民間傳說中卻非常有名,撇可這些傳說單從歷史的角度,依然能看到他的驍勇善戰。  

  《舊五代史、唐書列傳五、李存孝傳》中記載:“本姓安,名敬思。少於俘囚中得隸紀綱,給事帳中。及壯,便騎射,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武皇救陳、許,逐黃寇,及 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存孝每臨大敵,被重鎧橐弓坐槊,僕人以二騎從,陣中易騎,輕捷如飛,獨舞鐵楇,挺身陷陣,萬人辟易,蓋古張遼、甘寧之比也。”  

  《新五代史、義兒傳》“存孝,代州飛狐人也。本姓安,名敬思。太祖掠地代北得之,給事帳中,賜姓名,以為子,常從為騎將…存孝猨臂善射,身被重鎧,櫜弓坐槊,手舞鐵楇,出入陣中,以兩騎自從,戰酣易騎,上下如飛。”  

  兩書中都提到李存孝的勇猛果敢,他經常帶領騎兵做李克用的先鋒,所向無敵,他身披沉重鐵甲,腰挎弓箭長矛,獨自揮舞鐵楇衝鋒陷陣,成千上萬的人在他面前都喪膽逃退。最令人稱奇的是他常常帶著兩匹馬作戰,騎著的馬稍微疲乏,他就在陣地上改騎另一匹馬,上下如飛,其驕健神勇之極。因功被封為飛虎將軍。有句話說:王不過霸王,武不過存孝。  由於李克用軍營中的將領都比不過他,後來同樣是“義兒”的李存信出於嫉妒的挑唆而使他背叛了李克用,但以他一勇之夫,不是老謀深算的李克用的對手,結果被李克用稍施小計在幽州捉住,押解回太原後,用五馬分屍(或五牛分屍)的酷刑結束了他短暫的生命。對此,《新五代史、義兒傳》記曰:“縛載後車,至太原,車裂之以徇。”  

  京劇《飛虎崗》或《飛虎山》中則主要講的是:李存孝即安敬思父母早亡,自幼替人放羊度日,後安敬思赤手空拳打死猛虎。正逢李晉王李克用目睹安敬思之神勇,收為義子,取名李存孝的故事。  李存孝墓在山西太原西山風峪溝口的太山腳下,其墓為一石砌墳丘,墳前有小平臺,上面擺放著兩枚石元寶,有石碑一幢,上刻“李存孝之墓”。一代名將,青史留芳,英勇神武,傳頌千古。 後世人言“十三太保”者,必稱五代第一猛將“李存孝”,“十三太保”之名,由此流傳於世。  

  五代史最鼎鼎有名的猛將莫過於李存孝,在一些野史中曾說李存孝引領十八騎攻取了長安,雖說是誇張之詞,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李存孝是晉王李克用麾下的一員驍將,也是李克用眾多的“義兒”中的一個,因排行十三,故稱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一個。  在傳說中,對於他的死就說得更神了:由於他神力無邊,行刑時,在他的雙手雙腳和脖子上拴上繩子用五頭牛往開拉,硬是拉不死他。相反,他一發力,就能把五頭牛都拽得倒回來。後來,還是李克用派人哄他說,他死了以後,天上玉皇大帝會給他一個很好的職務,比在地上強多啦。他才放鬆五體,從容赴死。


歷史逸聞

我國曆史悠久,戰爭頻仍,驍將輩出。雖然,不同時期的驍將,很難評介出其武藝的高低。然而,在這燦若繁星的驍將們之中,也還是有某些驍將,在人們的內心中的位置是難以逾越的。有一句俗語叫“王不過霸、將不過李”。這“霸”當然是指的項羽,而這“李”卻是指殘唐五代時期的驍將李存孝。

西楚霸王項羽之名,婦孺皆知;而李存孝的知名度,相對來說,就要弱了好多等量級。以統兵指揮能力而論,李存孝也很難算得上是名將。但李存孝之所以能與項羽齊名,其實是受評書演義的影響。評書演義,總愛搞出“蜀漢五虎將”、“隋唐十三傑”啥的?唯一的標準,就是其個人武藝的強弱。像李靖、李績等這些真正的名將,都是排不上號的。所有,這“將不過李”並不是指李存孝的戰績,而是指李存孝的驍勇。

李存孝,原名安敬思,為沙陀族(突厥別種)人。沙陀族勢力是殘唐五代時期的一支極具影響力的軍事力量,這支力量不止為大唐平定黃巢之亂,立下了諸多功績。而且還建立了後唐、後晉、後漢三朝以及北漢政權,而後周與大宋在本質上也是源於沙陀族軍事集團。

殘唐五代時期,各軍閥都流行收養“義子”,李存孝為沙陀族軍閥首領晉王李克用所收養,因排行第十三,故被稱“十三太保”。史載:存孝,飛狐人。少於俘囚中得隸紀綱,給事帳中。及壯,便騎射,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武皇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

李存孝的驍勇無比,為李克用立下了汗馬功勞,當然也最受到李克用的寵愛。然而,這卻也引起李克用的其他“義子”們的嫉妒。李存孝與李存信素來不合,互相厭惡。892年,李克用任命李存信、李存孝為將,攻打趙王王鎔(藩鎮,成德節度使,今河北省中部)。而李存孝與李存信卻互相猜忌,彼此逗留觀望,無功而返。李存信便在李克用面前,構陷道:李存孝望風退衄,無心擊賊,恐有私盟也。

李存孝不自安,便私下與趙(王鎔)及梁(朱溫)聯絡,並以其所佔據的邢州、洺州、磁州等3州之地歸順朝廷,請求朝廷任命他為節度使,並與王鎔商議,共拒李克用。李克用大怒,興兵討伐李存孝,並率先擊敗了王鎔的援軍。王鎔懼怕晉兵的強盛,遣使向李克用乞和,並請以三萬兵幫助李克用攻打李存孝,李克用同意了。

李存孝雖兵少卻極其驍勇,晉軍只能選擇掘溝塹以圍城,而晉軍所掘的溝塹卻也屢屢被李存孝所破壞。後來李存孝卻誤信軍校袁奉韜之言,任由晉軍深掘溝塹。可待晉軍築成深溝高壘,李存孝卻成甕中之鱉了。而後,城中糧盡,李存孝只能登城向李克用謝罪乞降,並哭述道:“兒立微勞,本無顯過,但被人中傷,申明無路,迷昧至此!”李克用叱之道:“爾與王鎔書狀,罪我萬端,亦存信教耶?”於是,被縶歸太原,車裂於市。一代驍將,就此悽慘收場!


歷史聞知社

有一名俗語,叫做“王不過項,將不過李”,這裡面的項指的就是西楚霸王項羽,而這裡面的李指的是五代第一名將李存孝。不過吧,一般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尤其像這種名將的,只能拿同時期的相比,而不能拿各個時期的來相比。

比如你要是拿秦漢時期的項羽,三國時期的呂布,隋唐時期的李元霸,五代時期的李存孝,這幾個來相比,那就是關公戰秦瓊,你說這個強,他說那個厲害,最終還是誰也不能說服誰。

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將不過李這裡面的李存孝,指的還是《殘唐五代史演義》裡面的文學形象,或者說民間形象,而且很巧的是,這本小說的作者跟《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同一個人,都是羅貫中寫的。

只是明顯《殘唐五代史演義》遠遠比不上《三國演義》和《隋唐演義》的知名度,所以知道李存孝這個人實在很少,同樣的,大家對五代的歷史的熟悉度也遠比不如秦漢,三國,隋唐時期的。

那李存孝到底有多強呢?據說,十幾歲的李存孝天生神力,為了救自己的父親,把一隻猛虎給打死了,所以在秦嶺地區,有很百姓一直在傳他的故事,還把他的故事剪成窗花,據說還有鎮宅怯邪之作用呢。

當時的晉王李克用在對面的山澗路過,看到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竟然如此勇猛,能夠將老虎打死,十分的驚訝,他故意跟李存孝說:是誰家的孩子把我家的老虎給打死了,李存孝說:那我還老虎還給你了,就這樣,李存孝隔著山澗把老虎扔了過去。

後來李克用就收李存孝為義子,而李存孝為李克用南征北戰,攻城掠地,立下汗馬功勞。在五代裡,李存孝是武功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鐵槍王彥章,在他手裡走不過兩個回合,而排名第三的高思繼,李存孝在重病的時候十個合回將其擒拿。

李存孝死後,王彥章連挑後晉三十六個將領無敵後,有人獻計讓人假扮李存孝,王彥章一看直接驚走,王彥章的弟弟王彥童也是一員猛將,竟然被嚇死。


歷史簡單說

"將不過李"的李存孝。就是猛將一個,李存孝的勇猛,如撥劍出鞘,操刀必割,剛鋒無比。

五代十國的太原一帶,一直是沙陀人李克用的地盤。朱溫盤踞中原,巴蜀,江南,嶺南地區都有各自的勢力。他們經常混戰,老百姓深受其苦。

李克用不像劉邦要自己家的人來幫忙守江山。他不,他收了許多人來當義子。並且改為李姓,按孝字輩排起來。這樣的兒子就有好幾十個,其中有十三個。叫"十三太保″,李存孝就是裡面的佼佼者。

朱溫派張全義攻打澤州,澤州告急,李存孝奉乃父之命,帶5000人馳援。朱溫手下在城下大罵沙陀人死無葬身之地。李存孝大怒,選了500名騎兵衝陣,同對方的同樣勇猛的鄧季筠對陣,大戰百合不止。活捉了鄧季筠,把罵城的敵兵全殺了。並得到1000匹戰馬。朱溫的軍隊畏懼不敢戰,當晚撤退,李存孝追擊,俘虜殺死10000多人。

朱溫控制了唐朝,任命孫揆為昭義節度使,到潞州上任。實際上是朱溫要搶潞州。孫揆帶10000多人前來。李存孝伏兵殺敗孫揆,攻打併奪取了潞州,立下頭功。

後來,李存孝又攻佔晉州,並封為汾州刺史。幾年後,邢州節度使安知建投降朱溫,李克用命令李存孝和李存信去平定。於是,二李在戰場上暴發了由來己久的怨望,產生矛盾。李存信在李克用面前進讒構陷李存孝。李克用聽了,不分青紅皂白,便掉轉馬頭討伐李存孝。

李存孝心頭窩火,襲擊並打敗了李存信後,李克用親自帶兵討伐他。並採用在汾州城外挖壕溝的辦法圍困了他,李存孝最後不得不出城,被李克用帶回太原,車裂而死。

李存孝有個獨特的作戰方法,每臨敵陣,必披重鎧甲,拿上鐵槊,身邊只帶兩個騎馬的僕人跟隨。到了敵陣前換馬。這樣馬跑得快。在敵陣中飛奔往來,如入無人之境,取敵將之頭,如探囊取物……

這就是"將不過李"的李存孝。





劉一千五

也不是比不過,只是超過他的人很少!與他實力相當的人也有,象三國的呂布、秦末的霸王。歷史上記載,李確實很牛,攻城掠地,無人阻擋,立下赫赫戰功。死時很悲慘,被五馬分屍,本來一開始五馬是拉他不動的,可見力氣之大,勁道之猛,後來是挑斷腳筋、手筋才分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