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何生亮」,你以爲周瑜小家子氣?聽完後半句才能懂周瑜

原文標題:《“既生瑜,何生亮”,你以為周瑜小家子氣?聽完後半句才能懂周瑜》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諸葛亮和周瑜的故事。在曹操八十萬大軍揮師南下的時候,東吳孫權和荊州劉備有些慌張,兩個人一合計,乾脆聯合起來跟曹操幹一架好了。剛開始的時候,劉備擔心孫權這個東吳小兒看不清楚形勢,就把自己最得力的軍師諸葛亮派往東吳做說客,於是後面就有了諸葛亮舌戰群儒的經典辯論之戰。

“既生瑜,何生亮”,你以為周瑜小家子氣?聽完後半句才能懂周瑜

諸葛亮在東吳的這段時間,可算是沒少跟周瑜打交道,兩個人比智謀比格局,越是交手,周瑜也越發敬佩諸葛亮,這麼優秀的人才跟著劉皇叔有些可惜啦,就想著怎麼把諸葛亮給挖到東吳來。周瑜跟諸葛亮打過賭,比如草船借箭的故事其實就是一個賭局,周瑜就是為了挖諸葛亮出的一道考題,這個賭局把當時智者魯肅都給瞞住了,諸葛亮成功了,周瑜也就失敗了。周瑜也不死心,就去找諸葛亮的兄弟,讓他們自家兄弟勸說一下,依舊失敗。

“既生瑜,何生亮”,你以為周瑜小家子氣?聽完後半句才能懂周瑜

所以周瑜在臨死之前,說過“既生瑜,何生亮”的話,同時還有下半句沒有傳世,那就是“君未歸,孤難安”。三國演義之中就只有前半句,把周瑜塑造了一個心胸狹隘的經典形象。我們想想,周瑜死之前就向孫權推薦了魯肅和陸遜等一大批人才,如果心胸不大怎會有如此之舉。其實歷史上的周瑜,對於諸葛亮求賢似渴,一心想拉攏諸葛亮能輔佐孫權。可是諸葛亮不為所動,所以才有了周瑜說後面半句,你不來我不甘心。

“既生瑜,何生亮”,你以為周瑜小家子氣?聽完後半句才能懂周瑜

其實周瑜說這個話還有另外一層含義,那就是你不來,除了不甘心以外,我的心很難放下,因為你回去輔佐劉備,我們將來又會多出一個勁敵。

“既生瑜,何生亮”,你以為周瑜小家子氣?聽完後半句才能懂周瑜

我們結合當時的天下三分的情勢來分析,荊州劉備當時根基不穩,一無經濟供給之地,二無戰略緩衝之地,在三大勢力中算是最弱的,但是劉備素有仁德之心,手下一批猛將謀士,如果有緩衝的時間讓他緩過氣來,必將成為東吳的心腹大患。所以周瑜的擔心不無道理,於是他就說出了這番話。

“既生瑜,何生亮”,你以為周瑜小家子氣?聽完後半句才能懂周瑜

我們再來看看周瑜的人物生平歷程。孫策拿皇帝玉璽與袁術做了一個交易,用玉璽換了一營士兵東渡長江,將富饒的江東之地納入自己的懷抱,準備將江南作為自己東山再起的資本。這個時候,周瑜眼光長遠,從小就和孫策一起玩,後來孫策要做大事,他就舉全族來投,在東吳的前期,孫策和周瑜統稱東吳二虎。

“既生瑜,何生亮”,你以為周瑜小家子氣?聽完後半句才能懂周瑜

在孫策遇刺身亡之時,孫策專門交代孫權要待周瑜如父兄,可見孫策對周瑜的欣賞。孫權謹記這番話,積極籠絡周瑜並給予絕對的信任。試想,一個心胸狹隘的人,怎麼讓東吳兩代君王都傾心呢?

“既生瑜,何生亮”,你以為周瑜小家子氣?聽完後半句才能懂周瑜

所以說屁股決定腦袋,人身處的位置不同,考慮事情的角度就不同。周瑜為了東吳那是各為其主,三國演義的故事描述畢竟只是小說,不能作為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